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德而尚賢

《列德而尚賢》節選自《墨子*尚賢》,列舉堯、舜、禹、治理天下的經驗,進一步證明:用人唯賢,唯能是舉是治國富民的根本之策。

原文,譯文,

原文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於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於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譯文

所以古代聖王為政,給有德的人安排職位並尊重現賢能的人,即使身處農業與手工業、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選用他。給他高高的官爵,給他厚重的俸祿,使他們擔負一定的工作,果斷地給予他們行使政令的權利。墨子說:“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積蓄和俸祿不豐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斷,百姓就不畏懼他。”提出這三件(爵位、蓄祿、政令)來授予賢者,並不是對賢者的恩賜,而是想要事業成功。所以在這時,以德行來安排職位,按官職從事於職事,按功勞(的大小)決定賞賜(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勞(的大小)而分配俸祿。所以官吏沒有永遠不變的富貴,而百姓也不會自始至終貧賤;有才能的人就選用他,沒才能的人就使之居於下位。提拔正直無私、行為合“義”的人,避免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這就是說的這樣的言論。所以古代堯選拔舜在服澤(地名)的北邊(陽:山之南、水之北都稱為“陽”),把政權交給他,天下安定。禹選用益在陰方(地名)之中,把政權交給他,九州平定。湯選用伊尹在廚房之中,把政權交給他,謀略成功。文王推舉閎天、泰顛於從事漁獵之中(罝:捕鳥獸的網),把政權交給他們,商朝末年西方的各個部落臣服。所以在這個時候,即使是祿厚位尊的大臣,沒有誰不敬懼並且戒惕的(施:通“惕”,小心謹慎);即使是從事農業、手工業、市集(店鋪)的人,沒有不爭著勉力去崇尚道德的(意:疑為“德”字的訛誤)。所以士這種人能用為得力助手(承嗣:副官,助手)。所以得到士,謀略就不會受挫,身體不必勞苦。名聲確立且功業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顯揚,醜惡的事物不會發生,就是由於得到了士的緣故。因此墨子說:“如願以償(這裡指治國順利)時,賢士不可不選用;治國不順利時,賢士不可不選用。(尚:通“上”,往上,這裡作狀語)往上想師法前人,奉行堯舜禹湯之道,就不可以不崇尚賢能。尚賢的人,是政治的根本啊。”
本篇節選自《墨子*尚賢》
墨子(約前480年-前420年)名翟,戰國初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