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具有化濕清熱,健脾理氣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氣喘嗽,飲食少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氣飲《校注婦人良方》
-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
- 功用:化濕清熱,健脾理氣
分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具有化濕清熱,健脾理氣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氣喘嗽,飲食少思。
分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具有化濕清熱,健脾理氣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氣喘嗽,飲食少思。組成陳皮、茯苓、半夏(炒)、桔梗(炒)、大腹皮、紫蘇梗、枳殼(麩炒)、白朮(炒)、山梔...
又名《婦人大全良方》、《婦人良方集要》。簡稱《婦人良方》。24卷。宋代陳自明撰於嘉熙元年( 1237 )。全書分為調經 、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 、產難 、產後八門,24卷,266論,1118方,48例醫案。書中引錄南宋前與婦產科有關的醫書近30種。該書在編寫體例上分門列病,每門又分若干病證,分述各...
3. 宋·陳自明編輯,明·薛立齋補註《校注婦人良方·妊娠疾病門·妊娠小腹痛方論》 錄載“妊婦小腹作痛……用小柴胡湯加青皮、山梔、清肝火而愈”的驗案,又為妊娠腹痛的病因證治提出了新見解。4. 後世醫籍論妊娠腹痛,各家多宗張仲景、巢元方諸說,補充了一些治療方藥。進一步充實了本病證治內容。如《陳...
2. 《校注婦人良方·調經門》指出“或因勞傷氣血而傷沖任,或因經行而合陰陽,以致外邪而客於胞內,滯於血海固也。”3. 《葉天士女科證治·調經》謂“經來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熱妄行也,當審其婦曾吃椒姜過度”,提出用清熱補腎,養血調經之金狗湯治療。4. 《女科證治約旨·經候門》認為本病乃因“氣虛...
明代醫學家萬全在《育嬰家秘》中言“乳為血化美如飴”,《校注婦人良方》又言“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為乳,在下為經。”這如飴糖般甘甜美味的乳汁,是由血化生的。如上文言,“血汗同源”,過汗之後,氣血耗傷,發汗之後奶量的驟減,就可以理解了。另外,產後門診有患者就診時說,發汗後食慾大減。這也是...
1、產後小便頻數始載於隋代《諸病源候論》 “產後小便數候”,其所述乃“胞內宿有冷,因產氣虛而冷發動,冷氣人胞,虛弱不能制其小便”2、明代《校注婦人良方》指出產後小便頻數的治療“若因膀胱氣虛……當補脾肺”、“膀胱陰虛……須補肺腎”,而胞損者用八珍湯以補氣血。3、明代《補遺方》用補脬飲治...
4. 宋代《婦人大全良方》提出了“產後虛汗不止”和“產後盜汗不止”之病名,將產後汗出不止分為“虛汗”和“盜汗”兩類。認為“產後虛寒(汗)不止”,因“陽氣頻虛,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並以麻黃根湯、止汗散、人參湯等治療。5. 明代《校注婦人良方》則明確提出“產後自汗、盜汗”之病名,根據產後亡...
婦科方面有《女科撮要》兩卷、《校注婦人良方》二十四卷,前者列述30種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證治和方藥,並載治案。後者則“間取臨川陳良甫所著《婦人良方》篇帙,為之補註,附以治驗”,“其發揮經絡,揆度陰陽,網羅百病,凡婦人證最人所難識者,彬彬可睹”。兒科方面有《保嬰撮要》二十卷,論述兒科疾病診法...
6、桑螵蛸散《本草衍義》組成:桑螵蛸、遠志、菖蒲、煅龍骨、人參、茯神、當歸 、龜甲各30g。功用:調補心腎,固精止遺。主治:心腎兩虛證。7、縮泉丸《校注婦人良方》組成:天台烏藥、益智仁。功用:溫腎祛寒,縮尿止遺。主治:膀胱虛寒證。8、固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白朮30g,生黃芪18g,龍骨24g...
明·薛已《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指出“妊娠小腹痛。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動也。” 並首提胎痛一名。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妊娠期宮縮痛是妊娠期間出現的以小腹疼痛為主的病症,又稱胞阻,是孕期常見病。臨床表現是以懷孕後腹痛為主症,腹痛性質較緩,可反覆發作,一般表現腹軟不拒按,如果腹痛暴作,...
3、用於治血鳳手足疼痛不可忍 白附子、僵蠶(炒去絲)各一兩,壘蠍(炒)半兩,麝香一字。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日三服。(《校注婦人良方》通靈丸)4、用於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瀉痢赤白。里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並,乳食減少黃連、木香各一分,白附子(大)二個。
《諸病源候論》論婦人病,凡月水不調候五論、帶下候九論、漏下候七論、崩中候五論,全部以損傷沖任立論;《校注婦人良方》稱:“婦人病有三十六種,皆由沖任勞損而致,蓋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醫學源流論》說:“凡治婦人,必先明沖任之脈衝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脈之海,此皆血之所從...
【異名】人參湯(《金匱要略》卷上)、治中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雞峰普濟方》卷十二)、人參理中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組成】人參 乾薑 甘草(炙) 白朮各9克 【用法】上藥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200...
1.原書主治《校注婦人良方》卷6:“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育養心神。”2.方論選錄《古今名醫方論》卷4:“心者主火,麗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則火為患,故補 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補心丹用生地黃為君者,取其下足少陰以滋水主,...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加減葳蕤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四節 清暑解表劑 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第二章 清熱劑 第一節 清熱解毒劑 黃連解毒湯(《外台秘要》引崔氏)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用法用量】外台茯苓飲(《金匱》卷中附方)、茯苓飲子(《雞峰》卷十八)、茯苓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六)。【注意】忌酢物、桃、李、雀肉。【各家論述】《金鑒》:上、中二焦氣弱,水飲入胃,脾不能輸歸於肺,肺木能通調水道,以致停積為痰,為宿水。吐之則下氣因而上逆,虛與氣結,滿不能食...
然血無氣不行,故以陳皮、貝母散利其氣,血因火結,故以銀花、花粉清解其火。為瘡證散腫之第一方。誠能窺及瘡由血結之所以然,其真方也。第其方乃平劑,再視瘡之陰陽,加寒熱之品,無不應手取效。”②《校注婦人良方》卷24:“治一切瘡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良劑也。”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中西醫結合治療法》:“目赤腫痛,癰腫瘡瘍。取本品(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治熱毒壅盛,癰腫瘡瘍,可配銀花、天花粉、乳香等藥用,如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或配連翹、梔子、玄參等藥用,如連翹敗毒散(《傷寒全生集》)。”《簡明中醫病名辭典》:“‘風濕流氣之徵也...
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玉屏風散(《醫方類聚》)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第三章 咽喉 青花湯(自擬方)舒咽飲(自擬方)止嗽散(《醫學心悟》)銀翹散(《溫病條辨》)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附子痦病例 ...
獨活細辛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三。具有疏風宜肺,溫經散寒之功效。主治肺臟中風,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噓吸顫掉,聲嘶體重,四肢痿弱,其脈浮,晝愈夜甚,偃臥冒悶,或頭痛項強,背痛鼻乾,心悶語謇,胸中少氣,四肢疼痛。組成 獨活、細辛、附子(炮,去皮臍)、甘菊花、麻黃(去蘆)、...
白虎湯(《傷寒論》)竹葉石膏湯(《傷寒論》)清營湯(《溫病條辨》)犀角地黃湯(《小品方》,錄自《外台秘要》)黃連解毒湯(《肘後備急方》,名見《外台秘要》引崔氏方)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
鹿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主治①《太平聖惠方》:虛勞,腰膝傷冷,小便日夜五十餘行。②《校注婦人良方》:腎氣虛寒,便溺數甚,或夜間頻數遺溺。組成 鹿茸(去毛,酒洗,微炙)、烏賊魚骨各二兩,當歸三分,白龍骨、桑寄生、人參(去蘆頭)、白芍藥各一兩,桑螵蛸(微炒)三七枚。用法...
兩脛腫痛,寒熱身疼,或嘔吐不食等症,宜用檳蘇敗毒散。”4、《校注婦人良方》:“若初起發腫赤痛,屬濕熱所乘,用人參敗毒散,或檳蘇敗毒散。”5、《校注婦人良方》:“一婦人,患此,惡寒發熱。此濕熱乘於足三陽經分,用檳蘇敗毒散而寒熱退,用仙方活命飲而痛止,在用補中益氣湯而形氣健。"
藥味平和,很是適宜。其他藥方 另,可用山藥 250克,山萸肉 15克共蒸,吃時加白糖,亦能止遺尿。《校注婦人良方》中有個縮泉丸,有效。由烏藥、益智仁各等分,酒制山藥末為糊,製成小丸,每服 3- 6克,1日 2- 3次,食鹽少許熬湯送服。有溫腎、縮泉、止遺作用。主要用於腎陽不足的遺尿。
主治:婦人氣滯血瘀,心腹疼痛;經行或產後因食生冷,致成瘕塊。①《聖惠》:婦人血氣上攻,心痛發歇不定。②《校注婦人良方》:血氣壅滯,心腹作痛。③《金鑒》:婦人經行、產後食生冷之物,與髒氣互相搏聚,結成堅塊,牢固不移,日漸長大。出處:《聖惠》卷七十一。功用:《金鑒》:開滯消積。名稱:...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異名】七味白朮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一)。【組成】人參8克 白茯苓15克 炒白朮15克 藿香葉15克 葛根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9克,水煎服。【功用】健脾止瀉。全生指迷方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四。【異名】《全生》白朮散(《證治準繩·...
托里消毒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痘疹、癰疽、瘡瘍等病症。托里消毒散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組成】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 川芎 芍藥(炒) 白朮 茯苓各3克 金銀花 白芷各2.1克 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瘡疽元氣虛弱,或行攻伐,不能潰散。現用於膿耳、凝脂翳等五官科疾病...
補脬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三。具有治血利尿之功效。主治產後傷胞動破,不能小便,但漏濕不乾。歌訣 補脬飲用生黃絹,白丹皮根白芨片。服此藥時勿做聲,脬傷淋瀝真神驗。組成 黃絲絹1隻,牡丹皮、白及各5g。用法 水煎至絹爛為湯,空心燉服。功用 治血利尿。主治 產後傷胞動破,不...
方中烏藥,《校注婦人良方》作烏梅。(人參2.5g,甘草1.5g,白朮3g,橘紅3.5g,烏梅3個,香附3g。)附註 附方1 保生湯 組成:蛇蛻皮一分,牛黃(研)一錢。主治:小兒急慢性驚風,手足搐弱,日數十發,搖頭弄舌,百治不效,垂困。出處:《旅舍》附方2 保生湯 組成: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
以寧心神;五味子酸收斂陰,以養心神;茯苓、遠志養心安神,交通心腎;玄參滋陰降火,以制虛火上炎;丹參養心血而活血,可使諸藥補而不滯;硃砂鎮心安神,兼治其標,共為佐藥。桔梗為舟楫,載藥上行,以使藥力上入心經,為使藥。諸藥相伍,共奏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之功。(《校注婦人良方》天王補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