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急流

副熱帶急流

副熱帶急流又稱南支西風急流,位於200hPa上空副熱帶高壓的北緣,同副熱帶鋒區相聯繫,是一隻強大而穩定的急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副熱帶急流
  • 外文名:subtropical jet stream
  • 類型:偏西風強流
  • 運動:大氣運動
  • 區域:位於副熱帶高壓帶的北部上空
  • 別稱:南支急流
地理位置,特點,影響,結構和活動,氣溫關係,相關報導,

地理位置

當急流軸位於25—32°N的11—13km的高空,位置比較穩定,夏季向高緯推移10—15個緯度,夏季時最大風速幾乎減弱一半。冬季中心最大風速約50—60m/s,強中心風速可增至100—150m/s,甚至可達200m/s。夏季風速減半。其分支、匯合現象以東亞最清楚它對中國影響很大,冬季常活動在長江以南上空,夏季可北移到黃河以北上空。

特點

副熱帶急流的特點
1、位置偏南,冬季北半球副熱帶急流的位置在17°N和34°N之間,平均在25°N
2、高度高,急流一般在200hpa(12km)附近,而且急流下方的鋒區只在對流層上部清楚,在地面就沒有明顯的鋒區對應
3、持續時間長,穩定少變
副熱帶急流雲系特點
1、在急流捲雲系中出現橫向波的機會比極鋒急流多
2、急流捲雲系都出現在槽前
3、雲系的型式主要分寬闊的或窄的帶狀兩種形式

影響

對東亞天氣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二梅雨期兩支急流不同強度配置可分為四類:副熱帶急流和溫帶急流都強(SS)、副熱帶急流強溫帶急流弱(SW)、副熱帶急流弱溫帶急流強(WS)、兩支急流都弱(WW),四種情況下江淮地區降水分布存在顯著差異。東亞副熱帶急流和溫帶急流的強度變化分別與南方暖濕空氣和北方冷空氣活動有關。
在SS情況下,暖濕空氣和冷空氣都非常活躍,兩者在30°N附近交匯,降水沿長江流域出現,最大降水中心位於江淮地區中部。
在WW情況下,冷暖空氣活動都不活躍,江淮地區沒有明顯的降水發生。
在SW情況下,暖濕空氣活動強於冷空氣活動,暖濕空氣可以北推更遠,冷暖空氣交匯於33°N附近,對應的降水集中在江淮地區北部。
在WS情況下,冷空氣勢力強於暖濕空氣勢力,冷暖空氣在27°N附近相遇,對應的降水出現在江淮地區南部。
梅雨期持續性強降水過程與兩種遙相關型及相關的高空急流有密切聯繫,與東亞-太平洋型有關的持續性強降水過程中,高空兩支急流強度明顯增強,兩支急流強度突然增強對應降水開始,兩支急流強度減弱時降水結束,持續性強降水過程中溫帶急流區經向風異常出現在130-150°E,但北風強度較弱,低緯環流場的持續性異常伴隨著活躍的暖空氣活動。

結構和活動

1、副熱帶急流可以從西藏高原上空 自由通行, 但在3卯毫巴高度以下氣流受到了高原界面摩擦作用而大大減速。
2、90°E 副熱帶急流平均位置,2 月份最南在 27°N,強度最大,多大於 70 米/秒, 高度被低 ;8 月份則移到 42°N, 平均中心強度 41 米 /秒 。
3、.4一7 月, 由於太陽高度角的升高, 副熱帶高壓中心 出現了幾次顯著北躍, 副熱帶急流平均位置也跟之發生幾個階段性的北推, 從而完成了由冬季到夏季平均位置的過渡伊朗高壓的北移, 多能 引起 90 °E、 105 °E 副熱帶急流北推.太平洋 高壓 中心的北躍, 除引起 125°E急流北推,有時也引起 105° E 急流北推。
4、副熱帶急流由夏季平均位置 到冬季平均位置的過 渡也是有明 顯階段性的一次強低槽的東移和冷空氣的爆發, 副熱帶急流就相應發生一次南推。
5、急流的北撤南推, 在時 簡上、 空簡上各個主要握度都不一致西藏高原的存在和它對副熱帶高壓、 西鳳大槽弦 度的影響, 使得90°E副熱帶急流季節性的推移過程特別 明顯同 時使得冬季急流穩定少變, 而使9、10月份急流作大尺度振幅擺動。

氣溫關係

冬季東亞副熱帶急流不同部位的變化不統一,其對中國氣溫的影響也存在差異。由於冬季副熱帶急流中段位於緯度較低的位置,急流底部氣流沿高原兩側的繞流氣流是對中國氣冬季溫影響的主要因素。
急流中段強度增加
冬季副熱帶急流中段強度與同期中國大部分地區(除東北、青藏高原以外)氣溫呈顯著地負相關,及當高原上空急流增強時,有利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氣溫偏低,特別是新疆東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知道華南的中國廣大地區氣溫異常偏低。
急流西段強度增加
急流西段的強度增強時,華西(中國西北地區東南部、四川盆地和西南地區東部)的冬季氣溫顯著下降,而東北地區氣溫則明顯上升。
急流東段偏強
當急流東段偏強時,新疆部分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冬季氣溫略偏低。以上表明,大部分地區的氣溫的顯著降低與東亞副熱帶急流中段的強度密切相關,東北的冷暖則主要取決於急流西段強度。

相關報導

日本嚴寒的原因
對於2012年2月侵襲日本的寒潮成因,日本氣象廳認為,這裡既有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也有拉尼娜現象的干擾。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地區海冰減少,也間接導致了嚴寒。 日本氣象廳日前指出,日本及其附近從去年12月後半期開始,就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持續處於冬季型氣壓支配下。此外,拉尼娜現象也加劇了寒潮的嚴重程度。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日本氣象廳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菲律賓周邊海域的水溫反而上升,大氣變暖,大氣對流活動增強,從西向東的偏西風——“副熱帶急流”被向北擠壓,緩慢行進。同時,本來應該位於高緯度的另一股偏西風“極鋒急流”大幅向南行進。在日本附近上空,兩股偏西風合流,吸引北極周邊的寒潮南下,從北方和西方覆蓋日本。自2012年1月23日起,日本一直受其強烈影響。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報告則揭示了另一個強烈製冷的原因。該機構指出,氣候變暖使北極圈內巴倫支海的海冰減少,造成低氣壓北移,西伯利亞高壓範圍擴大,形成強冷空氣掃過日本,使日本進入嚴冬。
未來極端天氣出現機率增加
2016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江志紅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極端氣候的統計理論和變化規律及其未來預估”揭示,未來“極端天氣”出現機率可能增加。該研究收集建國以來六七十年的相關氣象信息資料,給出中國未來極端氣候機率預估及其不確定性分析,獲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志紅教授說,研究發現,我國年熱浪天數將大幅增加,霜凍大幅減少,極端降水強度和頻數將增加。研究揭示,極端高溫增加和極端低溫降低與年平均氣溫升高有關係。江志紅說,最近幾十年來,全球溫室效應加劇,溫度急劇上升,同時伴隨大氣水循環加劇,即“大氣中的持水能力會增加”,從而更有可能帶來更多旱澇。“本世紀末,江蘇流域降水強度或增加10%,降水的變率或增加20%。實際上,我國中下游地區‘旱澇並存、旱澇急轉’災害近幾十年來呈顯著加劇趨勢。”
江志紅介紹,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溫度變暖速度加快,以江蘇為例,在1961-2014年之間,年平均溫度明顯升高,每十年增加0.3℃,春季和秋季增溫幅度顯著。今年儘管南方多地出現百年不遇的寒潮,但我國今年冬季平均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0.3℃。變暖背景下,東亞北方增暖幅度強於南方地區,減弱了東亞中緯度地區溫度梯度,導致副熱帶急流偏南,是造成我國近年來南方“暴雪凍雨極端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