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鑒(bīng hàn),“鑒”為多音字,《康熙字典》標註為《集韻》“胡暫切”音,即現代漢語拼音的“jiàn”,為盛冰之器。
冰鑒是古代暑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俗稱:古代的冰櫃)。冰鑒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
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只是冰並不是一年裡什麼時候都有,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可謂彌足珍貴。它是中國古代人的發明創造,向我們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個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鑒
- 拼音:bīng hàn
- 作用:冷卻
- 出土:湖北隨縣曾侯乙墓
- 年代:戰國早期
- 現狀:湖北省博物館
古代容器
設計奇巧、鑄造精工的鑒缶被譽為中國古代的“冰櫃”。鑒缶由盛酒器尊缶與鑒組成,方尊缶置於方鑒正中,方鑒有鏤孔花紋的蓋,蓋中間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頸部。鑒的底部設有活動機關,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鑒與尊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應是夏天盛放冰塊、冬天盛放熱水之用。 明朝時,北京城的皇公貴族已把冰櫃做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種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從外觀上看,冰櫃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箱兩側有銅環,銅環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箱口覆兩塊對拼硬木蓋板,板上鏤雕錢形孔。
那時的冰櫃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在功能設計上也十分精巧科學。冰櫃箱內掛錫,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每當暑熱來臨,可將活板取下,箱內放冰塊並將時新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隨時取用。味道乾爽清涼,用後讓人覺得十分愜意,暑氣頓消。由於錫的保護,冰水不致侵蝕木質的箱體,反而能從底部的小孔中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