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長乾里一帶已是人煙稠密之地。《
至正金陵新志》說,“長乾里,在
秦淮南,越范蟸築城長乾。”
《
建康實錄》中記載:古代南京人,稱“山隴之間曰‘乾’,
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乾、小長乾、東長乾,並是地里名。小長乾,在瓦官南巷,西頭出江。”“
金陵南郭群山環之,而雨花峰為最大,其脊曰石子岡,即古之大長乾也。稍西曰小長乾,吳立大市,晉
瓦官寺適當其地。”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其一,人們經常提到並為唐代大詩人多次歌詠的“長乾里”,主要是指吳大帝孫權建立大市時的小長乾里,遺址在今雨花路和
中華門城堡的西側;其二,瓦官寺所在的小長乾,與如今外
秦淮河的小長乾隔城又隔水,這是因為
六朝各代的都城,都建在如今的內秦淮河北岸,瓦官寺所在的今花盝岡一帶,原來是與外秦淮河以南的崗阜連成一片的。
五代楊吳築金陵時,將秦淮河圈入城內,面於城外另挖護城河(即今外秦淮河)。這樣今天稱花盝崗。考察這一帶的古地名以及地理風貌的變遷,還要注意長江徑流的不斷西移。在春秋戰國時代,長江是緊靠今南京市區的西側流過的。江流經今
賽虹橋,從
鬼臉城、
石頭城腳繞過,曲折而下。“其後洲渚漸生,江去長乾遠。”故唐代李白詩云:“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劉禹錫詩亦云:“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北宋朱敦儒的詞云:“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隨著長江的不斷西移,原在長江中的白鷺洲已成陸地,長江已離市區的南部和西部很遠了。
不少長乾里人以舟為家,以販為業,故唐崔顥有《
長乾曲》四首,記述長乾里船家的生活,其中兩首是:“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乾人,生小不相識。”
到了明代,長乾里形成了兩個專業分工很強的集市。一是以經營糧食及副產品為主的大市,一是以經營竹木炭薪為主的來賓街市。這條街和集市的名稱,以坐落於此的國家級賓館“來賓樓”而得名。此樓主要接待外國商人。
長乾里之所以著名於世,屢屢被文人學士所歌詠,不僅由於它是古越城所在,又是繁華的商業區,而且還由於它是南京佛教中心。南京早的寺廟“
建初寺”就位於此。它建於錄吳赤烏四年,目的在於安置西域僧人康僧會和他帶來的佛骨。建初寺中的
阿育王塔,就是放置
佛頂骨舍利的地方。
這裡住過好幾代名人。越國謀臣、越城的建造者范蠡,
東吳謀臣
張昭,晉代大文學家
陸機、陸雲兄弟,都曾住在這裡。唐李白、杜甫、杜牧等大文豪都遊歷過長乾里,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
詩詞文化
唐李白《
長干行》詩中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乾里,兩小無嫌猜”之句,描寫童年男女兩小無猜、天真無邪、親昵嬉戲之狀,“
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的典故即來源於此。
詩名 | 作者 | 年代 |
---|
| 李白 | 唐 |
| 崔顥 | 唐 |
| 崔國輔 | 唐 |
| 張潮 | 唐 |
長干行 | 《清商西曲》 | 不詳 |
| 無名氏 | 不詳 |
| 王安石 | 宋 |
桃花 | 鄭澤 | 清 |
長乾里 | 鄭板橋 | 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