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積物

冰積物

冰川流動中夾帶著不少的泥沙和碎石,這些沙石會逐漸堆積起來。冰川堆積物會堵塞河川冰川本身,形成冰積物。

冰積物的分選性很差,常常是巨大的石塊、粘土砂粒混合在一起。而且在冰川的搬運過程中,由於冰川的分異運動產生了部分岩塊間的摩擦,以及岩塊與底壁間的摩擦,常常形成特殊的冰擦痕

冰積物地球化學測量在北美和北歐國家研究和使用的非常廣泛和深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冰積物
  • 外文名:ice-borne sediment 
  • 定義:是由於冰川作用形成的堆積物
  • 特點:分選性差、無層理、工程地質較差
  • 呈現狀態:冰積物常被擠壓而呈現褶皺斷裂
  • 類型:不成層、成層的冰積物
概念,特點,形成地貌,研究意義,

概念

冰積物指所有直接由冰川沉積的物質,或由冰水作用所造成的沉積物,以及因冰川作用沉積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質等。

特點

冰積物主要分布於天山中、高山區的谷地和山地平坦面上,可形成各種冰積壠、冰水台地和蛇形丘。其特點是分選性差,多含有角礫漂礫和沙泥,膠粒含量極少,多無水平層理。古代巨大的冰川沉積有時分布於低山及其山麓帶。由於冰川槽谷中的底磧側磧終磧常受到後期冰川和流水的切割,以致形成冰磧階地或殘存坡谷之上,是形成山地草甸帶、山地森林帶和山地草原帶的主要成土母質。
冰川的堆積作用會造成不成層的冰積物和成層的冰積物兩種類型。不成層的冰積物稱為冰磧物,是由大小不等的岩塊混合而成,粗細都有,層次難分,是冰川後退時遺留的石礫所形成的。成層冰積物一般是融化後的冰水所挾帶的物質沉積所形成的,稱冰川沉積物,具有可辨別的層次。

形成地貌

不成層的冰積物所形成的地貌有:①冰磧丘陵;②側磧堤;③尾磧堤;④鼓丘。成層的冰積物所形成的地貌被稱為冰水堆積地貌,其主要形成的地貌類型有:①冰水沉積冰水扇外沖平原;②冰水湖季候泥;③冰礫埠;④冰礫埠階地;⑤鍋穴;⑥蛇形丘

研究意義

第四紀冰川地層學的主要根據是第四紀冰川堆積物的研究。在19世紀中葉前後,兩層疊置的冰川漂礫的發現,導致了冰川不但存在,而且還不僅出現過一次的認識。自此而後,第四紀地層的研究得到很快的發展。幾個冰期間冰期很快被辨認出來,而且它們各自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一些階段。冰期進一步劃分為一些冰階和間冰階。在某些地區,還更進一步分出一些亞冰階和亞間冰階。此外,第四紀與第三紀的界限,也是根據氣候變化劃分開來的。
第四紀冰川堆積物的順序,主要是通過冰積物層與冰積物層之間的非冰積物層、冰川外圍堆積物層的系銃研究和對比加以確定的。這些’沉積物一般是外沖沉積物、黃土沖積物泥炭層湖積物風積物等。在堆積物層次清楚的場合下,也可以根據冰積物內部岩石學的差異劃分其順序。
作為氣候變化的標誌之一的第四紀動物群和植物群的研究,可以確定一些沉積物的成因類型、沉積環境和相對年齡。但由於冰積物中,一般不含有動物群和植物群化石。所以,第四紀動物群和植物群的研究,只能間接地用於第四紀冰積物的劃分和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