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分散式Web)

www(全球資訊網縮寫)

分散式Web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球資訊網WWW是World Wide Web的簡稱,也稱為Web、3W等。WWW是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信息發現技術和超文本技術的綜合。WWW伺服器通過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把信息組織成為圖文並茂的超文本,利用連結從一個站點跳到另個站點。這樣一來徹底擺脫了以前查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徑一步步地查找信息的限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資訊網
  • 外文名:World Wide Web
  • 別名:環球信息網
  • 外語簡稱:WWW或Web
  • 包括:Web客戶端和Web伺服器
  • 成立時間:1994年10月
  • 創建者蒂姆·伯納斯-李
概念,相關概念,超文本,網上衝浪,網頁、網頁檔案和網站,HTTP和FTP協定,超文本和超連結,URL,Internet地址,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區別,全球資訊網與TTT,硬體組成,客戶機,伺服器,原理流程,原理,流程,不同之處,發展簡史,社會影響,創建者軼事,獎賞,商業價值,

概念

WWW (World Wide Web,全球資訊網)是存儲在Internet計算機中、數量巨大的文檔的集合。這些文檔稱為頁面,它是一種超文本(Hypertext)信息,可以用於描述超媒體文本圖形視頻音頻多媒體,稱為超媒體(Hypermedia)。Web上的信息是由彼此關聯的文檔組成的,而使其連線在一起的是超連結(Hyperlink)。

相關概念

超文本

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個叫做網頁瀏覽器(Web browser)的程式顯示。網頁瀏覽器從網頁伺服器取回稱為“文檔”或“網頁”的信息並顯示。通常是顯示在計算機顯示器。人可以跟隨網頁上的超連結(Hyperlink),再取回檔案,甚至也可以送出數據給伺服器。順著超連結走的行為又叫瀏覽網頁。相關的數據通常排成一群網頁,又叫網站。
www

網上衝浪

網上衝浪(Surfing the Internet,瀏覽網路),最早由一個叫簡・阿莫爾・泡利(Jean Armour Poly)的作家通過他的作品《網上衝浪》使這個概念被大眾接受。這本書由威爾遜出版社在1992年6月正式出版。泡利在網際網路領域被稱作“網路媽媽”(Netmom)。

網頁、網頁檔案和網站

網頁是網站的基本信息單位,是WWW的基本文檔。它由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以及連結組成,是用HTML編寫的,通過連結實現與其他網頁或網站的關聯和跳轉。
網頁檔案是用HT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套用)編寫的,可在WWW上傳輸,能被瀏覽器識別顯示的文本檔案。其擴展名是.htm和.html。
網站由眾多不同內容的網頁構成,網頁的內容可體現網站的全部功能。通常把進入網站首先看到的網頁稱為首頁或主頁(homepage),例如,新浪、網易、搜狐就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大型入口網站。

HTTP和FTP協定

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即超文本傳輸協定。 顧名思義,HTTP提供了訪問超文本信息的功能,是WWW瀏覽器和WWW伺服器之間的套用層通信協定。HTTP協定是用於分散式協作超文本信息系統的、通用的、面向對象的協定。通過擴展命令,它可用於類似的任務,如域名服務或分散式面向對象系統。WWW使用HTTP協定傳輸各種超文本頁面和數據。
HTTP協定會話過程包括4個步驟。
(1)建立連線:客戶端的瀏覽器向服務端發出建立連線的請求,服務端給出回響就可以建立連線了。
(2)傳送請求:客戶端按照協定的要求通過連線向服務端傳送自己的請求。
(3)給出應答:服務端按照客戶端的要求給出應答,把結果(HTML檔案)返回給客戶端。
(4)關閉連線:客戶端接到應答後關閉連線。
HTTP協定是基於TCP/IP之上的協定,它不僅保證正確傳輸超文本文檔,還確定傳輸文檔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內容首先顯示(如文本先於圖形)等。
檔案傳輸協定(FTP)是Internet中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一個協定,它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和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檔案的操作。FTP協定允許傳輸任意檔案並且允許檔案具有所有權與訪問許可權。也就是說,通過FTP協定,可以與internet上的FTP伺服器進行檔案的上傳或下載等動作。
和其他Internet套用一樣,FTP也採用了客戶端/伺服器模式,它包含客戶端FTP和伺服器FTP,客戶端FTP啟動傳送過程,而伺服器FTP對其做出應答。在Internet上有一些網站,它們依照FTP協定提供服務,讓網友們進行檔案的存取,這些網站就是FTP伺服器。網上的用戶要連上FTP伺服器,就是用到FTP的客戶端軟體。通常Windows都有ftp命令,這實際就是一個命令行的FTP客戶端程式,另外常用的FTP客戶端程式還有CuteFTP、Leapftp、FlashFXP等。 HTTP將用戶的數據,包括用戶名和密碼都明文傳送,具有安全隱患,容易被竊聽到,對於具有敏感數據的傳送,可以使用具有保密功能的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協定。

超文本和超連結

超文本是把一些信息根據需要連線起來的信息管理技術,人們可以通過一個文本的連結指針打開另一個相關的文本,只要用滑鼠點一下文本中通常帶下劃線的條目,便可獲得相關的信息。網頁的出色之處在於能夠把超連結嵌入到網頁中,使用戶能夠從一個網頁站點方便地轉移到另一個相關的網頁站點。HTTP協定使用GET命令向Web伺服器傳輸參數,獲取伺服器上的數據。類似的命令還有POST命令。
超連結是全球資訊網上的一種連結技巧,它是內嵌在文本或圖像中的。通過已定義好的關鍵字和圖形,只要單擊某個圖示或某段文字,就可以自動連上相對應的其他檔案。文本超連結在瀏覽器中通常帶下劃線,而圖像超連結是看不到的;但如果用戶的滑鼠碰到它,滑鼠的指標通常會變成手指狀(文本超連結也是如此)。
超文本傳送協定(外語縮寫:HTTP),它負責規定瀏覽器和伺服器怎樣互相交流。
超文本標記語言(外語縮寫:HT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套用),作用是定義超文本文檔的結構和格式。

URL

在WWW上,任何一個信息資源都有統一的並且在網上唯一的地址,這個地址就叫做URL。URL也被稱為網頁地址,是網際網路上標準的資源的地址(Address)。它最初是由蒂姆·伯納斯一李發明用來作為全球資訊網的地址的。現在它已經被全球資訊網聯盟編制為網際網路標準RFC1738了。

Internet地址

Internet地址又稱IP位址,它能夠唯一確定Internet上每台計算機、每個用戶的位置。Internet上主機與主機之間要實現通信,每一台主機都必須要有一個地址,而且這個地址應該是唯一的,不允許重複。依靠這個唯一的主機地址,就可以在Internet浩瀚的海洋里找到任意一台主機。

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區別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顧一下網際網路的歷史。網際網路於1969年誕生於美國。它的前身“阿帕網”( ARPAnet)是一個軍用研究系統,後來才逐漸發展成為連線大學及高等院校計算機的學術系統,現在則已發展成為一個覆蓋五大洲150多個國家的開放型全球計算機網路系統,擁有許多服務商。
普通電腦用戶只需要一台個人計算機用電話線通過數據機和網際網路服務商連線,便可進入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並不是全球唯一的網際網路。例如在歐洲,跨國的網際網路就有“歐盟網”( Euronet),“歐洲學術與研究網”(EARN),“歐洲信息網”(EIN),在美國還有“國際學術網”( BITNET)等。
這樣一來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比較明朗了。大寫的“Internet”和小寫的“internet”所指的對象是不同的。當我們所說的是上文談到的那個全球最大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使用的網際網路時,我們就稱它為“網際網路”或稱為“國際網際網路”。這時“網際網路”是作為專有名詞出現的,因而開頭字母必須大寫。但如果作為普通名詞使用,即開頭字母小寫的“internet”,則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路相互連線而成一個大型網路。
按全國科學技術審定委員會的審定,這樣的網路系統可以通稱為“網際網路”。這就是說,網際網路和其他類似的由計算機相互連線而成的大型網路系統,都可算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只是網際網路中最大的一個。
國際標準的網際網路寫法是internet,字母i一定要小寫。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的一種,它使用TCP/IP協定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協定的網路並不一定是網際網路,一個區域網路也可以使用TCP/IP協定。判斷自己是否接入網際網路,首先是看自己電腦是否安裝了TCP/IP協定,其次看是否擁有一個公網地址(所謂公網地址,就是所有私網地址以外的地址)。國際標準的網際網路寫法是 Internet,字母I一定要大寫。WWW是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方式的信息發現技術和超文本技術的綜合。

全球資訊網與TTT

凡是上網的人,誰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輸入網址,首先得打出這三個字母來。這三個字母,就是英語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縮寫形式。“WWW”在中國曾被譯為“環球網”、“環球信息網”、“超媒體環球信息網”等,最後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定譯為“全球資訊網”。國柱先生在《胡說集》《妙譯WWW》一文中,對它的漢語對譯詞“全球資訊網”(Wan Wei Wang)大加讚賞,這是毫不過分的。“全球資訊網”這個近乎完美的對譯詞妙就妙在傳意、傳形、更傳神,真是神來之譯!
無獨有偶,“WWW”的世界語的對譯詞“TTT”,也是由三個相同字母組成的,譯得也令人叫絕。“TTT”是世界語的“Tut-Tera Teksa o”首字母縮寫。據俄羅斯世界語者Sergio Pokrovskij編寫的《Komputada leksikono》(計算機專業辭彙)上的資料,“WWW”最初的對譯形式是“Tutmonda Tekso”,就在這一譯名出現的當天,即1994年8月5日,便立即有人在網上建議改為“Tut-Tera Tekso”,8天后,也就是8月13日,才經另一人根據一位匿名者的提議,定譯為“Tut-Tera Teksa o”(字面義為“全球網”)。這個譯名的縮寫TTT,形式整齊,語義完全吻合,好讀、好記、好寫。這是集體智慧的創造。它也雄辯地證明了世界語的表現力是很強大、很靈活、很有適應力的,比起漢語和英語來並不遜色(請比較一下WWW的法語對譯詞“Forum elektronique mondial”和西班牙語對譯詞“Telarana Mundial”,它們的縮寫形式分別是“FEM”和“TM”)。寫到這裡我不由得又想起中國近代翻譯大師嚴復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躕”。一個好的譯名只有在譯者,有時甚至數位譯者,長時間搜腸刮肚、苦苦思索後才能產生出來。
全球資訊網是無數個網路站點和網頁的集合,它們在一起構成了網際網路最主要的部分(網際網路也包括電子郵件、Usenet以及新聞組)。它實際上是多媒體的集合,是由超級連結連線而成的。我們通常通過網路瀏覽器上網觀看的,就是全球資訊網的內容。關於全球資訊網以及瀏覽全球資訊網的一些世界語術語,我將在以後所發的帖子中陸續作些介紹。
Internet是一個把分布於世界各地不同結構的計算機網路用各種傳輸介質互相連線起來的網路。因此,有人稱之為網路的網路,中文譯名為網際網路、英特網、國際網際網路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務有全球資訊網(WWW)、檔案傳輸(FTP)、電子郵件(E-mail)、遠程登錄(Telnet)、手機 (3GHZ) 等。
WWW(World Wide Web)簡稱3W,有時也叫Web,中文譯名為全球資訊網環球信息網等。WWW由歐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製,其目的是為全球範圍的科學家利用Internet進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詢。
WWW是建立在客戶機/伺服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標註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套用)與超文本傳輸協定為基礎。能夠提供面向Internet服務的、一致的用戶界面的信息瀏覽系統。其中WWW伺服器採用超文本鏈路來連結信息頁,這些信息頁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機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機上;本鏈路由統一資源定位器(URL)維持,WWW客戶端軟體(即WWW瀏覽器)負責信息顯示與向伺服器傳送請求。
Internet採用超文本和超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將信息的連結擴展到整個Internet上。用戶利用WWW不僅能訪問到Web Server的信息,而且可以訪問到FTP、Telnet等網路服務。因此,它已經成為Internet 上套用最廣和最有前途的訪問工具,並在商業範圍內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硬體組成

客戶機

客戶機是一個需要某些東西的程式,而伺服器則是提供某些東西的程式。一個客戶機可以向許多不同的伺服器請求。一個伺服器也可以向多個不同的客戶機提供服務。通常情況下,一個客戶機啟動與某個伺服器的對話。伺服器通常是等待客戶機請求的一個自動程式。客戶機通常是作為某個用戶請求或類似於用戶的每個程式提出的請求而運行的。協定是客戶機請求伺服器和伺服器如何應答請求的各種方法的定義。WWW客戶機又可稱為瀏覽器。
通常的環球信息網上的客戶機主要包括:Lynx、Mosaic、Netscape等。通常的伺服器來自於CERN、NCSA、Netscape。讓我們來看一下Web中客戶機與伺服器的具體任務。客戶機的主要任務是:
(1)幫助你製作一個請求(通常在單擊某個連結點時啟動)。
(2)將你的請求傳送給某個伺服器。
(3)通過對直接圖像適當解碼,呈交HTML文檔和傳遞各種檔案給相應的“觀察器”(Viewer),把請求所得的結果報告給你。
一個觀察器是一個可被www客戶機調用而呈現特定類型檔案的程式。當一個聲音檔案被你的www客戶機查閱並下載時,它只能用某些程式(例如,Windows下的“媒體播放器”)來“觀察”。通常www客戶機不僅限於向Web伺服器發出請求,還可以向其他伺服器(例如,Gopher、FTP、news、mail)發出請求。

伺服器

伺服器的主要任務有:
(1)接受請求。
(2)請求的合法性檢查,包括安全性禁止。
(3)針對請求獲取並製作數據,包括Java腳本和程式、CGI腳本和程式、為檔案設定適當的MIME類型來對數據進行前期處理和後期處理。
(4)把信息傳送給提出請求的客戶機。

原理流程

原理

當你想進入全球資訊網上一個網頁,或者其他網路資源的時候,通常你要首先在你的瀏覽器上輸入你想訪問網頁的統一資源定位符(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或者通過超連結方式連結到那個網頁或網路資源。這之後的工作首先是URL的伺服器名部分,被命名為域名系統的分布於全球的網際網路資料庫解析,並根據解析結果決定進入哪一個IP位址(lP address)。
接下來的步驟是為所要訪問的網頁,向在那個IP位址工作的伺服器傳送一個Http請求。在通常情況下,HTML文本、圖片和構成該網頁的一切其他檔案很快會被逐一請求並傳送回用戶。
網路瀏覽器接下來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收到的檔案所描述的內容,加上圖像、連結和其他必需的資源,顯示給用戶。這些就構成了你所看到的“網頁”。

流程

總體來說,WWW採用客戶機/伺服器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具體如下:
  1. 用戶使用瀏覽器或其他程式建立客戶機與伺服器連線,並傳送瀏覽請求;
  2. Web伺服器接收到請求後,返回信息到客戶機;
  3. 通信完成,關閉連線。

不同之處

  1. 全球資訊網上需要單向連線而不是雙向連線,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資源擁有者不作任何行動情況下連結該資源。和早期的網路系統相比,這一點對於減少實現網路伺服器和網路瀏覽器的困難至關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產生了壞鏈的慢性問題。
  2. 全球資訊網不像某些套用軟體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這使得伺服器和客戶端能夠獨立地發展和擴展,而不受許可限制。

發展簡史

與其說WWW是一種技術,倒不如說它是對信息的存儲和獲取進行組織的一種思維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歷史要追溯到很多年以前。在網際網路從研究專家使用的領域走向平常百姓使用的過程中,兩項重要的創造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這兩項技術是超文本(hyper text)和圖形用戶界面(GUI)。
1945年,當時任美國科學研究和發展辦公室(USOSRD)主任的范內瓦-布希(VannevarBush)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探討科學家應如何把二戰中獲得的技術運用於戰後的和平建設活動。文章提出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想法,涉及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來組織和利用信息資源。他推測,工程師最終將建成一種他稱為Memex的機器,這是一種記憶擴展設備,它可以將一個人所有的書籍、磁帶、信件和研究結果都儲存在微型膠捲上。Memex帶有機械的輔助設施,如微型膠捲閱讀器和內容索引,可以幫助用戶迅速靈活地找到資料。20世紀60年代,特德·尼爾森(Ted Nelson)描述了一種類似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個頁面的文本可以和其他頁面的文本連結到一起。
Nelson把這種頁面連線的系統稱為超文本。與此同時,計算機滑鼠的發明者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 la sEn glebart)在大型計算機上創造了第一個實驗性的超文本系統。1987年,尼爾森出版了《文字機器》( Literary Machines),在這本書中,他介紹了Xana du計畫,這個計畫是一個進行線上超文本出版和商務的全球系統。
1989年,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的蒂姆·伯納斯一李(Tim Berners-Lee)和羅伯特·卡利奧( Robert Calliau)開始著手改進實驗室的研究檔案處理程式。CERN當時連網際網路已有兩年時間了,但科學家想找到更好的方法在全球的高能物理研究領域交流他們的科學論文和數據。他們倆各自提出了一個超文本開發計畫。
在接下來的兩年,伯納斯一李開發出了超文本伺服器程式代碼,並使之適用於網際網路。超文本伺服器是一種儲存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檔案的計算機,其他計算機可以連這種伺服器並讀取這些HTML檔案。今天在WWW上使用的超文本伺服器通常被稱為WWW伺服器。
超文本標記語言是附加在文本上的一套代碼(標記)語言。這些代碼描述了文本元素之間的關係。例如,HTML中的標記說明了哪個文本是標題元素的一部分,哪個文本是段落元素的一部分,哪個文本是項目列表元素的一部分。其中一種重要的標記類型是文本連結標記。超文本連結( hyperlink)可以指向同-HTML檔案的其他位置或其他HTML檔案。
讀取HTML檔案的方式有很多,但大部分人所用的WWW瀏覽器是網景公司的Navigator或微軟公司的InternetExplorer。WWW瀏覽器是一種軟體界面,它可以使用戶讀取或瀏覽HTML檔案,也可以使用戶利用每個檔案上附加的超文本連結標記從一個HTML檔案轉移到另一個HTML檔案。如果這些HTML檔案放在連人網際網路的計算機上,用戶就可以利用WWW瀏覽器從一台計算機上的一個HTML檔案移到網際網路上另一台計算機上的一個HTML檔案。HTML的基礎是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多年來各種機構一直用這種語言來管理大型的文檔管理系統。
HTML檔案和文字處理檔案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對一個特定文本元素的m現方式不做規定。例如,使用文字處理軟體產生檔案標題時,可以把標題文本的字型定義成Arial字型,字號定義成14磅,位置居中。無論何時用該文字處理軟體打開這個檔案,檔案將嚴格按照上述設定顯示或列印出來。與之相反,HTML檔案只是在這個標題文本上簡單地加上一個標題標記。很多程式都可以讀取HTML檔案。這些程式識別出標題標記,然後以自己的標題顯示方式把這個標題文本顯示出來。這時不同的程式對這個文本的顯示就會是不同的。
WWW瀏覽器在其圖形用戶界面上以一種易讀的方式把HTML檔案顯示出來。圖形用戶界面是一種向用戶顯示程式控制功能和輸m結果的顯示方式。它顯示圖片、圖符和其他圖形元素,而不僅僅顯示文本。現在幾乎所有的個人計算機都使用了微軟的Windows或Macintosh等圖形用戶界面。
伯納斯·李把他設計的超文本連結的HTML檔案構成的系統稱為WWW。WWW迅速在科學研究領域普及開來,但在此領域之外,幾乎沒有人有可以讀取HTML檔案的軟體。1993年,伊利諾斯大學的馬克·安德列森( MarcAndreessen)領著一群學生寫出了Mosaic,這是第一個可以讀取HTML檔案的程式,它用HTML超文本連結在網際網路上的任意計算機頁面之間實現自由遨遊。Mosaic是第一個廣泛用於個人電腦的WWW瀏覽器。
程式設計人員很快意識到,用超文本連結構成的頁面功能系統可以幫助網際網路的眾多新用戶方便地獲得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企業界也發現了全球性的計算機網路所蘊藏的贏利機會。
1994年,安德列森和伊利諾斯大學Mosaic小組的其他成員同SGI公司的詹姆斯·克拉克(JamesClark)合作成立了網景公司。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基於Mosaic的網景Navigator瀏覽器,立即獲得極大的成功。網景公司成為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一家軟體公司。看到網景公司的成功,微軟也不甘示弱,隨即開發出了InternetExplorer瀏覽器。雖然還有其他的一些WWW瀏覽器供應商,但目前的瀏覽器市場幾乎為這兩種產品所壟斷。
WWW網站數目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網際網路自身的發展速度。據估計,全球的WWW網站已超過億萬家,WWW檔案數可能已經不計其數。每個網站都可能含有數百甚至數千個獨立的WWW頁面。
www(分散式Web)
200px-First_Web_Server.jpg

社會影響

全球資訊網使得全世界的人們以史無前例的巨大規模相互交流。相距遙遠的人們,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們可以通過網路發展親密的關係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華。數字存儲方式的優點是,可以比查閱圖書館或者實在的書籍更有效率地查詢網路上的信息資源。可以比通過事必躬親地去找,或通過郵件、電話、電報或者其他通信方式來更加快速地獲得信息。
全球資訊網是人類歷史上最深遠、最廣泛的傳播媒介。它可以使它的用戶與分散於全球各地的其他人群相互聯繫,其人數遠遠超過通過具體接觸或其他所有已經存在的通信媒介的總和所能達到的數目。

創建者軼事

獎賞

千年技術獎由芬蘭技術獎基金會設立,是迄今世界上頒發的獎金數額最高的科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以表彰在科研或發明領域作出重大成就的個人或研究小組,獎金100萬歐元(1100多萬人民幣)。首屆“千年技術獎”於2004年6月15日授予有著“網際網路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教授。
1989年的時候,如果蒂姆·伯納斯·李為自己發明的全球資訊網申請了智慧財產權,那么如今的網際網路世界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
天下真有免費的午餐。蒂姆將自己的發明無私地奉獻給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給無數人創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卻一直苦於無錢修廚房。不過,有人卻藉機發了大財。比如Amazon的創辦人傑夫·比佐斯、Yahoo的創始人楊致遠、Netscape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蒂姆將自己的發明公布於眾之後不久,網路公司便風起雲湧。一夜之間,一批富翁呱呱墜地,宣告誕生。“全球資訊網之父”卻依然堅持著自己清貧的科研工作。
“千年技術獎”眾望所歸的首位得主。2004年6月15日,在芬蘭埃斯波市的一個儀式上,芬蘭技術獎基金會指定現年49歲的蒂姆·伯納斯·李為“千年技術獎”這一全球最大的技術類獎的首位獲得者,並頒發給他100萬歐元的獎金。別人都是實至名歸,蒂姆15年後才名至實歸。
“這的確是個驚喜,”蒂姆說,“但金錢還不至於令我瘋狂。100萬歐元的獎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區,子女上學不方便,另外,妻子總在抱怨,說我們該修修廚房了。”
1989年,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蒂姆出於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發明了全球資訊網。4年後,美國網景公司推出了全球資訊網產品,頓時風靡全世界。全球資訊網的誕生給全球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一舉打開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便之門。
“千年技術獎”評選委員會的主席佩卡·塔亞內將蒂姆的獲獎稱為“眾望所歸”。評審會8名成員在全部78位候選人當中,一致推舉蒂姆為“千年技術獎”的首位獲獎人。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史中,有許多“之父”,比如E—mail的發明者雷·湯姆林森,發明了將不同計算機網路互聯和互動系統的維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但只有蒂姆發明了World Wide Web。
www(分散式Web)
蒂姆·伯納斯·李

商業價值

回憶起當年自己發明創造,蒂姆謙虛地說:“它的發現不是源於‘尤里卡’式的瞬間靈感,也不像落到牛頓頭上證明了重力概念的蘋果。相反,人們逐漸認識到,不拘一格地把各種主意結成一張網(即web),能產生力量。網的誕生是對一種公開挑戰的回應。”
“在超文本和計算機誕生後,我正好時間充裕,又不乏興趣和愛好。落在我頭上的任務就是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
有人曾經問蒂姆:“你認為網上的商業活動和你最初的‘通過共享知識和互相協調實現聯繫’的動機有沒有可能找到平衡點?”
蒂姆說:“沒有必要為這種平衡下定義。在平衡狀態下,當商用業務量增長時,協作性業務量就會下降,但它們並非在互相競爭。實際上,協作的商業價值更大。學會使用網路來更好地協同工作的公司也許就是最終勝出的公司。”
也許,在別人看來,蒂姆的一切舉動都超凡脫俗。而在蒂姆眼裡,生活就要順其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