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列子,是漢語辭彙,出自《列子》,解釋為 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

基本信息,詞語解釋,

基本信息

條目:列子
拼音:liè zǐ
注音:ㄌㄧㄝ ˋ ㄗㄧˇ

詞語解釋

解釋
列子 Lièzǐ
[Lie Zi] 即戰國時鄭人列禦寇。古有列子能御風之說。又為中國先秦道家學派重要典籍之一。為戰國時人列禦寇著。《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現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劉向所整理之《列子》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訂而成八篇之數,西漢時仍盛行,西晉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被譽為默察造化訊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兩小兒辯日》被編為國小語文人教版6年級下冊第1課。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跡也很少。
引證解釋
1.即列禦寇,為先秦早期道家。
2.指眾士子。
金瓶梅詞話》第九七回:“風吹列子歸何處?夜夜嬋娟在柳梢。”
3.方言。軍隊行進的行列。
沙汀《記賀龍》三三:“接著我就擠進列子,跟隊伍出發了。”
葉紫《行軍散記》一:“我們中間,有兩個,他們不由分說地跳出列子,將槍扔給了要好的同伴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