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佾舞

六佾舞

六佾舞,中國古代傳統宮廷樂舞,按周禮規定,六佾分6行6列,共36人,只有文舞一種,用以祭拜諸侯,宰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佾舞
  • 起源:周禮
  • 作用:祭祀
  • 拼音:liù yì wǔ
舞蹈信息,排演方式,祭孔大典,孔子介紹,

舞蹈信息

封建時代佾舞分六佾舞和八佾舞;八佾舞是天子專用之舞,六佾舞指的是六行六列,共36人, 用來祭拜諸侯及宰相,只有文舞一種。由於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 ,可用諸侯之舞,不過自唐代以後,祭孔大典都用八佾舞,以示敬重。
北京文廟六佾舞北京文廟六佾舞
佾舞是古代宮廷樂舞,分別在祭祀天子、公侯、大夫等的演出,最高等級是八佾舞。六佾舞是一佾是6人,分6行6列,共36人,用來祭拜諸侯及宰相,只有文舞一種;而八佾舞是8行8列,共64人,成方陣形,用來祭拜皇帝祖先,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一舞三種。
在以前祭孔時,即有二派主張。一派主張孔子死後,因被封為文宣王(諸侯),且孔子謙虛有禮,如用八佾舞祭之,孔子會擔當不起,因此採用六佾舞。另一派主張孔子道德學問淵博,影響甚巨,比皇帝還偉大,故用八佾舞
台北祭孔佾舞台北祭孔佾舞
六佾舞(文舞),文舞是依據明朝南雍志之文舞圖譜排演,分東、西兩班,每一獻禮有32節,因此三獻禮共有96節,東、西班,其動作是左右對稱的,但不盡相同。三獻禮可分為初獻禮,亞獻禮及終獻禮。

排演方式

六佾舞是依據明朝南雍志之文舞圖譜排演,分東、西兩班,每一獻禮有32節,因此三獻禮共有96節,東、西班,其動作是左右對稱的,但不盡相同。三獻禮可分為初獻禮,亞獻禮及終獻禮。
頭戴黒介幘的六佾舞生頭戴黒介幘的六佾舞生
舞者稱為“佾生”,佾是隊伍的行列。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節樂曲一組動作。
文舞生及樂生,黒介幘,漆布為之,上加描金蟬,服紅絹大紬袍,胸背畫纏枝方葵花,紅生絹為裏,加錦臂二,皁皮四縫鞾,黒角帶武舞生,武弁,以漆布為之,上加描金蟬,服飾、鞾、帶,並同文舞生。

祭孔大典

唐朝貞觀年間的祭孔佾舞為文舞、武舞並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用八佾。宋朝僅用文舞,表示謙遜禮讓之義。明朝文舞武舞並用,采六佾,文舞佾生右手執三羽。
六佾舞六佾舞
孔廟祭孔大典至今有82年歷史,2007年恢復舉辦春祭,鼓勵學子立定志向,禮生、歌生、樂生、佾生等執禮工作。
2013年3月10日,台北市孔廟春祭在孔廟大成殿廣場舉行,典禮由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擔任“正獻官”,“禮生”“樂生”“歌生”“饌生”由來自台北多家中學和職業學校的200餘位學生擔綱,“佾生”則由中華藝術舞蹈團擔任,向至聖先師孔子獻上隆重敬意的“六佾舞”,是典禮最熱鬧的一刻,並且以三獻舞分別展現孔子的學說與思想。
六佾舞

孔子介紹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華夏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日本佐賀縣多久聖廟六佾舞日本佐賀縣多久聖廟六佾舞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全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