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凝血功能
- 外文名: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 領域:生物醫學
- 廣義:包括血小板的活性
- 凝血過程:詳見正文
凝血功能是指使血液由流動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的過程的一種能力,實質就是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的功能。狹義上是指機體在血管受損時...
名詞釋義凝血功能障礙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臨床分類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 1.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一般是單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嬰幼兒...
凝血四項屬於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
出血時間(bleeding time,BT)和凝血時間(clotting time,CT)測定,是一對試驗。出血時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為刺破皮膚毛細血管後,從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
凝血機制包括凝血和抗凝兩個方面,兩者間的動態平衡是正常機體維持體內血液流動狀態和防止血液丟失的關鍵。機體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賴於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和功能,有效的...
促凝血藥(coagulants)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藥物,又稱止血藥。...
凝血障礙是由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受損、血小板功能不良等一種或多種的凝血環節異常,抗凝物質的缺乏或增多,纖溶系統的過度激活均導致的。...
凝血因子是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各種蛋白質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時被激活,和血小板粘連在一起並且補塞血管上的漏口。這個過程被稱為凝血。整個凝血過程...
凝血時間(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離開血管,在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它與出血時間不同,主要是測定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各種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
凝血時間(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離開血管,在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它與出血時間不同,主要是測定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各種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
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凝血活酶和鈣離子,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導致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
凝血酶原是一種重要的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有關,均在肝細胞內合成。凝血酶原時間(PT)其正常值在12~14秒。肝病時肝細胞損害早期即可有PT延長。...
高凝血症是一種遺傳性或獲得性的促使異常或過量的血栓(血塊)風險增高的血液疾病,主要是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並不降低所引起。...
凝血瀑布是一種凝血概念。...... 凝血酶作用於纖維蛋白原使之形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結合成纖維蛋白多聚體,形成不溶於水的血纖維。凝血功能由纖溶系統調節平衡,纖...
光學法血凝儀是根據血漿凝固過程中濁度的變化來測定凝血功能。根據儀器不同的光學測量原理,又可分為散射比濁法和透射比濁法兩類。...
纖維蛋白原,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纖維蛋白是在凝血過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纖蛋白原中的血纖肽A和B而生成的單體蛋白質。
套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稱為抗凝。能夠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學試劑或物質,稱為抗凝劑或抗凝物質。 如天然抗凝劑(肝素,水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