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香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制香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制香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據史料記載,香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獻貢才傳入中國,早期大都作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開始,陶谷《清異錄》記載,五代的時...
傳統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廣東省東莞市地方傳統制香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莞香於唐代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盛,明代時已聞名於世,清代時作為貢品進入宮廷。莞香的製作一般選用七八年樹齡、樹冠約8-20厘米的莞香樹,在春季斬去正乾,只留旁枝,來年秋冬季節,在正乾...
佛香的製作工藝是:先制香骨(亦有無骨佛香),香骨多用竹籤,通常還把香骨染色。加工方法除研磨不兌水外,同前述一樣,研磨的粉末中,再摻一定比例的木屑,以利於燃燒。香骨的三分之二,沾滿含有膠質的榆樹皮水後,往上淋香粉,如此反覆數次,使香粉均勻地附在香骨上,上簾晾乾即成。目前銷售的衛生香,其...
傳統香製作技藝(清苑傳統制香技藝),具體過程是:先將研磨好的香藥(天然香材的萃取物)、木粉、榆皮粉等按比例混合,加水揉合成硬度適中的麵團,通過手工揉、搓等方法擠壓成線條狀(傳統 “線香”)、球狀、餅狀、小塔狀、條狀等所需要的香形,晾至未完全乾之前按包裝尺寸裁剪,再使香條自然風乾,包裝入箱、...
藏香製作技藝,西藏尼木縣吞巴鄉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香的原產地是西藏尼木縣吞巴鄉。藏香在西藏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真正得以發展還是因為受到佛教傳入西藏的直接影響。吞彌⋅桑布扎又結合唐朝文成公主帶來的制香技術,把幾種小草碾磨製成條狀以方便使用。不久,他又研製出幾種不同藥性的...
制香技藝 制香技藝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制香技藝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小岡香製作技藝的核心價值在於搓制出具有經濟、社會、實用、研究價值的小岡香。1、經濟價值。歷史上,搓香是小岡的一項傳統家庭手工業,家家戶戶搓香,一些家庭還以搓香為業。搓香一直是小岡民眾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小岡香業已成為雙水鎮的經濟支柱行業之一,年產值達8億元,納稅2500萬元,30%產品出口...
清苑制香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的傳統制香技藝。技藝簡介 清苑地區的香文化自西漢時期開始流傳,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清苑盛產榆木,當地人最早利用豐富的榆木資源,混合帶有天然香味的植物粉末,加水攪拌、揉和、捏條,就成了最早的“香”。西漢時期,香作坊和販香的客商在清苑地區隨處可見。當地有一句老話“銅幫...
電白沉香製作技藝是指沉香的傳統製作技藝,包括種香、理香、采香、辨香、制香、入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香農辨別香樹含結香的數量和質量再收采;收采後用利刀砍去樹幹腐朽部分陰乾,再剔除不含香脂的白色輕浮木質,留下黑色堅重木質,摘取優質油脂(沉香)。根據沉香的品質、形狀通過手工製作成沉香雕刻、沉香珠鏈、...
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是沉香結香制香的技藝。2023年12月,由海口市民眾藝術館申報的沉香結香制香技藝入選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或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2。工藝特徵 沉香的結香、制香技藝。傳承保護 2023年12月,由海口市民眾藝術館...
沉香結香制香技藝(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沉香結香制香技藝(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是一項傳統技藝。傳承保護 2023年12月,由海口市民眾藝術館申報的沉香結香制香技藝(海口沉香結香和制香技藝),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沉瑜香”創製人莊顏瑜於1990年與蔡涵菁結緣,後拜其為師,傳承博山堂制香技藝;隨著對藥物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對病因病理理解的逐步深入,又向中醫名家林禾禧教授學習請益,逐漸將藥物配伍使用於藥香製備上,其創製的以複方藥香為主的泉州養生香“沉瑜香”與其單方藥香相比,更具有增強醫療保健效果、降低副作用等優勢。莊...
2021年6月,由廈門市妙吉祥制香技藝傳習中心和永春縣香製品同業公會聯合申報的傳統技藝類“傳統香製作技藝(福建香製作技藝)”(項目編號:Ⅷ-224)由國務院正式公布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閩南天然香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她是閩南人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圍繞閩南存在的各種香品的製作與使用而逐步...
新集史家香店位於儀征市新集鎮新集村王莊組,源於清末1845年。史家第一代制香人,從揚州南門福祥和香店學習制香技藝,從此史家慶豐和香店制香技藝傳承5代,至今已有160年餘年。工藝流程 史家香店製作的香,取料於上乘榆樹樹皮,製作成細粉,配以香料和色料,選料考究,配料科學,製作精細,光滑挺直,燃燒徹底,香灰透白...
張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申報地區是許昌市。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美術,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傳統香製作技藝包括張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藝等...
塔集制香 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制香技藝在我縣流傳,特別在塔集鎮雙橋村流傳已有上百年歷史 背景介紹 制香的流程紛繁複雜,配方十分講究。敬香是傳承古老文明的一種傳統習俗,讓人們接受著積德行善,榮光耀祖,盡孝盡忠理念的薰陶,心靈能得到淨化和升華。淨化社會風氣,都有著特殊的社會功效。
手工制香技藝 手工制香技藝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獨山縣。傳承保護 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手工制香技藝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清苑傳統制香技藝對香品品質的要求極高,從原輔料的選配到產品成型,要經過備料—和料—成型—晾曬—包裝—窖藏等多道純手工工序。各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繫,對手工技術的要求極為嚴格,相關操作工人要有相當嫻熟的技藝,因此清苑香產品中凝結了大量的人力精細操作,使得清苑香品在國內和國際都享有盛名。清苑香業既繼承傳統...
沉香種植、采香、理香、辨香、制香技藝 沉香種植、采香、理香、辨香、制香技藝,廣東省茂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所獲榮譽 2018年10月,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茂名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沉香種植、采香、理香、辨香、制香技藝入選。
永春香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3年,永春香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5。歷史淵源 永春篾香,俗稱永春漢口神香或永春漢口衛生香,系宋代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庭後裔,於明末清初遷居永春縣達埔鎮漢口...
傳統合香制香技藝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九龍坡區。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傳統合香制香技藝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申報的非遺項目。非遺介紹 竹泓制香製作技藝是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第四批非遺項目。
祖師郭氏,以千錘膏與制香聞名,留香方《清遠》,方分上下兩篇,上篇多為醫用作藥香,下篇多作日用養生,另附香譜一卷。光緒年(約1880年左右)間福建仙遊制香大師李參茂與郭氏傳人交好,兩家互通制香心得,交流煙閩兩地制香技藝,後制香技藝於郭氏失傳,得以保存於仙遊李氏,李參茂即為第一代傳承人。李參茂於後...
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對制香業的原料野芙蓉生長極為有利,而清苑縣野芙蓉已有較科學的栽培管理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獨特原料的充足供應成為清苑薰香得以成長的必要先決條件。歷史淵源 清苑當地流傳著一句老話,“銅幫鐵底金線河,香氣繚繞沖九天。”其中的“香氣繚繞沖九天”便是指清苑縣的傳統制香技藝。中國人將薰香用於...
天津市南開醫院中醫藥傳承基地合真藥香傳承基地,聘請宗兆睿及其團隊開展非遺技法傳承。合真中華藥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制香技藝代表,有著五代醫者的臨床經驗和祖傳秘方。中華藥香作為中醫技藝的失落明珠,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及創新。理念 在“2019年中醫藥健康節”上,...
妙吉祥,梵名man~jus/ri^,妙者,微妙、和雅、不可思議也,謂佛無上慧,猶如醍醐純淨第一;吉祥,吉事之兆瑞,具眾福德因緣義。香道品牌文化 廈門市妙吉祥制香技藝傳習中心,現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香製作技藝(福建香製作技藝 -閩南天然香製作技藝)”保護單位,中心負責人 陳建兵 為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