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主治濕腳氣,小便不利,氣攻心痛煩悶。
基本介紹
- 名稱:烏藥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
- 組成:烏藥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蛤粉木香檳榔
- 主治:濕腳氣,小便不利,氣攻心痛煩悶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烏藥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蛤粉半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每服一錢,煎生薑、蔥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主治
濕腳氣,小便不利,氣攻心痛煩悶。
附方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一兩,蓬莪術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銼碎,微炒),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一兩。
用法:上為細散。每服一錢,食前以熱酒,調下。
主治:婦人氣滯血瘀,心腹疼痛;經行或產後因食生冷,致成瘕塊。
①《聖惠》:婦人血氣上攻,心痛發歇不定。
②《校注婦人良方》:血氣壅滯,心腹作痛。
③《金鑒》:婦人經行、產後食生冷之物,與髒氣互相搏聚,結成堅塊,牢固不移,日漸長大。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功用:《金鑒》:開滯消積。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一兩,木香一兩,桂心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蓬莪術一兩。
用法:上為細散。每服二錢,以生薑半兩(拍碎)、黑豆半合,同炒令豆熟,入童便一中盞,煎三五沸,濾去滓,調下。
主治:婦人血氣上攻,心腹疼痛不可忍,神情悶亂。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一兩,蒔蘿一分(二味炒令黃色)。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若是乾腳氣,用苦楝子一個、柏漿水一升,煎至五合,調下。
主治:乾濕腳氣。
出處:《博濟》卷三。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木香,茴香子(微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半兩,檳榔(銼)二枚,楝實十枚,巴豆七十枚(微炒,敲破,同楝實二味,用麩一升炒,候麩黑色,揀去巴豆並麩不用)。
用法:上八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空心、食前溫酒調下;痛甚,炒生薑、熱酒調下。
主治:控睪痛引少腹。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名稱:烏藥散
組成:天台烏藥,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姜,赤芍藥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同煎六分,溫服;如心腹疼痛,入酒煎;水瀉,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主治:
①《小兒藥證直訣》:乳母冷熱不和,及心腹時痛,或水瀉,或乳不好。
②《衛生總微》:乳母冷熱不調,敗壞乳汁,因以飼兒,致兒心腹疼痛,或時下利。但令乳母服藥,調和乳汁哺兒。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功用:《衛生總微》:調和乳汁。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六兩半(去皮心,切片子),白芷六兩,白朮二兩半,蒼朮三兩(米泔浸一宿,切片子),甘草六兩半(炒),青橘皮六兩(去瓤)。
用法:上藥焙乾,研為細末,炒,共三十兩重。諸證不論冷熱百病,先進三兩服,大人小兒、孕婦、室女皆可服。每服六錢,加生薑二片,大棗一個,水八分盞,煎至五六分,不計時候;沸湯、酒點服亦得。
主治:傷脾傷暑,傷風傷氣,傷冷吐瀉噁心,寒熱頭痛,體重倦怠,不思飲食,榮衛不順,肢節不和。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六引《衛生家寶》。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香附,蘇子,廣皮,柴胡,丹皮,焦梔,木香,當歸,川芎,薄荷,生甘草。
主治:七情鬱結,經水或先或後,或多或少,久則閉絕不行。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功用:調氣開郁。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附子(一隻),天雄(一隻),沉香(大塊)各一兩,甘草少許。
用法:上入缽磨。每服一錢,病勢稍重,用一碗,加生薑十片,煎半碗,空心服。
主治:中風不語,老人虛人可用之。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名稱:烏藥散
組成:天台烏藥,杜當歸。
用法:上為末。豆淋酒調下。
主治:產後腹痛。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名稱:烏藥散
組成:烏藥,茴香,青皮,赤豆各一兩,乾漆,沒藥各二兩,硇砂,滑石,高良姜各一兩。
用法:上除硇砂別入,搗篩為散。取一錢,溫酒或白飲和服。仍以鈴按伏之,患釋。
主治:厥陰疝病,脅腹引小腹而痛。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