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朝文明
- 作者:丁愛博(美國)
- 譯者:李梅田
-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728 頁
- ISBN:9787532597864
- 定價:128 元
- 裝幀:精裝
- 版次:1
- 印次:1
《六朝文明》(中譯修訂版)是美國作家丁愛博著,李梅田翻譯的書籍。2021年7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六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政權割據、戰爭頻發、人口遷徙讓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正是在這個所謂的“黑暗時期”,中國的藝術、技術、思想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創新和發展。絲綢之路...
《六朝文明》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丁愛博。內容介紹 《六朝文明》是美國史丹福大學丁愛博教授的代表作。丁愛博先後就讀和就職於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學術興趣涉及中國歷史與語言、內亞歷史與文化,但以六朝歷史與考古學為主要研究領域,是一位非常有影響的西方漢學家,本書是他集三十年之功...
《六朝文明》是202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文分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美] 丁愛博,譯者是李梅田。內容簡介 六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政權割據、戰爭頻發、人口遷徙讓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正是在這個所謂的“黑暗時期”,中國的藝術、技術、思想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創新和發展。絲綢...
《六朝文明(中譯修訂版)》是由2021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丁愛博(Albert E. Dien)。內容簡介 《六朝文明》是美國史丹福大學丁愛博(Albert E.Dien)教授的代表作。丁愛博先後就讀和就職於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學術興趣涉及中國歷史與語言、內亞歷史與文化,但以六朝歷史與考古學為主要研究領域,...
六朝博物館由南京市博物館籌辦,依託六朝建康城遺址。館內的1300餘件六朝文物構成了《六朝歷史文明》展,展覽分為“六朝帝都”、“六朝風采”、“六朝人傑”及“回望六朝”四個篇章,從“城”、“美”、“人”、“史”四個不同角度展示六朝歷史文明,構成了六朝時期的鮮活畫卷。青奧會期間,六朝博物館正式開館。
六朝時期建都南京,南京因此習稱“六朝古都”,而當時六朝時期的南京城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六朝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同時也是南京建城史、建都史上的重要篇章,璀璨的六朝文化,在南京留下了眾多人文典故、歷史遺蹟。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
六朝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先後建都於建康(今南京)的六個朝代。即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六朝承漢啟唐,創造了極其輝煌燦爛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學、藝術等諸方面均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開創了中華文明新的歷史紀元。這六個朝代的共同點是都建都於南京,六朝時期的南京...
它是我省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為兩個文明建設中產生的優秀成果。這是對《六朝文化》書稿的恰當評價,本人完全同意。今承項目主持人約我作序,下面概略地談談我對開展六朝研究的幾點思考,權作“代序”。談這幾點思考,意在兩方面。一方面,六朝研究中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需要澄清;另一方面,六朝研究中需要注意的...
南京市博物總館(六朝博物館)是2014年8月12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歷史沿革 2014年8月11日,六朝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它是中國目前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的專題博物館,填補了素有“六朝古都”之譽的南京沒有六朝專題館的缺憾,成為中外人士了解公元3~6世紀以南京為中心的...
《六朝文化概論》的編寫,旨在為有意了解六朝文化基本內容和概況的廣大幹部民眾和一般讀者,提供一個簡明扼要、深入淺出的讀本,使更多的人了解六朝文化、研究六朝文化,使六朝文化的精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繼承、發揚與光大,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建設,為促進江蘇地方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應的的貢獻...
印度河文明 時間軸 定居區 手工藝品 瓦解 孔雀王朝 吳哥 遠東 中國文明的開始 史前時期 時間軸 商朝(公元前1600—前1050年) 周朝(公元前1050—前256年)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六朝(公元220—581年)非洲 生活方式的改變 非洲東北部 時間軸 非洲西部和中部 冶金和經濟...
《六朝音樂文化研究》是2009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序。內容簡介 北魏孝文帝大力推進改制和漢化,吸收和利用南方文化的北傳,北方文藝才呈現上升之勢。割據江南的東吳,偏安江左的東晉、南朝,也吸收、發展了南方自古以來的荊楚、吳越等文化遺產。南亞東來的佛教文化,以及各種渠道傳來的東亞、中亞、西亞...
《六朝史論》是中華書局199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大渭。簡介 本書共選入22篇文章,主要包括:魏晉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魏晉南北朝的中醫外科醫術;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套城等。作品目錄 魏晉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 魏晉南北朝的中醫外科醫術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套...
由此勾勒六朝詩賦在創作和觀念層面的嬗變,進而再述六朝文學的演進。作者簡介 陳特,男,先後在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ICSCC)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講師。主要從事漢魏六朝文學、佛教與中國文學的研究。圖書目錄 序...
《中華文明史話·陶器》(普及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六朝文明》(譯著,Albert E.Dien著作),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年。《略論南北朝交接地區的墓葬——以陝南、豫南鄂北、山東地區為中心》,《東南文化》, 2004年第1期。《中原魏晉北朝墓葬文化的階段性》,《華夏考古》, 2004年第1期。《...
2017年至 ,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兼綜合業務部主任。主要成就 從事陳列展覽研究與實踐工作,“龍蟠虎踞”、“六朝歷史文明”、“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先後獲得2010年度、2014年度、2018年度十大精品陳列最佳製作獎、精品獎、優勝獎。2022年1月,榮獲“文明之光·2021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稱號。
南北朝時期的工藝美術,在題材上多為佛教成分,但在風格上與漢魏仍較接近。而唐代的工藝美術脫離了商、周和漢、魏六朝時期古樸的特色,開啟了新的裝飾風貌。唐朝的工藝普遍具有博大清新,華麗豐滿的特點,各種工藝的造型設計,多運用較大弧度的外向曲線,給人以圓潤豐滿之質感。色彩多表現深淺層次的多彩色階,有富麗...
六朝時期的文學與清談、繪畫與書法、陵墓石刻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與同時期的西方古羅馬被稱為人類古典文明的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文學 東晉時期,達官貴族雲集於此,談玄論道。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在雞籠山開“西邸”,廣延名士高僧,研討...
國史編纂報告》中,又有《纂輯員劉師培報告書》,內容為:“(一)政治史長編冊數三十六冊:歷律志長編三冊、兵志長編七冊、禮志長編十三冊、刑法志長編五冊、樂志長編四冊、輿服志長編四冊;(二)文明史長編冊數二十七冊:三代風俗史長編六冊、秦漢風俗史長編九冊、三國風俗史長編二冊、六朝風俗史...
六朝時期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科學文化藝術等均統領全國,誕生了祖沖之、王羲之、謝靈運等文人、藝術家和科學家。建康宮規模龐大,在當時影響極大,並引來其他國家的模仿,北魏洛陽城便是模仿建康城修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蔣少游修建,蔣少游憑著記憶,將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儘量畫在圖紙上,並一一搬到洛陽:宮闕、...
古代鄴城,是中國六大古都邯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鄴的歷史輝煌,源於其悠久的遠古文明。正是因為古鄴大地有著輝煌的遠古文明。一旦得到適宜的歷史機遇,必然會發展成為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因此,古鄴成為六朝古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1]中文名 古鄴文化 別名 古鄴城文化 所屬地區 古代鄴城地區...
除了魏晉南北朝一詞外,也有以“六朝”來指稱這個時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的時間基本上與魏晉南北朝相當,它的特點是這六個朝代都立國於江東地區,而且國都都在建康(或稱建業、建鄴,今南京)。歷史 三國兩晉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
第一單元:文明曙光 遠古時期的馬鞍山,地跨長江兩岸,境內由平原和丘陵組成,地勢起伏,水網很多。氣候較好、水源多、土地空曠和有較多的自然資源,孕育出的古人類文化。考古發掘證實,早在距今約30萬年前,先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開啟了人文之旅。第二單元:六朝京畿 公元三世紀初到六世紀末的近四百年間,先後有...
奠基時期六朝第一次高峰隋唐宋元時期的恢復與發展明清第二個高峰 第三節江蘇的次區域文化 江南、江北南京、蘇州揚州、徐州 第四節江蘇地域文化的歷史地位與特色 南北文化之交匯及其貢獻地域文化之特色 上編 第一章星光閃爍的史前文化遺存 第一節舊石器時代遠古先民及其創造 第二節文明的誕育 第三節民族與傳說 第二...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盛,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2024年,考古人員發現了位於南京西街遺址的南朝梁代建康城的御道和南大門,為研究南京六朝古都文明提供了新實證。地理位置 西街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長乾里古居民區及越城遺址區內,東至雨花路,南至應天大街,西至中山南路,北至窯灣街,占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 。遺址規模 在台地的東部邊緣,考古人員發現了不同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