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冰鑒

青銅冰鑒

青銅冰鑒,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戰國時的冰酒器。長76厘米,寬76厘米,高63.2厘米,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鑒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個拱曲的龍形耳鈕,鈕尾均有小龍纏繞,又有兩朵五瓣小花立於尾上。外觀新穎別致,奇特精美,冷熱藏酒,功能兼備!雙層的方形器皿,中有方壺,上有鏤孔蓋,鑒、壺之間可置冰,是我國最早的冰櫃。四足獸、八龍耳,八接檐,蟠螭紋、勾連雲紋,異常精美!上置長柄銅勺。鑄造技藝精湛,失蠟、鑲嵌、鏤雕、浮雕俱全。極具藝術珍藏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冰鑒
  • 外文名:Bronzejian(bigbasin-likevesselusedtoholdice)withfouinside
  • 質地類型:銅器
  • 功用類型:酒具
  • 年代:夏商周時期酒器
基本簡介,文化背景,歷史背景,歷史意義,

基本簡介

規格:鑒高63.2厘米、口長63.4厘米、寬62.8厘米、缶高51.8厘米
Standards:TotalHeight63.2cm;LengthofMouth63.4cm;WidthofMouth62.8cm;Heightoffou51.8cm
出處:湖北隨縣曾侯乙墓
類別:酒具年代:戰國早期Early Warring States Period
青銅冰鑒

文化背景

青銅冰鑒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由銅鑒、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鑒內。鑒高63.2厘米、口長63.4厘米、寬62.8厘米、缶高51.8厘米, 鑒為方體,像一個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四個獸足。鑒口四角及四邊中部分別有方形或曲尺形附飾,均用凸榫與口沿上相應的榫眼套接。鑒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個拱曲的龍形耳鈕,鈕尾均有小龍纏繞,又有兩朵五瓣小花立於尾上。鑒內中部有方孔,鑒內之缶口頸即從方孔中露出,蓋之四面各有一獸面銜環,以便啟閉鑒蓋。蓋上浮雕變形蟠紋,鑒體上多浮雕蟠螭紋,下腹飾蕉葉紋。鑒體銘刻“曾侯乙作持用終”。銅缶亦為方體,小口,斜肩,腹瘦深,平底,圈足。缶蓋平頂,上置四個圓環鈕。蓋沿內折,與缶口以子母榫相扣合。缶肩有四個圓環鈕。缶上飾T形勾連紋、菱形帶紋、斜三角紋、勾連雲雷紋、蕉葉紋、渦紋和浮雕變形螭紋,蓋內刻銘與鑒銘相同。鑒與缶的組合,設有專門的機關。在使用時,將缶之口、底與鑒之口、底套合固定,灌酒挹酒不需打開鑒蓋,只用打開缶蓋即可。這套酒器設計巧妙,鑄作精細,形體壯偉,在現知商周青銅酒器中尚無可朋比者。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歷史背景

中國古代,人們喜歡溫酒,溫酒不傷脾胃;夏季時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酒,撈淨糟沫後進行冰鎮,喝起來清涼味甘,煞是舒服。《楚辭·大招》中也說“清馨凍飲”,清澄醇釅之酒冰鎮之後宜於夏季飲用。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青銅冰鑒

歷史意義

曾侯乙墓地處湖北省隨州市,夏季時酷暑難耐,因此,此墓中出土兩件大型青銅冰鑒也就不足為怪了,而且與古代文獻記載的周代流行在夏季飲冰鎮酒恰相印證。這一青銅冰鑒的發現充分證明,我國至遲在戰國時代已發明了原始的“冰櫃”,而冷飲的出現也就肯定不會晚於戰國時代。冰鑒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裝在鑒內的缶四周的冰塊,使缶中的酒降溫的。當然,這套青銅冰鑒除可降溫凍飲之外,還可在鑒腹內加入熱水,使缶內美酒迅速增溫,成為適合冬天時飲用的溫酒。可謂一舉兩得,其妙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