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遺址

西街遺址

西街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南岸、中山南路東側,於2017年啟動發掘,是南京近年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超14萬平方米地塊僅發掘了1萬平方米,尚在開始階段,但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揭示了南京城起源、長乾里與越城沿革、六朝建康城格局等重要問題。西街遺址內發現的城池距今超過3000年,是發現最古老的南京主城地區的城池遺址,將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時期。

2024年,考古人員發現了位於南京西街遺址的南朝梁代建康城的御道和南大門,為研究南京六朝古都文明提供了新實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街遺址
  • 外文名:Xijie Site
  •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南岸、中山南路東側
  • 所處時代:西周
  • 占地面積:140000 m
地理位置,遺址規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價值意義,專家評價,

地理位置

西街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長乾里古居民區及越城遺址區內,東至雨花路,南至應天大街,西至中山南路,北至窯灣街,占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

遺址規模

在台地的東部邊緣,考古人員發現了不同時期的三條環壕,其中一條修築於東晉時期,另外兩條則是西周時期的環壕(下稱G9和G8)。三道環壕走向一致,南北兩端均呈弧形拐角並向西延伸,三者位置接近、形制相同,僅有規模和深度略有差異。環壕G9加工規整,發掘南北端長度約150米,斷面呈倒梯形,開口寬6.5米、底寬2.5米、殘深1.7米。壕內以填土分層,呈溝狀堆積,質地較硬,包含物有少量紅陶片。環壕G8的地層關係略晚於G9,出土了原始瓷、獸骨等遺物。這些出土遺物具有西周的時代特徵,部分標本的碳14測年數據均在距今3000年前後。寧鎮地區是江南青銅文化中心地,南京的早期城址應該在吳文化中尋找。在吳國城池基礎上建立的越城,只是南京城市發展中的一個階段,相比這個文獻記載中的南京城市源頭,西街遺址發現的西周早期環壕更值得探究。
此外,台地東北部還發現了一段西周時期的牆基遺蹟,呈西北—東南走向,目前已揭露的長度有30米。牆基上部已被晚期堆積破壞,僅存開挖於生土之上的基槽部分。基槽呈倒梯形,中間有一道寬2.2米的缺口,缺口兩側各有一個邊長4.2米的方形基槽。牆基東側約10米處,還發現了一條與牆基走向相同的壕溝局部,這段牆與壕的組合,成為周代在此築城的又一實證。在古代防禦設施中,壕的出現比城更早。為了抵禦洪水、猛獸以及敵對勢力的侵襲,中國的先民們通過開鑿壕溝環繞整個聚落,構築起有效的防禦體系。建城技術出現後,以城牆與壕溝相配合的防禦體系,成為古代城池的重要標誌。西街遺址發現的西周環壕與“牆壕組合”,將南京建城史從2500年前的越城遠溯到距今3000年前後的商周之際。

考古發掘

自2017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西街遺址連續開展發掘工作,總計完成12000平方米麵積的發掘。該地塊分布有多達9個時期的地層,堆積自商周直至近現代,完全印證了南京城市歷史沿革。重要發現主要包括商周長乾古城和六朝長乾里。
2024年2月26日,從舉行的2023年度江蘇地域文明探源重要進展匯報會上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位於南京西街遺址的南朝梁代建康城的御道和南大門,為研究南京六朝古都文明提供了新實證。已探明的御道長度210米,路面寬26米,兩側開挖有路溝。國門門址寬約33米,進深約17米,門墩兩邊有磚鋪排水設施,門道殘存鋪磚。兩側城牆為磚包夯土,厚11.5米。國門及城牆外還引南澗水開挖了護城河。

出土文物

西街遺址的地層疊壓狀況十分複雜,已揭示的9個地層,從西周時期一直跨越到明清乃至近現代。歷時一年多的考古發掘,西街遺址發現3道環壕、5座窯址、8座墓葬、88口古井、194個灰坑,主要歷史遺蹟達300多處,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金屬器及骨角質地小件遺物600餘件,陶瓷、磚瓦等各類遺物標本上萬件。

價值意義

西街遺址價值及保護展示問題專家論證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西街地塊考古發掘成果是近年來南京地區城市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為南京建城史提供了重要見證。西街遺址的考古發現,從商周、六朝至宋代的重要遺蹟遺物,時代跨度大、信息量十分豐富。其中的商周環壕聚落、南朝道路等城市設施遺蹟,對研究南京城市起源及十里秦淮文化起源、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及其“中和”思想在都城規劃中的運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專家評價

對於古代城池考古來說,環壕比城牆更加重要。根據他的推測,西街遺址發現的環壕聚落比一般聚落的等級要高,很可能與《史記》中記載的“泰伯奔吳”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有關,下一步考古工作應該注意尋找遺址中象徵規格的遺物證據,尤其是建築材料。從江南地區的文明發展脈絡上看,南京地區的青銅文明應該早於太湖流域。(專家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劉慶柱
西街遺址第一次在南京主城區發現西周環壕聚落,把南京建城史推到了西周時期,是研究南京建城史的一次重大突破;越城位置和基本文化內涵得以確認,在地理地貌、台地形態、遺址序列等方面,都擁有更多的證據鎖定越城;南朝道路的發現同樣非常重要,為探討六朝建康城的中軸線問題和六朝都城規制提供了重要證據。(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 賀雲翱教授)
西街遺址的發掘找到了南京城市的源頭,遺存地層的複雜疊壓記錄了這座古城連綿不絕的發展脈絡,反映了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特質,在全國範圍都具有典型意義。(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史家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