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崗煇白

前崗煇白是浙江名茶,產於嵊州市,暢銷江南。此茶形呈顆粒,色綠而煇白起霜,故名“煇白”。輝煇白質地重實,有炒青綠茶的高銳香氣,一泡香銳味醇,二泡味更濃厚,三泡仍香清味厚,湯清葉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崗煇白
  • 屬於:浙江名茶
  • 產地:嵊州市
  • 暢銷地:江南
簡介,前崗煇白-生長環境,前崗煇白-茶葉特點,前崗煇白-採摘工序,前崗煇白-茶葉功效,前崗煇白-保健作用,前崗煇白-茶葉歷史,前崗煇白-沖泡技巧,

簡介

嵊州前崗煇白是浙江省主要名茶之一,產於 四明山脈覆卮南麓的前崗村,享有盛名的歷史,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其實嵊州前崗煇白與平水珠茶,都是從古越州茶、剡溪茶演變而來的。自中國茶葉開始輸出以後,兩者才開始分道揚鑣,前者成為著名的內銷綠茶,後者成為著名的外銷綠茶。
於四明山的支脈復巵山上,前崗村就在半山腰。復巵山海拔800多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霧露蒙密,夕陽早落,晨曦晚照。山上古木蔽蔭,猛獸有時出沒。當地農民描述前崗村的地形勢是:“前崗大嶺頭,走路碰鼻頭,雲霧繞山頭,老虎蹲岩頭”。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出產名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前崗煇白
古代越州所產的茶葉,統稱越州茶。嵊州自古以來,就是越州茶的產地,西漢時嵊州稱為剡縣,曹娥江上游嵊縣境內稱為剡溪,故嵊州所產的茶葉亦稱剡溪茶,品質優異。
前崗煇白的外形特徵為盤花捲曲,色澤翠綠,綠中帶霜,芽毫藏隱,人們稱為“前崗煇白”,亦稱“煇白”。葉底嫩綠帶玉白色,泡在杯中,湯色嫩黃清澈,芽鋒直立其間,嫩度好,香氣清鮮,滋味濃醇爽口,有鮮甜回味,為中國綠茶中珍品之一。總之,前崗輝煇白以汁清葉綠,香氣足味道醇,甜美爽口的獨特風味而博得消費者的讚賞。

前崗煇白-生長環境

前崗煇白
前崗煇白產地海拔500米左右,氣候寒冷,雲霧籠罩,土質肥沃,產茶自然條件甚佳。泉崗輝煇白品質特徵:形如圓珠,盤花捲曲,緊結勻淨,色白起霜,白中隱綠,湯色黃明,香氣濃爽,滋味醇厚,葉底嫩黃,芽鋒顯露,完整成朵。泉崗輝煇白早在清同治年間已馳名大江南北,成為貢茶,民國初期列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近幾年來,泉崗煇白多次在省、市名茶評比中獲獎。1981年獲省名優茶證書;1995年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產品暢銷南京上海江蘇杭州等地,採摘面積達660公頃,年產泉崗輝煇白150噸,為富裕山區茶農,振興山區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前崗煇白-茶葉特點

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嘗,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煇白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煇白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

前崗煇白-採摘工序

工序
前崗煇白的採摘和加工也很有講究。煇白的採摘期,一般在穀雨前後,採摘標準要求嚴格,穀雨前采一芽一葉,制高檔煇白;穀雨後采初展的一芽二葉制中檔煇白;下檔煇白原料一芽二葉到一芽三葉初展。鮮葉採回來後,要進行精選,剔除病蟲危害葉,達到葉芽大小勻嫩整齊,然後分級分檔攤放,白天採摘的茶葉,當晚炒制直至完畢。炒制仍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制茶工藝精湛,一絲不苟。
整個制茶工藝分為:殺青、初揉、初烘、復揉、復烘、炒二青、輝鍋七道工序。殺青在平鍋中進行,鍋溫一般在200-220攝氏度,投葉量約1.75公斤,雙手執特製的竹叉悶殺,掌握多悶少拋。這是前崗煇白炒制技術的一個重要特色,對消滅綠茶中的紅梗紅葉,保持綠茶的固有色澤,維護茶葉的香氣和滋味有著重要作用。這種殺青方法,叫“前崗悶青殺”;浙江其他綠茶產地多相效仿。
煇白炒乾後,還須攤涼,篩簸片末,揀去梗塊,及時裝箱密封。泉崗煇白的鮮葉於每年4月上中旬開採,高檔為一芽一葉,中檔為一芽二葉初展。要求芽葉肥壯,多白毫。炒制分殺青、初揉、復揉、復烘、炒二青和輝鍋等七道工序。殺青的鍋溫為200~2200C,每鍋投葉量約為1.5~1.7千克,採用竹筷叉翻炒,多悶少拋,時間為8~9分鐘。初揉時將殺青葉趁熱用雙手滾揉,揉至有粘手感即可,時間為2~3分鐘。初烘時將揉葉解塊後,用沖(形似烘籠,當地俗稱“沖”)在炭火中烘焙,溫度約900C,烘至葉色轉暗,不沾手即可下烘。再復揉2~3分鐘。解塊後再復烘,溫度約600C,時間10~12分鐘。炒二青用斜鍋,鍋溫為1200C左右,每鍋投葉量為2.5~3千克復烘葉,用雙手推炒,炒到外形略圓並能分開為止,時間約為30~35分鐘。
輝鍋
輝鍋是形成輝煇白外形特徵的一道關鍵工序,在斜鍋內進行,每次投葉量為兩鍋二青葉,鍋溫前期略高,為1000C左右,後期逐漸降至30~400C,方法是用雙手輕輕推炒,時間需3~4小時,一直炒到茶葉外形盤花捲曲,煇白起霜,即製成毛茶。然後稍經攤涼,篩去茶末,揀作黃片、雜物等,再用鐵皮箱密封貯放。
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始採摘鮮葉,採摘標準要求嚴格,上檔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普通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到二芽三葉初展。鮮葉採回後,要進行挑選,達到芽葉潔淨、大小勻嫩整齊。然後分級分檔攤放,分檔加工。整個製作工藝,分為殺青、初揉、初烘、復烘、炒二青、輝鍋七道工序。該茶似圓非圓,特殊外形的形成,主要是在輝鍋工序。茶葉在斜鍋內,用雙手將茶葉向鍋壁徐徐推動,不停轉動,茶葉隨著慢慢捲成圓形。輝鍋全過程約經3小時,直至茶葉盤花捲曲,煇白起霜為止。

前崗煇白-茶葉功效

前崗煇白
1.保護神經細胞,對腦損傷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幫助;
2.能通達調節腦中神經傳達物質濃度使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
3.具有消除神經緊張和鎮靜作用;
4.提高學習能力與記憶力
5.改善女性經期綜合症;
6.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
7.減肥、護肝的作用。

前崗煇白-保健作用

前崗煇白
前崗煇白的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前崗煇白-茶葉歷史

前崗煇白
煇白,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 (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煇白曰:煇白,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里說的煇白,是早期產於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煇白。其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煇白製法並不相同。而煇白的生產,是於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採福鼎大煇白製成白毫銀針。
關於煇白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煇白起於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煇白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 《東溪試茶錄》 (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煇白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煇白。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煇白的誕生。

前崗煇白-沖泡技巧

前崗煇白
飲用煇白,不宜太濃,一般200亳升的水用3克的茶葉就足夠了。水溫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時間約5分鐘(時間長短因水溫,茶量,個人口感而異,以個人體驗約10分鐘後茶湯泛,茶湯品種香更好,回甘更妙),經過濾後將茶湯倒入茶盅即可飲用。
第二泡只要3分鐘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隨飲隨泡。一般情況一杯煇白可沖泡四五次。煇白性寒涼,對於胃“熱”者可在空腹時適量飲用。胃中性者,隨時飲用都無妨,而胃“寒”者則要在飯後飲用。但煇白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刺激胃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