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技藝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香技藝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日
- 遺產級別:省級
制香技藝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制香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據史料記載,香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獻貢才傳入中國,早期大都作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開始,陶谷《清異錄》記載,五代的時...
傳統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廣東省東莞市地方傳統制香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莞香於唐代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盛,明代時已聞名於世,清代時作為貢品進入宮廷。莞香的製作一般選用七八年樹齡、...
佛香的製作工藝是:先制香骨(亦有無骨佛香),香骨多用竹籤,通常還把香骨染色。加工方法除研磨不兌水外,同前述一樣,研磨的粉末中,再摻一定比例的木屑,以利於燃燒。香骨的三分之二,沾滿含有膠質的榆樹皮水後,往上淋香粉,...
傳統香製作技藝(清苑傳統制香技藝),具體過程是:先將研磨好的香藥(天然香材的萃取物)、木粉、榆皮粉等按比例混合,加水揉合成硬度適中的麵團,通過手工揉、搓等方法擠壓成線條狀(傳統 “線香”)、球狀、餅狀、小塔狀、條狀等所...
不久,他又研製出幾種不同藥性的藏藥香,並將配製藏藥香的秘方和制香工藝全部傳給家鄉的人民,還在家鄉北山泉水的源頭念經施以秘咒,讓鄉親飲用泉水保平安,這就是藏藥香的起源。藏香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人體具有清心健脾、殺菌消毒的...
制香技藝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制香技藝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年12月,由海口市民眾藝術館申報的沉香結香制香技藝入選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或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2。工藝特徵 沉香的結香、制香技藝。傳承保護 2...
沉香結香制香技藝(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是一項傳統技藝。傳承保護 2023年12月,由海口市民眾藝術館申報的沉香結香制香技藝(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清苑制香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的傳統制香技藝。技藝簡介 清苑地區的香文化自西漢時期開始流傳,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清苑盛產榆木,當地人最早利用豐富的榆木資源,混合帶有天然香味的植物粉末,加水攪拌、揉和、捏條,就成了最早的“...
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制香技藝在我縣流傳,特別在塔集鎮雙橋村流傳已有上百年歷史 背景介紹 制香的流程紛繁複雜,配方十分講究。敬香是傳承古老文明的一種傳統習俗,讓人們接受著積德行善,榮光耀祖,盡孝盡忠理念的薰陶,心靈能得到淨化...
電白沉香製作技藝,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簡介 電白沉香製作技藝是指沉香的傳統製作技藝,包括種香、理香、采香、辨香、制香、入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香農辨別香樹含結香的數量和質量再收采;收采後用利刀砍...
小岡香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地方傳統手工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及江門市新會區當地世代制香人相傳,小岡香起源於明代,至21世紀初已有600多年歷史。小岡香傳統製作為竹籤棍香,以手工搓制工藝製作,...
寧都客家手工制香技藝 寧都客家手工制香技藝從明朝萬曆年間傳承至今,是贛州市寧都縣的傳統工藝,它沿用客家古老配方、就地取材,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氣味天然。
張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申報地區是許昌市。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美術,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
傳統合香制香技藝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九龍坡區。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
“沉瑜香”創製人莊顏瑜於1990年與蔡涵菁結緣,後拜其為師,傳承博山堂制香技藝;隨著對藥物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對病因病理理解的逐步深入,又向中醫名家林禾禧教授學習請益,逐漸將藥物配伍使用於藥香製備上,其創製的以複方藥香為主的泉州...
新集史家香店位於儀征市新集鎮新集村王莊組,源於清末1845年。史家第一代制香人,從揚州南門福祥和香店學習制香技藝,從此史家慶豐和香店制香技藝傳承5代,至今已有160年餘年。工藝流程 史家香店製作的香,取料於上乘榆樹樹皮,製作成細粉...
2021年6月,由廈門市妙吉祥制香技藝傳習中心和永春縣香製品同業公會聯合申報的傳統技藝類“傳統香製作技藝(福建香製作技藝)”(項目編號:Ⅷ-224)由國務院正式公布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閩南天然香製作技藝歷史...
永春香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3年,永春香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5。歷史淵源 永春篾香,俗稱永春漢口神香或永春漢口...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申報的非遺項目。非遺介紹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是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第四批非遺項目。
祖師郭氏,以千錘膏與制香聞名,留香方《清遠》,方分上下兩篇,上篇多為醫用作藥香,下篇多作日用養生,另附香譜一卷。光緒年(約1880年左右)間福建仙遊制香大師李參茂與郭氏傳人交好,兩家互通制香心得,交流煙閩兩地制香技藝,後...
合真傳統手工制香技藝 合真傳統手工制香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6月,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合真傳統手工制香技藝)編號Ⅷ-8。
理香、辨香、制香技藝 沉香種植、采香、理香、辨香、制香技藝,廣東省茂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所獲榮譽 2018年10月,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茂名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沉香種植、采香、理香、辨香、制香技藝入選。
此外,還記錄了藥香的家族傳承和制香故事,以及本項目的傳承人對藥香在當今社會意義的思考。作者簡介 時雅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藥香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祖上是宮廷御醫和造辦處官人,家中歷代皆有名醫聞世。祖上清中晚期出宮...
“故央” ——布依族傳統手工水磨制香技藝,流傳於貴州省安龍縣戈塘鎮香車河兩岸的洞廣村和其相鄰村的一些自然村寨的。香車河,因其河邊有木質香粑水車常年轉動而得名,它是戈塘鎮岔河與柘磨河匯流後流入洞廣村境內的河段。從匯流處...
合真中華藥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制香技藝代表,有著五代醫者的臨床經驗和祖傳秘方。中華藥香作為中醫技藝的失落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及創新。理念 在“2019年中醫藥健康節”上,非物質...
清苑當地流傳著一句老話,“銅幫鐵底金線河,香氣繚繞沖九天。”其中的“香氣繚繞沖九天”便是指清苑縣的傳統制香技藝。中國人將薰香用於生活之中不晚於西漢,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便是例證。清苑縣制香技藝貫穿中國制香發展史,這...
趙秋實,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西安手工藝協會副會長,國家級香道師、陝西制香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百年易蟄香坊和香繼承人,易蟄香蒸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個人簡介 趙秋實,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易蟄酵母制香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