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第一級水平。這個水平的主要特點是, 兒童著眼於行為的具體結果及其與自身的利害關係,認為道德的價值不決定人及準則,而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兒童並不真正理解社會習俗和規則,服從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指望好的行為能得到好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習俗道德水平
- 外文名:Pre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
- 套用學科:心理學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第一級水平。這個水平的主要特點是, 兒童著眼於行為的具體結果及其與自身的利害關係,認為道德的價值不決定人及準則,而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兒童並不真正理解社會習俗和規則,服從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指望好的行為能得到好的結果。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第一級水平。這個水平的主要特點是, 兒童著眼於行為的具體結果及其與自身的利害關係,認為道德的價值不決定人及準則,而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兒童並不真正理解社會習俗和規則,服從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指...
前習俗道德 前習俗道德(preconventional morality)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定義 科爾伯格(L. Kohlberg)提出的道德發展的第一種水平。兒童是基於對權威的服從或行為的獎勵或懲罰結果做出道德判斷。出處 《心理學名詞》第二版。
前習俗道德水平包括服從與懲罰定向和天真的利己主義階段。處在這級水平的兒童,往往根據行為的具體結果而非常規的道德準則或社會期望來判斷。習俗道德水平包括好孩子和尊重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定向階段。兒童已能理解維護家庭或社會期望的重要性...
道德發展階段論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提出。科爾伯格在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提出了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有三種水平六個階段的理論。三種水平,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其中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共六個階段,...
道德水平就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品性, 是社會道德對個人言行的約束程度。某人的道德水平就是某人的言行受社會道德約束的程度。道德是一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影響因素 一、家庭影響。二、老師言傳身教的...
成人道德發展理論(theory of adult’s moral de-velopment)是道德發展理論的一種。美國心理學家埃爾蒙1984年在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該理論認為,成人道德發展按三種水平七個階段進行。具體為:(1)前習俗水平。階段1激進...
通過大量的研究,科爾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理論。三水平是指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六階段是指每個水平中又可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習俗道德水平 第二水平,習俗道德(9~15歲):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夠著眼於社會的...
對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階段,心理學界劃分各異,其中以皮亞傑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最為有名。皮亞傑把它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權威階段,可逆階段,公正階段。科爾伯格把它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
他把人們的道德判斷概括為3種水平,並細分為6個階段,即①前習俗水平(前道德水平):在這一水平上,人們的道德判斷著眼於行為的具體後果和自身的需要,而不涉及行為的道德意義。其中階段1的特點是順從與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就...
美國的科爾伯格對皮亞傑的基本概念加以延伸,把道德發展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前習俗水平,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和工具性相對主義定向階段;習俗水平,好孩子或好公民的定向階段和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的定向階段;後習俗水平,社會契約的定向...
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 柯爾伯格用故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兒童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總共分做六個階段。前習俗水平 前習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處於這一道德水平的...
他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理論主要觀點綜述如下:第一水平:前習俗水平 這一水平上的兒童已能辨識有關是非好壞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要求,但他是從行動的物質後果或是能否引起快樂(如獎勵、懲罰、博取歡心等)的角度,或是從提出這些要求的人們方面...
美國認知理論家L.科爾伯格認為,在道德發展過程中有決定意義的是道德判斷的成熟。為了證實這個觀點,他讓不同年齡的被試對一些道德難題作出判斷,發現有3種水平6個階段。從年齡上看,9歲前的兒童大多屬於前習俗水平,9~15歲有相當一部分...
還認識到法律的人為性,並能在考慮全人類的正義和人的尊嚴的基礎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則,兒童已理解並內化基於社會習俗的道德原則。主要特徵 後習俗道德水平的主要特徵是兒童開始履行自己選擇的道德原則。它包括兩個發展階段:一是...
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②個體的道德判斷形式處於不斷發展之中。他設計了“兩難故事法”用以測定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階段,並提出了著名的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
水平與階段 前習俗水平 外在標準控制,通過行為後果來判斷行為。如受獎勵為好行為,受懲罰為壞行為。階段1:懲罰和服從取向。以服從權威和避免受懲罰作為判斷行為好壞的標準,不理解道德標準,不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兩種價值觀衝突。階段2:...
下面是科爾伯格關於兒童道德判斷各個階段的界定及其特點。理論 水平1:前習俗水平 該水平的特點是:個體還沒有內在的道德標準,而是取決於外在的要求。他們用來作為道德判斷的基準取決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及其與自身的利害關係。階段1:懲罰...
這種方法是科爾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斷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在研究中發現人的道德判斷存在著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分為一系列不同的階段。科爾伯格認為,人的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各有兩個階段,共六個階段。1、前習俗水平。這...
對黑暗人格三合一與道德發展水平的雙生子研究發現, 在道德發展水平較低的階段(前習俗階段和習俗階段), 造成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和非共享環境; 在道德發展水平較高的階段(後習俗階段), 造成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不是遺傳而是共享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