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給事中,明清“諫言、監察”官職名。源於給事中。
六科給事中,明清“諫言、監察”官職名。源於給事中。
六科給事中,明清“諫言、監察”官職名。源於給事中。...... 明代給事中不再隸屬於其他單位,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由於給事中分掌六部,故稱六科給事中。六科...
明清官制設有六科給事中,簡稱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分察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事,糾其弊誤。...
明朝南京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之簡稱。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於北京置六科給事中,而原在南京的六科仍存,加“南京”字,稱南京六科給事中...
官名。明洪武十年(1377)以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隸承敕監,稱承敕監給事中。十二年改隸通政司,後不隸通政司,於午門外東、西兩直房辦公,無...
二 明代的六科給事中第二節 清代六科制度的衍變一 入關前的初建二 入關後因襲明制三 清前期六科演變過程第三節 清代六科的定製...
”這是封駁最清晰的解釋。給事中,明清稱六科給事中就是專職封駁的。封駁出處 編輯 漢代封還詔書之事多有,然無封駁之名,亦無專官執掌。唐制規定,凡詔敕須經...
明代“行取”一詞雖然在不同行文中有不同含義,但在弘治以後的官員選拔中,主要是指推舉地方的推官和知縣成為六科給事中和監察御史候選人的制度,所以又稱推知行...
吏科,讀音 lì kē,漢語詞語,官署名。明清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屬通政司,清屬都察院...
科道官,讀音kē dào guān,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明清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各道監察御史。...
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卻極為突出。明代從明初朱元璋開始,便從制度上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
所謂“科道”,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十三道監察御史。六科給事中在明代被稱為科官,十三道監察御史則被稱為道官,雖然二者系統...
明 李東陽 《送喬生宇歸樂平》詩:“我友中書君,十年抗師席。當時門下士,往往繼科籍。”(2).指明清 時代六科給事中官署中的簿冊檔案。《明史·職官志三》...
明、清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總稱,俗稱為兩衙門。洪武元年(1367)設給事中。洪武六年(1373)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後一度改給事中...
1.亦作"科鈔"。 2.由六科給事中分類抄錄朝廷內外章疏及帝王諭旨﹐參署付部的一種檔案。清沿明制,置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科置給事中(參“六...
科參是明代獨存六科以外的一個部門。相當於現在的特殊行政部門。明置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諫、稽察六部百司。凡皇帝命令,如有不便,...
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於言官範疇。明朝官階內務機構 編輯 五寺: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
接著是下達執行:由滿本房領出交紅本處,每日六科給事中來處承領,到科後抄發各衙門執行;每年終,由六科給事中回繳紅本處,轉交典籍北廳,再入紅本庫保存。...
“秋審”、“朝審”均會同“九卿”(六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為“九卿”),詹事、科、道(六科給事中及十五道監察御史)各官共同審理。凡...
拱諷六科給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劉良弼等,交章數其奸,而給事中雒遵、陸樹德又特疏論列,拱意疏下即擬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與居正定謀,遂逐拱去。...
金朝為正四品。明初曾置,旋廢。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進北京後,改六科給事中置,職掌同六科給事中。諫議大夫由來 編輯 秦代設大夫,有諫議大夫...
科道兩衙門 : kē dào liǎnɡ yá mén 1.明清時﹐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各道監察御史官署合稱"科道兩衙門"。 ...
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給事中併入,因合稱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史。 副都御史相當於御史中丞,是都御史的副職。 都御史的職權總的...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
聯繫歷史,在“螣岡”前設定糾察府,就猶如在宮廷御前設定“都察院”(御史府)、“六科都給事中”、“錦衣衛”一樣,是借道教府殿建築為名,隱藏舉發,彈劾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