創新理論

創新理論

創新理論起源於拉丁語,原意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創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資源創造新事物的一種手段。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用以解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周期的理論。熊彼特把創新定義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即企業家實行對生產要素的新結合。它包括:1、引入一種新產品;2、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闢新市場;4、獲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給來源;5、建立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當然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對創新的認識也是在不斷演進的。特別是知識社會的到來,對創新模式的變化進一步被研究、被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新理論
  • 起源:拉丁語
  • 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
  • 提出者熊彼特
基本定義,經濟,環境,雙螺旋,簡介,劣勢,意義,創新,發展,理論,支撐,實踐,自由學說,

基本定義

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可追溯到1912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的《經濟發展概論》。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7]”熊彼特獨具特色的創新理論奠定了其在經濟思想發展史研究領域的獨特地位,也成為他經濟思想發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打破舊的均衡而又實現新的均衡主要來自內部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正是創新引起經濟成長和發展。熊彼特在由創新波動引起的繁榮和衰退交替出現的“純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二次浪潮”的概念,即創新浪潮的後續反應,其特點是需求、物價和投資膨脹投機行為急劇增加,並導致失誤和過度投資。由此說明了“純模式”和資本主義實際經濟周期的“四階段模式”(繁榮、衰退、蕭條、復甦)之間的內在聯繫。他還認為,由於經濟領域中存在多種創新活動,而不同的創新活動所需的時間長短不一,對經濟的影響範圍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從而出現多種周期。
熊彼特關於創新的基本觀點中,最基礎的一點即創新是生產過程中內生的[7]。他認為經濟生活中的創新和發展並非從外部強加而來的,而是從內部自行發生的變化。這實際上強調了創新中套用的本源驅動和核心地位。然而,20世紀60年代,新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提出了“起飛”六階段理論,“技術創新”在創新活動的地位日益重要。但隨著技術創新的迅猛發展,其表現出了越來越強的知識依賴性。創新由易變難,逐漸成為高知識積累群體才能完成的工作,這也無形中造成了創新與套用間壁壘的形成。
創新在研究領域產生,隨後在經過一個時間過程後在套用領域得到接受和採納,這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更熟悉的創新擴散模式。在創新擴散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羅傑斯的研究工作,他所提出的創新擴散理論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在領域內居於主導地位。羅傑斯認為創新擴散受創新本身特性、傳播渠道、時間和社會系統的影響,並深入分析了影響創新採納率和擴散網路形成的諸多因素。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推動下知識社會的形成及其對創新的影響進一步被認識,科學界進一步反思對技術創新的認識,創新被認為是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互動複雜作用下的一種複雜湧現現象,是創新生態下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創新雙螺旋結構共同演進的產物,關注價值實現、關注用戶參與的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也成為新世紀對創新重新認識的探索和實踐。

經濟

四長波
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的發展無疑強化了創新擴散理論中的擴散環境,加快了擴散速度。但當外部條件突破一定極限後,僅用擴散的視角來看待創新就顯示了其局限性。熊彼特曾根據創新浪潮的起伏,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分為三個長波:1)1787—1842年是產業革命發生和發展時;2)1842—1897年為蒸汽和鋼鐵時代;3)1898年以後為電氣、化學和汽車工業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進入21世紀,信息通信技術融合與發展推動下知識社會的形成及其對創新的影響進一步被認識使創新進入了第四個長波。科學界進一步反思對技術創新的認識,創新絕不再是從研究到套用的線性鏈條,從小眾到大眾的傳播過程。2007年,葛霆等人在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幾年相關報告的基礎上,總結了國際創新理論的七大進展。文中著重強調了價值實現在創新活動中的本源地位,認為這是衡量創新成敗的基本判據。以此為基點,替代線形模式的動態非線性互動創新模式突出了創新的多層次、多環節和多主體參與。而非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創新中非技術要素作用的強化也成為創新理論發展中的關注要點。

環境

創新之所以能突破擴散理論,進入創新2.0時代,首先取決於知識社會下形成的新環境。首先,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網路的形成突破了知識傳播傳統上的物理瓶頸,人類可以利用知識網路更快捷和方便的共享和傳播知識和信息;其次,知識網路的環境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性,使人為構建的知識壁壘和信息壁壘在如今的知識網路下越來越難以為繼;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時間者開始關注知識社會的信息爆炸問題,信息可以傳播不等於信息有效傳播,利於知識被快速檢索、理解和運用的眾多知識封裝技術使得知識也得以構件化和模組化,從而便於更多人利用。上述知識社會的外部環境有助於更廣泛的創新群體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平台上從事科技創新活動。
同時,知識社會也迸發了更廣泛的創新需求。外部環境造就了創新主體實施創新活動的可能,也造就了更多知識與套用場合需求碰撞的機會。這樣的碰撞就是創新活動最大的源動力,同時也印證了熊彼特創新來源於生產活動的基本觀點。因此,知識社會環境和需求兩方面的因素催生了創新2.0實踐活動的蓬勃發展。

雙螺旋

簡介

在多主體參與、多要素互動的過程中,作為推動力的技術進步與作為拉動力套用創新之間的互動推動了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套用創新兩個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統一、共同演進的一對雙螺旋結構,或者說是並行齊驅的雙輪——技術進步為套用創新創造了新的技術,而套用創新往往很快就會觸到技術的極限,進而鞭策技術的進一步演進。只有當技術和套用的激烈碰撞達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時,才會誕生出引人入勝的模式創新和行業發展的新熱點。正是這創新雙螺旋的互補與互動,帶動創新多主體、多要素互動作用,形成了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創新生態。

劣勢

科技創新體系還更多的注重技術進步,對面向用戶的套用創新較少給予關注。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實用性和推廣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體系的弊病都與此相關,技術發展與用戶需求對接出現了問題,造成技術進步與實際套用之間的脫節。制度設計對於技術發展、產品轉化十分重要。當我們通過高新技術園區這類制度設計實現了產業的集聚、技術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很好的在制度層面上解決技術的套用、轉化以及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套用創新的機制,沒能形成創新雙螺旋動態作用下的創新生態。

意義

知識社會的條件下,隨著草根創新、創新民主化逐步成為常態,如何通過創新2.0模式的探索,通過套用創新方面的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創新、共同創新平台搭建,以技術進步與套用創新制度設計的高度互補與互動,形成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創新生態,對於健全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創新

  • 2.0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創新2.0研究的出發點並不是純粹的概念創新和理論探討,而是從產生之初就與實際套用和實踐價值緊密結合的。創新2.0概念的實踐價值即能將國內外諸多嶄新的科技創新體系規劃、平台建設以及制度完善方面的嘗試納入到一套科學體系下進行探討,把握相關實踐思路的共性優勢和思想火花,有助於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實踐民主化的科技創新,應屬於科技政策科學的研究範疇。
科技政策科學(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 SoSP)源自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是近一兩年興起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作為一個交叉學科,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決策者和研究者制定科學嚴謹的科技政策體系,理解其運行機制,並套用推動其創新成果。進行SoSP研究的基礎是正確的理解科技創新,涉及的科學問題包括:何創新的行為基礎?如何理解技術研發、採納與擴散?科技創新群體是如何發展和演變的?創新2.0的相關研究和探討的恰恰是圍繞上述科學問題展開的。

發展

創新2.0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民主化》一文從理論沿革和模式探索的角度入手,對創新2.0概念的由來、含義及潛在影響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和分析。並結合國內外相關案例探討了創新2.0實踐活動的模式和制度設計。由於創新2.0是一個新生概念,其外延和內涵在學術領域尚未達成共識。在此背景下,該文試圖將與創新2.0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納入到一個開放的體系內進行討論,從而引發學術界和實踐領域從多個角度對創新2.0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和探索。
基於創新2.0的研究和實踐尚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一理論框架下有大量未知領域亟待探索。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方向:

理論

複雜性科學視野下創新2.0所倡導的用戶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共同創新有利於實現創新雙螺旋驅動下的創新湧現並形成全新的創新生態和擴散環境,在突破了傳統創新擴散理論後,如何用社會科學領域以及複雜性科學的相關理論描述和解釋這種創新生態是一個極具挑戰的問題。小世界理論和社會網路理論等相關理論成果在創新研究領域的套用,將有助我們深刻理解這一創新生態環境;

支撐

創新2.0的探索必然引發對傳統科技管理體系的衝擊,必然帶動科技管理模式、科研組織方式、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創新生態環境培育方面的變革。同時,創新2.0得以實現和長效發展的知識檢索、知識封裝和知識構件化技術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已經突破了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的傳統界限,成為一個普適性的科學問題。

實踐

國內外不同角度的創新2.0模式及其創新協作分享網路的實踐探索發揮了套用創新理念的優越性和前瞻性,但仍均處在探索階段,需要更多的實踐探索和實證研究來不斷補充和完善。
綜上所述,創新理論發展及創新2.0本身的研究和發展與它自身的理念不謀而合,同樣需要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的知識聚集,依靠多研究主體的共同智慧探索其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在價值。

自由學說

自由式創新學說提倡創新的平民化,系統地提倡一切有利於創新的方法,最大化激活整個人類社會的創新潛力。比如,隨著自由式創新學說、協同創新理論的逐漸發展,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觀點“一般系統模組論”,值得參考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