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開埋線法

切開埋線法是穴位埋線手法之一,“埋線療法”對各種神經性疼痛性疾病、各種功能紊亂性疾病、各種慢性疾病等有一定的療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切開埋線法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埋線療法的器械準備,二、操作,三、適應症,四、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概念

用尖頭手術刀切開皮膚,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解讀

切開埋線法是埋線手法之一,“埋線療法”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法。不用任何藥物,僅用一些簡單的器械,在患者的體表穴位或經絡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將特製的腸線埋植於相應穴位的一定深度或位置,就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多年來,埋線療法在祖國醫學經絡、陰陽、五行及傳統針灸學等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臨床驗證,實踐證明了它的療效不可低估,且獲得了較大進展。在醫學界,它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正在為著保護人來的健康事業起著重要作用。

中醫套用

一、埋線療法的器械準備

1、器械
方盤,大小鑷子,持針鉗,手術剪,腰椎穿刺針,彎、直縫合針,小號注射針頭,玻璃注射器,75%酒精或新潔爾滅液,無菌敷料,膠布等若干。
2、腸線
備0—3號腸線若干。從密封管取出,剪成1—2cm或3—4cm長小段,裝入消毒液(亦有的裝入特製中藥浸液)中浸泡備用。

二、操作

在選定的穴位上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刺開皮膚0.5~1cm。先將血管鉗探到穴位深處,經過淺筋膜達肌層探找敏感點按摩數分鐘,休息1~2min,然後把0.5~1cm長的羊腸線4~5根植入肌層內。羊腸線不能埋在脂肪層或過淺,以防止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處用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后拆線。每次可埋1~3個穴位,一般20~30天埋1次。

三、適應症

1、各種神經性疼痛性疾病,如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坐骨神經痛等。
2、各種功能紊亂性疾病,如眩暈、舞蹈症、心律不齊、高血壓、多汗、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精神分裂症等。
3、各種慢性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糖尿病、腰腿疼、偏癱、小兒麻痹症、肌萎縮、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性疼痛、強直性脊柱炎、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綜合症、四肢麻木、腹脹、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炎等。

四、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近代臨床實踐表明:人體所有的穴位,除去如神闕、乳中等穴位根本不宜採用埋線外,一般沒有絕對的禁忌症,關鍵在於既要小心謹慎,認真負責,又有熟練的操作手法和正確掌握埋線方向角度及深度。但下列幾種情況應予注意:
1、五歲以下兒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線。
2、嚴重的心臟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時,不宜強刺激和腸線不過長。
3、精神緊張、過勞或過飢者,禁用或慎用埋線,避免類暈針現象發生。
4、婦女有習慣性流產者應禁用。
5、埋線治療時,需掌握適度的刺激量。防止類暈針現象發生。尤其取坐位時,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色及神態,一旦出現類暈針現象,如面色蒼白、出汗、欲吐等,應立即停止埋線,囑其平臥片刻,飲溫開水,一般幾分鐘後即會恢復正常,必要時對症處理。
6、埋線穴位處,應做到嚴格常規消毒,並無菌操作。
7、頭、眼部血管豐富,易出血,埋線時要緩慢出針,且用消毒乾棉球按壓針眼片刻,防止出血和皮下血腫出現。
8、胸、背部是心肺所居之處,埋線應該加小心,不宜過深,嚴防刺傷內臟,造成氣胸。
9、督脈部穴位埋線,以不過脊髓硬膜為度,防止意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