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崗輝白

泉崗輝白

泉崗輝白茶又稱前崗輝白茶,因產於浙江省嵊州下王鎮泉崗村而得名。該茶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並被列為貢品。泉崗位於四明山的支脈,覆卮山山腰,這裡海拔500米左右, 氣候適:宜,雲霧籠罩,又人形容這裡地形為“泉崗大嶺頭,走路碰鼻頭。雲霧繞山頭,老虎蹲石頭。”山上土質肥沃,產茶自然條件甚佳。泉崗輝白茶形狀好似圓非圓,盤花捲曲,緊結勻淨,色白起霜,白中隱綠,沖泡後湯色黃明,香氣濃爽,滋味醇厚,葉底嫩黃,芽峰顯露,完整成朵,是中國圓形綠茶中的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崗輝白
  • 海拔:500米左右
  • 每鍋投葉量:約為1.5 ~ 1.7千克
  • 殺青的鍋溫:為200 ~ 2200C
採摘,生長環境,加工工藝,炒制工序,養生功效,歷史淵源,

採摘

泉岡輝白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始採摘鮮葉,採摘標準要求嚴格,上檔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普通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到一芽三葉初展。要求芽葉肥壯,多白毫。鮮葉採回後,要進行挑選,達到芽葉潔淨、大小勻嫩整齊。然後分級分檔攤放,分檔加工。
泉崗輝白茶泉崗輝白茶

生長環境

泉岡輝白產區位於四明山的支脈覆卮山上,前岡崗村就在半山腰。覆卮山海拔800多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霧露蒙密,夕陽早落,晨曦晚照。山上古木蔽蔭,猛獸時有出沒。當地農民描述前岡村的地理形勢是:“前岡大嶺頭,走路碰鼻頭,雲霧繞山頭,老虎蹲岩頭。”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出產名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加工工藝

泉岡輝白採制工藝十分精湛,一絲不苟。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始採摘鮮葉,採摘標準要求嚴格,上檔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普通茶原料為一芽二葉到一芽三葉初展。鮮葉採回後,要進行挑選,達到芽葉潔淨、大小勻嫩整齊。然後分級分檔攤放,分檔加工。整個製作工藝,分為殺青、初揉、初烘、復烘、炒二青,煇鍋6道工序。 泉岡輝白似圓非圓的特殊外形的形成,主要是在煇鍋工序。茶葉在斜鍋內,用雙手將茶葉向鍋壁徐徐推動,不停轉動,茶葉隨著轉動慢慢捲成圓形。煇鍋全過程約經3個小時,直到茶葉盤花捲曲、煇白起霜為止。

炒制工序

炒制分殺青、初揉、初烘、復烘、炒二青和輝鍋等六道工序。
殺青的鍋溫為200 ~ 220℃,每鍋投葉量約為1.5 ~ 1.7千克,採用竹筷叉翻炒,多悶少拋,時間為8 ~ 9分鐘。初揉時將殺青葉趁熱用雙手滾揉,揉至有粘手感即可,時間為2~3分鐘。初烘時將揉葉解塊後,用沖(形似烘籠,當地俗稱“沖”)在炭火中烘焙,溫度約900C,烘至葉色轉暗,不沾手即可下烘。再復揉2 ~ 3分鐘。解塊後再復烘,溫度約600C,時間10 ~ 12分鐘。炒二青用斜鍋,鍋溫為1200C左右,每鍋投葉量為2.5 ~ 3千克復烘葉,用雙手推炒,炒到外形略圓並能分開為止,時間約為30 ~ 35分鐘。輝鍋是形成輝白茶外形特徵的一道關鍵工序,在斜鍋內進行,每次投葉量為兩鍋二青葉,鍋溫前期略高,為1000C左右,後期逐漸降至30 ~ 400C,方法是用雙手輕輕推炒,時間需3 ~ 4小時,一直炒到茶葉外形盤花捲曲,輝白起霜,即製成毛茶。然後稍經攤涼,篩去茶末,揀作黃片、雜物等,再用鐵皮箱密封貯放。

養生功效

浙江綠茶泉岡輝白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歷史淵源

浙江綠茶泉岡輝白主產於嵊縣東北與上虞毗鄰的前崗村,因所產成茶色澤綠翠起霜,故以“前岡輝白”名之。後改前岡為泉岡和平水珠茶一樣,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唐宋時的浙江綠茶剡溪茶是製成團餅的,宋末明初改制成散茶,至於何時形成這種似圓非圓形狀,尚未見確切記載。但茶學界多數認為浙江綠茶泉岡輝白要早於平水珠茶,就是說渾圓的平水珠茶是從似圓非圓的浙江綠茶泉岡輝白演變而來的。這樣,浙江綠茶泉岡輝白的外形至少在清初已形成。清康熙、雍正年間,海禁大開,平水珠茶開始外銷,到嘉慶、鹹豐年間逐年擴大,至同治、光緒年間達到鼎盛。為了適應外銷的需要,不斷改進炒制工藝,提高圓結程度,增進外形的美觀。但浙江綠茶泉岡輝白仍保持清初原有的制形。於是兩者各行其道,一為出口綠茶,一為內銷名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