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琴譜收錄
《列子御風》古琴曲在琴之界收錄的琴譜中記載的較為廣泛,流傳版本甚多,現存古琴譜部分收錄如下:
琴之界古琴譜庫 | 撰刊年代 | 琴曲簡介 |
---|
杏莊太音補遺 | 1557 | 凡八段 |
| 1525 | 凡十段 |
| 1590 | 凡十段 |
臥雲樓琴譜 | 1722 | 角音 凡十段 |
玉梧琴譜 | 1589 | 凡八段 |
| 1602 | 凡八段 |
真傳正宗琴譜 | 1589 | 商音 凡十段 |
天聞閣琴譜 | 1876 | 角音宮調 凡十段 |
大還閣琴譜 | 1673 | 角音 凡十段 |
| 1585 | 凡九段 |
德音堂琴譜 | 1691 | 角音 凡十段 |
神奇秘譜 | 1425 | 凡十段 |
自遠堂琴譜 | 1802 | 角音 凡十段 |
| 1570 | 凡十段 |
古琴曲
琴曲“列子御風”曲意淺述及演變初探
第一次讀到“列子御風”一詞,是在《莊子》一書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而後通過閱讀道家經典《列子》,也就對列子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心目中,列子儼然是一位真人的形象。而初識琴曲“列子御風”,是在“老八張”樂瑛錄音的四首琴曲中。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挺不錯,覺得該曲無論旋律意境,都可謂名副其實。飄飄灑灑,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樂瑛彈的“列子御風”,指力強勁,指法純熟老練,節奏靈巧多變,旋律優美流暢,富於韻味。聽者開篇即入佳境,心領神會,飄飄灑灑,如振衣凌風而行,不知風乘我,不知我乘風,遺世而獨立,氣勢綿綿不絕。整首曲子天馬行空、一氣呵成,真所謂輕快飄然“泠然善也”。
初識琴譜“列子御風”,是在《四庫全書—琴譜合壁》中。《琴譜合壁》由《太古遺音》與《伯牙心法》二書合成,為明代金陵琴家楊掄所撰,明代該書名曰《真傳正宗琴譜》。楊掄號鶴漵,明末著名琴歌派琴家之一,當時“ 楊君之譜,海內誦習已久。”《太古遺音》有譜有文,《伯牙心法》多有譜無文。“列子御風”正是出自楊掄《太古遺音》,譜旁註有歌詞。
“列子御風”是一首很優秀的琴曲,別名“列子”、“御風行”,相傳為南宋著名琴家毛敏仲所作,估計其創作年代不會晚於南宋。據明初《神奇秘譜》(1425)記載:臞仙曰:“是曲乃敏仲翁取列子黃帝篇‘御風凝神遊六合’所作,其趣同。《西麓堂琴統》(1545)亦曰:“毛敏仲所作,自雲平生精粹在此。蓋取諸列子御風之意,亦劉氏所傳,其來遠矣。”可見該曲當毛敏仲所作,或其所繼承。應該說,這是一首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道家琴曲。聆聽是曲,有一種凌虛御風,超然物外的感覺。故先哲云:“列子貴虛”,一點都不錯。《杏莊太音補遺》(1557)亦云:“列子御風,是以神御虛也,周流六虛,無所不臧,惟至人能之。後人遂擬是曲。”明末楊掄《太古遺音》(1609)該曲解題寫得更完備:“按斯曲乃神品仙音異人所傳也。昔列子諱禦寇,春秋鄭國隱居之高士,與尹關子為友,嘗偃仰屈伸噓呼吸,游心於清靜玄虛之府,茫無所得,後聞壺邱子道高德重,復往以師事之,相與講求至理者,幾四十一旦豁然貫通,窺其壺奧而神解焉。故能御風以行若馳天馬然,扶搖於九萬之上,遨遊於六合之中,俯仰乾坤,飛跨宇宙,列跡於清虛無極之表而與天地相為始終焉。後之學道者,景仰其事而企慕之,寫入綠綺,無非遐想其盛軌,而思同游於九垓八埏之境耳。不然,何其音之入神如斯也。”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青山曾語:“余早歲好道,晚歲無成,而無時不作赤松游想。先輩有云:‘奏洞天而儼霓旌絳節之觀,調谿山而生寂歷幽人之思。’予撫列子聊以寓凌虛御風之意,非敢自謂泠然善也。”青山將“列子御風”與明代“洞天春曉”、“谿山秋月”兩大琴曲相提並論,足見青山對“列子”一曲的厚愛與評價之高。(青山之譜與樂瑛版“列子”相近)
“列子”一曲雖其音入神,然不如“平沙”、“漁樵”、“梅花”、“流水”諸曲流傳廣泛,為人熟悉。近代擅彈此曲者,所知唯樂瑛一人,其曲亦選入《古琴曲集》。當代琴家為是曲打譜者,有吳文光、王永昌、 汪鐸等先生。吳文光先生為當代著名琴家,其“列子御風”據《神奇秘譜》打出,該曲節奏抑揚頓挫、起伏跌宕;樂感渾厚蒼老、活潑生動;樂情傲世瀟灑,極富個人情感特色。梅庵琴家王永昌先生之“列子”,合參《神奇》、《西麓》,雖有其譜,然未聞其音,故引以為憾。吳門琴家汪鐸先生鐘情於道家琴曲之發掘打譜工作,其“列子”出自《西麓堂琴統》,始聽似覺恬淡虛無,再聽若含至味,雖無樂瑛版之行雲流水、飄飄灑灑,及吳文光版之鯤鵬扶搖、傲世欺俗,然更近道家意趣。其曲音節錚錚,古樸輕快,直指心性,富含內心思想之表述,修煉境界之體悟,頗能體現一位“固守真朴、拋棄浮華”的真人形象。
有關琴曲“列子御風”之記載,最早可見諸明初朱權所修訂的《太古遺音》(1413)。然書中未錄曲譜,其“商意”後所附商調曲名中,有“凌虛吟” 、“御風行”兩曲,“御風行”即“列子御風”,“凌虛吟”即“列子御風”之引。惜宋元時代諸古琴譜集(如著名的《紫霞洞琴譜》、《霞外琴譜》等等)皆已失落亡佚,如今所見之“列子御風”傳世曲譜最早刊於明初寧王朱權所輯之《神奇秘譜》上。於當世載有是曲的三十多部存見古琴曲譜中,觀其指法、內容、段落、聲韻、曲風及演變,首推《神奇秘譜》版〈十段〉列子御風”最古。《浙音釋字琴譜》(1491前)版〈十段,附歌詞〉“列子御風”殘譜(僅存第七段後半部分~第十段)與《神奇》幾乎完全一致,其後的明清諸譜“列子”皆源於《神奇》而有所發展。
其中《風宣玄品》(1539)〈十段〉、《西麓堂琴統》(1545)〈十段〉、《梧岡琴譜》(1547)〈八段〉、《重修真傳琴譜》(1585)〈九段,附歌詞〉、楊掄《太古遺音》(1609)〈十段,附歌詞〉、《松弦館琴譜》(1614)〈十段〉“列子”皆各具特色與代表性。
【《風宣》一脈】∶《風宣玄品》為明徽王朱厚爝所輯刊,資料價值甚高,其“列子御秘譜風”〈十段〉與《神奇》版較為接近,指法內容有一定程度發展。《太音傳習—列子御風》(1552)〈九段〉,指法內容與《風宣》基本相同,僅分段有異,其第三段相當於《風宣》(三~四)段。明張一亨所撰《義軒琴經—列子御風》〈具體年代不詳,僅存九段,第十段闕〉與《風宣》基本相同(分段組合稍有差異),並有所發展。《五音琴譜—列子御風》(1579)〈十一段〉,與《風宣》基本接近,並有所發展。《琴書大全—列子御風》(1590)〈十段〉除個別指法及分段組合有異外,與《五音琴譜》基本相同,然觀其曲譜,抑或《五音琴譜》“列子”來源於《琴書大全》。
【《西麓堂》一脈】∶《西麓堂琴統》,明汪芝所輯,該書為明代琴譜中收錄琴曲最多的一書,並保存了大量遠年遺響,為它譜所未載,近代琴學先驅查阜西先生對其評價甚高。該譜集輯撰成書後流傳不廣,故後代明清諸譜中直接來源或收錄《西麓堂》琴曲的不多,建國後方發現《西麓堂》孤本。其“列子御風”〈十段〉與《神奇》版較為接近,指法內容有一定程度發展,相比《風宣》更為忠實《神奇》,且該曲亦頗有特色。
【《梧岡》一脈】∶《梧岡琴譜》是明代存見的第一部明確為“徐門正傳”的琴譜,為浙派重要古琴譜,編者黃獻。其“列子”(名“御風行”,八段),與《神奇》版基本相同,段落雖分為八段,較之十段《神奇》僅段落組合不同而已。《琴譜正傳—御風行》(1561)〈八段〉錄自《梧岡》,故兩譜完全相同;《杏莊太音補遺—列子御風》(1557)〈八段〉段落指法同於《梧岡》;《玉梧琴譜—列子御風》(1589)〈八段〉除個別指法外亦同於《梧岡》;《文會堂琴譜—列子》(1596)〈九段〉,與《梧岡》較為接近,第七段始分段有異;《藏春塢琴譜—列子御風》(1602)〈八段〉,錄自《玉梧琴譜》,故與《玉梧》完全相同。
【《重修真傳》一脈】∶《重修真傳琴譜》(全名《重修正文對音捷要真傳琴譜大全》),明末琴歌派著名琴家楊表正所輯,初刻於1573年,原名《正文對音捷要真傳琴譜》。《重修正傳琴譜—列子御風》〈九段,附歌詞〉,其歌詞與《浙音釋字琴譜》殘卷基本相同,然其指法發展改變極大,與諸譜不同,該譜亦未見它譜傳承或轉錄。楊氏工配文對音,好改譜,此譜很可能就是出自他的發展改編。
【楊掄《太古遺音》一脈】∶明末楊掄《太古遺音—列子御風》〈十段,附歌詞〉亦源於《神奇》,並有較大充實與發展,根據該譜段落指法及作者所言:“舊譜頗有錯簡,余公斤正而維新之,庶使聽者無倦。”,可見作者當參合眾譜而維新之。明末《陽春堂琴譜—列子御風》(1611)〈十段,無歌詞〉除個別指法外,與楊掄《太古遺音》完全相同;《理性元雅—列子御風》(1618)〈十段,附歌詞〉,與楊掄《太古遺音》基本相同(第六段開頭有異);清代《穎陽琴譜—列子御風》(1751)〈十段,無歌詞〉蓋錄自《太古遺音》,故兩譜相同。
【《松弦館》一脈】∶明末虞山派創始人嚴天池編撰《松弦館琴譜》(1614年),其“列子御風”〈十段〉,較之《神奇》,已有顯著變化與發展,“列子”一譜至此已達變動之頂點,演變亦至尾聲,此後“列子御風”亦趨定型,其後明末幾本琴書及清代多數琴書皆錄用該譜。如明末《太音希聲》(1626)〈十段,附歌詞〉,其指法內容與《松弦館》基本相同;《古音正宗—列子御風》(1634)〈十段〉,比較接近《松弦館》,分段上有些不同;《徽言秘旨—列子御風》(1647)〈十段〉,同於《松弦館》;《友聲社琴譜—列子御風》〈十段〉基本同於《松弦館》(分段組合有些差異,該譜集為鄭正叔先生校訂刪選嚴天池之譜而成。);《臣卉堂琴譜—列子御風》(1665,鄭正叔譜)〈十段〉亦大體接近《松弦館》。其後清代的《琴苑心傳全編》(1670)、《大還閣琴譜》(1673)、《德音堂琴譜》(1690)、《琴譜析微》(1692)、《誠一堂琴譜》(1725)、《蘭田館琴譜》(1755)、《研露樓琴譜》(1766)、《自遠堂琴譜》(1802)、《悟雪山房琴譜》(1836)、《天聞閣琴譜》(1876)諸譜“列子御風”皆同於《松弦館琴譜》。(另《臥雲樓琴譜》(1722)出自《琴譜析微》,故其“列子”兩譜相同。)近代樂瑛版抄本“列子”,指法旋律即基本同於《松弦館》。
此外尚有清代《小蘭琴譜》(1812年)〈十三段〉、《峰抱樓琴譜》(1825年)〈十段〉、二譜之“列子御風”未曾拜閱,故在此未加分析。
題解
相傳南宋毛敏仲取《列子黃帝篇》列子駕御風雲,遨遊六合的意境而作,共分十段。表現了作者蔑視塵俗,追求一種“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的境界。
又,陸機《要覽》曰: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立秋遊乎風穴。是風至,草木皆生,去則搖落,謂之離合風。
《列子御風》題解
《神奇秘譜》:臞仙曰,是曲者,毛仲翁取列子黃帝篇“御風擬神遊六合”所作。其趣同。
《西麓堂琴統》:毛敏仲所作,自雲平生精粹在此。蓋取諸列子御風之意,亦劉氏所傳,其來遠矣。
《杏莊太音補遺》:“列子御風”,以神御虛也。周流六虛,無往不臧,惟至人能之,後人遂擬是曲。
《重修真傳琴譜》:與神奇秘譜同。“……其趣誠沖游雲漢之表者矣。”
《玉梧琴譜》:與神奇秘譜同。
《藏春塢琴譜》:與神奇秘譜同。
《楊掄太古遺音》:按斯曲,乃神品仙音,異人所傳也。粵昔列子,諱禦寇,春秋鄭國隱居之高士。與關尹子為友。嘗偃仰屈伸,煦噓呼吸,游心於清淨玄虛之府,茫無所得。後聞壺丘子道高德重,復往以畫之,相與講求至理者,幾四古年,一旦豁然貫通,窺其壺奧,而神解焉;故能御風以行,若馳天馬然,扶搖於九萬之上,遨遊於六合之中,俯視乾坤,飛跨宇宙,列跡於清虛無極之表,而與天地相為始終焉。後之學道者,景仰其事而企慕之,寫入綠綺;無非遐想其盛軌,而思同游於九垓八埏之境耳。不然,何其音之人神如斯也?舊本頗有錯簡,余皆印證,而維新之,庶使聽者忘倦。
《理性元雅》:……與前譜同至。……“之境耳”下接:但諸本頗有錯簡,余參合而稍為歸正之,庶使聽者忘倦。
《琴苑心傳全編》:按斯曲乃毛仲翁取列子黃帝篇御風,擬神遊六合而作,其意同。蓋非輕世遠舉,出塵遐想者,不足以語此。
《穎陽琴譜》:同楊掄太古遺音題解。
《醒心琴譜》:南宋毛敏仲所作。其平生精粹在此曲中。是曲又名《列子》、《御風行》。春秋鄭國隱士列禦寇,與關尹子為友,嘗偃仰屈伸,煦噓呼吸,游心於清淨玄虛之府,茫無所得。後聞壺丘子道高德重,復往求至理,而一旦豁然貫通,窺其壺奧,而神解焉,故能御風以行,若馳天馬然,扶搖於九萬之上,遨遊於六合之中,俯視乾坤,飛跨宇宙,列跡於清虛無極之表,而與天地相為始終焉。《列子御風》即寫意於此,有御風萬里,神遊六合之趣。
《磨勵提高》:與《醒心琴譜》同。
《列子御風》後記
《琴苑心傳全編》:列子名禦寇,春秋鄭國人。與關尹子友。嘗偃仰屈伸,煦噓呼吸,游心淨虛,無所得。後師事壺開子,講求至理四十年,豁然神解,御風以行。御風,神遊等曲,近乎虛誕,然以擬議乎曠放之意,可謂狂矣。以視世之牾情勢欲,勞神役形,而不知所止者,當為針對。若墨子詖遁,普庵邪惑,琴之也,固所斥已。昭君貽羞漢室,鳳求凰有玷名教,胡笳虧辱節氣,如彼之類,又奚取焉。
《大還閣琴譜》:余早年好道,晚歲無成,而無時不作赤松游想。先輩有雲,“奏洞天而儼霓旌絳節之觀,調奚山而生寂歷幽人之思。”予撫列子聊以寓凌虛御風之意,非敢自謂泠然善也。
《誠一堂琴譜》:泠然之趣,心領神會。
《小蘭琴譜》:舉止俱在衫履之外。
《列子御風》小標題
《神奇秘譜》:一、憑虛馭風;二、俯視寰壤;三、渺焉六合;四、不知風乘我;五、不知我乘風;六、志在沖溟;七、神遊太清;八、長嘯空碧;九、振衣罡飈;十、興盡而返。
《浙音釋字琴譜》:但存第八、九、十段,與前譜同。
《風宣玄品》:與前譜同,但第六題作志在沖漢。
《西麓堂琴統》:一、振衣凌風;二、曠矚寰壤;三、渺焉坱圠;四、不知風乘我;五、不知我乘風;六、神遊太清;七、俯吸沆瀣;八、長嘯空碧;九、隨風迅征;十、遺世獨立。
《重修真傳琴譜》:一、二、三、四、五、六、七、與神奇秘譜同;八、振衣罡飈;九、興盡而還。
《理性元雅》:三、眼空六合;六、邁志沖冥;余與神奇秘譜同。
《古音正宗》:與神奇秘譜同。
《太音傳習》:一、憑虛馭風;二、俯視寰壤;三、渺焉六合;四、不知風乘我;五、不知我乘風;六、志在沖漠;七、神遊太清;八、振衣罡飈;九、興盡而返。
《真傳正宗》:一、凴虛御風;二、俯視寰壤;三、眼空六合;四、不知風乘我;五 不知我乘風;六、邁志沖溟;七、神遊太清;八、長嘯空碧;九、振衣罡颷;十 興盡而返。
《醒心琴譜》:第一段憑虛馭風。第二段俯視寰壤。第三段渺焉六合。第四段不知風乘我。第五段不知我乘風。第六段志在沖漠。第七段游神太清。第八段長嘯空碧。第九段振衣罡飈。第十段興盡而返。
內容簡介
南唐滅,寶物失落民間,引起江湖紛爭。 琴音絕,輕鬆化解恩怨,武林重新洗牌……
作者介紹
雲凰,創世中文網女作家,《列子御風》是她在創世網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列子御風》記述了一個少年刑孤原,闖蕩江湖的故事。故事的背影發生在宋代,刑孤原的身份也有些像一個少年高手,路子也是走的傳統的保鏢的路子。
所以說有著很濃的武俠味道,看來作者是一個傳統的女武俠愛好者。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山寨揚名
第二章 結交新朋
第三章 少年三傑
第四章 多事和尚
第五章 閒話當年
第六章 初見傾心
第七章 踏入岐路
第八章 素練紅刀
第九章 一支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