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補給河流水質風險的仿真預測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鄒志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生水補給河流水質風險的仿真預測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項目負責人:鄒志紅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再生水補給河流水質風險的仿真預測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鄒志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再生水補給河流水質風險的仿真預測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鄒志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我國很多河流特別是北方地區河流,多以污水處理後的再生水作為主要補給水源。但再生水中物質成份複雜,常含有低劑量內分泌...
強化飲用水源安全監管,將定期監測、檢測飲用水水源水質,加強地下水保護,明確年度地下水開採控制指標,實行地下水水量和水位雙控。到2025年,我市地下水開採量將控制在8.38億立方米以內,城區、農區地下水位達標率分別達到90%和75%,生態化修復河道灘區共0.53萬畝。此外,在水環境綜合治理方面,我市將規劃新建、...
非汛期上游來水較少且水質較差,本市地表水不能滿足生態用水需求,“十三五”時期主要依靠再生水、於橋水庫存蓄的雨洪水和外調水向重要河湖補充生態水;“十四五”時期全市可利用總水量基本不變,隨著城鄉用水量增加,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矛盾進一步加劇。沿河村落、企業等擠占涉水空間,部分河道堤頂交通不暢,綠色...
全市水資源基本保障了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但生態環境用水不足,導致現狀流量補給受限的汜水河、雙洎河、枯河等部分河段斷流、乾涸情況突出。同時,一些河流生態流量嚴重不足,雙洎河新鄭站維持河道基本自淨能力的目標生態需水量滿足率僅為49.17%,滿足程度為劣。伊洛河黑石關站7—10月維持土著魚類、植被需水的敏感期...
結合外環內下河排水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採取控源截污、治理內源,活水循環、補給清水,淨化水質、修復生態等措施,對排查判定為輕度或重度黑臭的水體實施綜合整治。2017年,本市外環內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牽頭單位:市水務局、市環保局 責任單位:市城管委、市農委 64.實施...
(二)幹流及主要支流水質 重點流域幹流水質總體好於支流水質。松花江幹流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劣Ⅴ類水質斷面主要集中在伊通河、阿什河、安邦河等支流;淮河幹流水質總體為優,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劣Ⅴ類水質斷面主要集中在渦河、賈魯河、新濉河、惠濟河、包河等支流;海河主要河流水質總體為重度...
121個河段(湖區)水質優良,11個河段(湖區)水質類別得到提升。 水生態保護取得突破。生態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實,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0%以上,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有效提升,水源涵養區、河湖生態緩衝帶等水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初見成效,重要河湖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河湖水生態...
支流源頭區,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為主,加強生態保護;黃河幹流,研究桃花峪工程實施方案,推進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沿黃兩岸黃河供水區,加強取水口用水監管,推進引黃灌區現代化改造,開展水源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沿黃兩岸引黃灌區乾支渠系與黃淮海天然水系交織的水流通道作用,強化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與效益,建設“一軸兩翼...
全市重點河流沿岸、重要飲用水水源地補給區,嚴格控制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醫藥製造、製革、造紙、焦化、化學纖維製造、石油加工、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最佳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並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
最佳化水資源配置,配合推進跨京津冀河流初始水權分配。探索與京津地區共保共享南水北調、引黃等工程調水,研究推動京津地區與廊坊“北三縣”等周邊縣(市、區)開展再生水資源共享,支持沿海縣(市、區)與天津開展海水淡化工程共建共享。結合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能改造,補齊城鎮污水管網建設短板,加快推動城鎮生活...
採用外區域引調水工程和水系聯通工程等措施,引入清潔水源補給城市枯水期水資源,建立生態配水調度機制和調度規則,全面提升河道水質,改善水體生態環境,實現城區河道“清水長流”的目標。以對河口水庫和農村水電站等水利工程為管控對象,建設安裝生態流量監控設施。建立生態流量(水量)預警機制,在智慧管水平台實現預警...
市域內松花江、湯旺河、梧桐河等3條主要流域及其他41條河流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80%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80%(扣除鐵、錳天然背景值超標因素);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市27個湖泊水庫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80%;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
甘南草原、祁連山、“兩江一水”等重點水源補給區生態系統依然脆弱,全省18.39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尚需治理,每年入黃泥沙量占黃河平均輸沙量的26%。地下水下降趨勢減緩,但局部超采現象依然存在。河西內陸河流域經濟社會用水擠占河湖生態用水問題突出,全面實現“還水於河”任重道遠。水生態空間保護、河湖生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