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急流向極地移動及其對中國北方氣候的影響》是依託蘭州大學,由付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副熱帶急流向極地移動及其對中國北方氣候的影響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付強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副熱帶急流向極地移動及其對中國北方氣候的影響》是依託蘭州大學,由付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副熱帶急流向極地移動及其對中國北方氣候的影響》是依託蘭州大學,由付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針對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Hadley環流向兩極擴展,副熱帶急流向兩極移動,使得熱帶地區快速變寬,導致亞熱帶乾旱區域也...
影響 對東亞天氣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二梅雨期兩支急流不同強度配置可分為四類:副熱帶急流和溫帶急流都強(SS)、副熱帶急流強溫帶急流弱(SW)、副熱帶急流弱溫帶急流強(WS)、兩支急流都弱(WW),四種情況下江淮地區降水分布存在顯著差異。東亞副熱帶急流和溫帶急流的強度變化分別與南方暖濕空氣和北方冷空氣活動有關。在...
雲南高原受蒙古高壓影響較小,而常受熱帶大陸氣團(Tc)所構成的西南暖流所控制,天氣晴暖乾燥,形成中國冬季的溫暖中心。但在昆明準靜止鋒影響下會出現陰雨天氣。 冬季大陸高空為盛行西風所控制,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上受青藏高原的阻障和分支作用,西風急流在高原兩側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是副熱帶急流,北支是極鋒急流...
與印度尼西亞的對流區東側相聯繫的緯向環流圈常稱作“沃克環流”,它橫跨赤道太平洋。而與印度尼西亞的對流區西側相聯繫的緯向環流圈常稱作“反沃克環流”,它橫跨赤道印度洋。造成的影響 熱帶大氣環流的低頻變化不僅影響熱帶地區的天氣和氣候,而且往往導致全球範圍的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的異常。
除此之外,5— 6月(1— 2月)的急流振盪指數對我國北方(南方)下1個月的降水變率有預測意義。Lin等指出當西風急流向赤道方向移動時,南亞高壓在7— 8月向東南方向撤退,同時伴隨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6月和8月向赤道移動。此外,很多要素可以影響緯向風和西風急流。如Hou利用GCM模擬結果表明:冬季Hadley環流的...
不同經度東風的強度和範圍不同,東風急流的位置出現在30°S - 30°N的地區,且位於對流層上部,周圍為廣闊西風帶,北半球低緯地區存在緯向東西風切變;東風急流中心位於70°E的150 - 100hPa,即:印度半島、阿拉伯海上空。天氣影響 亞非區域 熱帶東風急流的分布幾乎集中於亞非地區,諸多研究也表明,熱帶東風急流的...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國的地理分布,氣候類型;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子;東亞季風的活動和變率;影響中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包括氣旋反氣旋、颱風、副熱帶高壓、阻塞高壓、急流、中尺度的對流系統;季節性重要天氣與氣候過程,主要包括寒潮、乾旱、暴雨洪澇、梅雨、秋雨、低溫連陰雨等;氣候要素特徵;用新的資料修訂了原有的...
《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季節變化突變特徵機理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張耀存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圍繞對流層上層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季節變化的突變性問題,利用診斷分析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位置、強度、結構等基本氣候特徵及其季節變化突變的原因和機理,從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地區東西向熱力對比...
參與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中國北方地區極端氣候的變化及成因研究 參與 東亞副熱帶急流和溫帶急流協同變化及其與中國氣候異常的關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 參與 高空急流月-季尺度變異關鍵信號及其在短期氣候預測中的套用研究-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 參與 青藏高原熱力強迫對中國東部不同持續時間降水日變化影響的機理...
通過國際合作,利用先進的低溫低濃度(ppmv量級)水汽探測儀首次實現了亞洲夏季風區UTLS區域水汽的精確測量,發現亞洲季風區UTLS區域經常存在過飽和水汽現象,初步揭示了對流活動的直接影響高度可達150~100hPa,揭示了亞洲季風區臭氧和水汽垂直分布具有熱帶特徵,即亞洲夏季風區是熱帶地區夏季在副熱帶地區的外延。(3)...
近海颱風對陝西暴雨的影響主要為:一是颱風西行阻擋了副熱帶高壓的東退南壓(有時促使副高西伸北抬)。副高本身對中緯度低值系統(低槽、低渦等)起到了阻擋作用,另外其西側的南風氣流(急流)將南方大量的水汽輸送到高原東北側,為暴雨發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二是颱風在我國東南沿海登入前後,低空颱風低壓環流...
2006年9月-2008年3月在加拿大Dalhousie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8年3月-2009年2月期間作為訪問學者在加拿大BEDFORD海洋研究所工作,從事北極地區天氣和氣候對海冰異常變化的回響機理研究。在加拿大期間主要從事海冰變化對極區風暴的影響和大西洋海浪和海沫對颶風強度、路徑影響研究。2009年2月回國。承擔課程 1.主講研究生...
20世紀50年代,他發現了東亞鋒區與急流的多重結構,明確了東亞高空副熱帶急流的存在以及和極鋒急流的相互作用。這一工作稍後被日本氣象工作者所證實,雙急流及其相互作用仍是大氣環流研究的重要課題。東亞降水天氣系統與濕斜壓天氣動力學的研究 1954年,長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後,謝義炳接受了中央氣象局的“中國夏季降水...
蒙古高壓是指位於蒙古地區的大陸高氣壓,是北半球大氣活動中心之一。蒙古高壓隨季節而變。由於大陸上的氣壓隨溫度變化,冬季大陸氣溫低,氣壓則高,夏季大陸氣溫高,氣壓則低。所以蒙古高壓常見於冬季,而夏季則極少出現。由於蒙古高壓緊靠著我國北部,所以其發生、發展及移動,對我國天氣和氣候有著很大的影響。冰島低壓 ...
8.王金艷,王式功等,我國北方春季沙塵暴與氣候因子之關係,中國沙漠,2007,27(2):296-300 9.李德帥,王式功,王金艷,張英華,葉培龍;尚可政, 一種新的綜合物理指數構建及其在強降水預報中的套用,地球物理學報, 2016,06,1957-1970.10.劉生元,王金艷,王式功,尚可政,倪江波, 春季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的變化特徵...
產生影響 東亞冬季風的異常活動不僅決定了東亞地區寒潮降溫、降雪等災害性天氣的頻次,而且會通過西風急流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對春季北方沙塵的影響 基於1981~2010年台站沙塵觀測資料和NCEP/NCAR再分析資料分析了我國北方春季沙塵日數的時空分布。相關分析發現,春季北方沙塵日數與前冬冬季風環流系統關係密切。春季沙塵日...
西路冷空氣: 冷空氣自中亞東移或自西西伯利亞南下,由於地形影響先在我國新疆北部發生明顯堆集過程, 然後整體或分裂東移,經河西走廊影響我國北方地區。西北路徑: 冷空氣自西西伯利亞北部快速有規律地向東南方向移動,經蒙古國西部山地影響我國北方。北方路徑: 冷空氣自中西伯利亞經貝加爾湖南下,經蒙古國中部自北向南影響我國...
與颱風移動路徑的關係 影響中國的颱風,多形成於太平洋上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南緣,然後沿著高壓邊緣移動,因此高壓的移動和變形,均會對颱風移動路徑產生影響,主要影響形式有如圖1所示的四種。當副高成東西帶狀且強度較強時,颱風將沿副高邊緣西行(圖1a);當高壓脊東退,颱風轉而北行(圖1b);颱風越過高壓...
副熱帶西風急流的形成 在哈德雷環流的作用下,低緯度暖空氣上升至高空後再向北輸送的過程中,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作用下轉向(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均產生西風氣流),西風氣流隨著緯度增加而加強,以致在副熱帶緯度帶上空產生了副熱帶急流。在急流形成的同時,急流的南(北)側向北(南)極移...
鋒面雨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的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夏季風的強弱、遲早的不穩定性,決定我國多旱澇災害。正常年份,鋒面雨帶的移動是北進慢、南撤快。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降水多而且比較均勻;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太平洋副熱帶 根據典型期梅雨鋒以及二度梅傾斜型梅雨鋒的對流層上、中、下水平環流特徵,給出了梅雨鋒的多尺度概念模型,主要包括中低緯度系統相互作用、對流層高層的行星尺度的環流系統副熱帶高空西風急流、高空熱帶東風急流與南亞高壓、對流層中層的副熱帶高壓與北方的短波槽以及對流層低層的行星尺度季風和切變線。形成...
夏季陸地溫度較高形成低壓,故夏季風從副熱帶海洋吹向陸地(偏南風);冬季陸地寒冷形成高壓,故冬季風從高緯大陸吹向海洋(偏北風),冬季風力較強。成因主要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其範圍大致包括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區。概況 東亞季風,是亞洲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移動和變化影響著中國的天氣和氣候。東亞...
其路徑大體沿黃河東移進入渤海灣或黃海北部,再向東北進入朝鮮和日本海,或偏北移動進入松遼平原。黃海氣旋對華北和東北南部天氣影響很大,夏季與南方“副高”輸來的水汽交綏,常出現大雨或暴雨,有時產生強烈大風。黃海氣旋形成和發展的研究 黃海氣旋是黃海一年四季中均可出現的一種重要天氣系統,常常造成海上大風和強...
黃河上游降水偏多時,極地冷空氣對500hPa高度距平差值場的分布有顯著影響,高緯表現為西低東高型,新疆高壓脊弱,低壓槽活躍。一些學者對秋雨期環流的合成分析都表明,500hPa環流形勢對秋雨多寡有重要影響。通過個例分析指出2003年陝西秋季連陰雨與高空西風急流和對流層低層的高溫、高濕的熱力特徵密切相關。秋季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