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部,腺管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因解剖部位發病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況污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浸入而引起炎症。前庭大腺炎為多種病原體感染而發生炎症,如未得到及時治療,造成急性化膿性炎症則成為前庭大腺膿腫,此病以育齡婦女多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bartholinitis
  • 就診科室:婦科
  • 多發群體:育齡婦女
  • 常見病因: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及腸球菌感染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病原體多為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及腸球菌等,隨著性傳播疾病發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已成為最常見的病原體。此外還有厭氧菌,其中又以類桿菌最多見,因為類桿菌屬是正常陰道寄居者,感染機會較多。本病常為混合感染,多發生在生育期。

臨床表現

急性前庭大腺炎多見於一側,發病時首先侵犯腺管,呈急性化膿性炎症變化,局部有紅、腫、熱、痛,即患側外陰部腫脹,灼熱感,疼痛劇烈,有時有墜脹及大小便困難的感覺。腺管口往往因腫脹或滲出物凝集發生阻塞,膿液不能外流形成膿腫,稱前庭大腺膿腫。如已形成膿腫,觸之腫塊局部可有波動感,觸痛明顯如未及時處理,膿腔內壓增大時,可自行破潰。膿液流出後,患者自覺輕鬆;如破口小,引流不暢通,可反覆發作,常使患者行走坐臥不安。前庭大腺炎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體溫升高及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全身症狀。

診斷

根據病史及臨床所見診斷並不困難。外陰一側陰道口前庭大腺部位有紅、腫、壓痛的腫塊,與外陰皮膚可有粘連或無粘連;如已有破口,擠壓局部可見有分泌物或膿液流出;若為淋病奈瑟菌,膿液稀薄,淡黃色。當膿腫形成時,腫塊觸之有波動感,膿腫直徑可達5~6cm,患者可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體溫升高及白細胞計數增加等。

併發症

膿腫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偶可向後側方向播散,形成直腸周圍膿腫,有時甚至向直腸潰破。膿腫切開排膿後,多數膿腔可完全閉合而痊癒,但偶亦可形成瘺管,不斷有少量分泌物排出,觸診時可捫到小而硬的硬結,有輕微壓痛,擠壓時有時可從瘺口流出膿液。有時瘺口自行封閉或狹窄,又可蓄積膿液而再次形成膿腫,亦可能反覆發作,經久不愈。前庭大腺炎急性期後,由於腺管口阻塞,腺內分泌液不能排出而瀦留,形成前庭大腺囊腫

治療

急性期可用抗生素肌注或口服,臥床休息,局部熱敷、坐浴或熱療法。膿腫形成後,可在大陰唇內側波動明顯處作一弧形切口排膿。需注意排膿應徹底。較大的前庭大腺囊腫應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

保持外陰清潔是預防感染的主要方法。每日清洗外陰,不穿尼龍內褲,患外陰炎時及時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前庭大腺炎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