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精神(civism)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出自《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民精神
- 外文名:civism
- 所屬學科:管理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2016年
公民精神(civism)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出自《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公民精神(civism)是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管理科學技術名詞,出自《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定義一種公民所應具有的關注公共事務、投入公共事業的意願和熱情。1出處《管理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公共行政中的公民精神(citizenship in publicadministration)主要內容是:(1)橫向參與意識,政府應該創造條件促進公民參與公共管理,及時回應公眾的呼聲;(2)公共利益意識,政府宮員要始終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3)公民教育意識,通過政府官員與民眾之間的日常互動和政策過程中的政治對話,讓民眾了解政府運作和政策制定...
第一條 為了維護和促進公民精神健康,預防精神障礙發生,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康復,規範精神衛生服務,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維護和促進公民精神健康、治療精神障礙、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的活動,適用本法。第三條 精神衛生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
大學生公民精神養成研究 《大學生公民精神養成研究》是2020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笑濤。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章,內容包括:大學生公民精神養成的基本問題、當代大學生公民精神不彰的表征及歸因、境外公民教育的共同經驗及啟示、大學生公民精神養成的建構。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公民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一種現代意識,是在現代法治下形成的民眾意識,它表現為人們對“公民”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等活動主體的一種心理認同與理性自覺,又體現為保障與促進公民權利,合理配置國家權力資源的各種理論思想。概況 具體體現為視自己和...
公共精神是公務員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政府公共性和社會自身要求的結果。現代政府的公共屬性意味著政府必須把公民的意志作為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則,並確保公共利益得以實現。在我國,公務員作為黨和政府行為的具體執行者以及管理、發展等理念的傳達者,他們是否具有大公無私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黨和政府的治國...
“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範。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遊手好閒。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儘量依靠自己...
三、陌生化境遇的公民公共意識 第五章 參與意識:公民意識的實踐性之維 一、現代犬儒主義與“犬儒文化”二、人的實踐本質、參與性與積極公民 三、公民參與意識的三個基點 第六章 理性·精神·人格:公民意識教育的價值指向 一、建構真理、情理、合理相統一的公民理性 二、涵養個性、群性、類性相統一的公民精神 ...
二是公民精神。這個層面更多地是從政治和法律上看。比如說,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這是現代公民意識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匯部分。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國的公民所缺乏的。或者說是我們忽視了的東西。因為我們的市民缺乏這些意識也就常常喪失了維護自己的權利的機會,政府的某些...
其原因在於當時“我國民事立法所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著重點並不在於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心理、感情損失,而是著眼於對公民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的保護”。世易時移,變法亦矣。隨著法律對人格權的保護日趨完備,精神損害對象範圍也由精神性人格權延伸到物質性人格權,從一般性人格利益擴展到身份權,甚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讀本·公民篇》從公民層面對這些問題分別給予了系統的解答。期望這些解答能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益的幫助。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篇愛國——是每個公民的本分(1)一、 培育和踐行愛國價值觀的意義 (一)愛國,是中華民族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 (二)愛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
做四有公民 “四有”公民的培育是一個長期過程。培育“四有”公民,首先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沒有科學的理論武裝,就沒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沒有思想教育和弘揚主旋律的明確方向。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用科學理論武裝人,...
《中國近代公民教育思想研究》是2017年8月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保剛。內容簡介 《中國近近代公民教育思想研究》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劉保剛教授在近代思想史研究領域的新作,全書從西方公民理念及中西方公民教育史比較出發,從公民教育思想演變,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中的權利、義務、責任意識,人格教育,公民精神...
中國好公民——青年公益線上是江蘇恆德東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公益組織。青年公益線上堅持“心存善 、行致遠”的服務理念,致力於中國大學生創業、就業孵化公益慈善工程項目,通過“U2C(社團進社區,服務社區)”“U2B(大學生進公司或者企業選擇就業)”主題活動。聯合各行各業熱衷公益事業的同仁,開展大學生公益...
3.公民意識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 4.公民意識教育是我國融入世界的橋樑 5.公民意識教育是踐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礎 主要內容 1.主體意識教育 公民社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高度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個人以極大的自由空間,社會現代化的進程根本上說就是人的主體性精神失缺的重拾過程。
在馬克思的全部著作中,直接提到公民概念、專門闡述公民思想的篇章不是很多。然而,作為全面繼承了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並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的“千年思想家”,作為終生致力於人類解放事業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在深刻批判資產階級的道德和正義原則及其“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同時,精闢地闡述了無產階級公民權及其核心...
以這些基本價值為核心,形成了以契約精神為基礎,以公民精神或公民性為集中體現的,包括志願精神、人本精神、法治精神、自治精神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及其價值觀構成公民社會的文化特徵。公民讀本 《新公民讀本》(2005年12月11日在北京發布新書),該套書被稱為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針對中小學生的完整意義...
因此,要把社會公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軟體建設與硬體建設相結合,堅持提高公民素質與改善環境相結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原則,既要遵循公德建設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不同群體的特點和...
第33條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許多西方國家的憲法相比,在權利自由的廣泛、真實和平等性方面,我國憲法的有關規定,都遠勝於他們。我國憲法的法制精神集中表現在憲法序言及第5條。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
一、敬業精神能滿足公民個人的各種需要 二、敬業精神關係著用人單位的生存和發展 三、敬業精神具有偉大而崇高的社會價值 第三章 如何敬業:三位一體,三管齊下 一、公民個人: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本職工作 二、用人單位: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 三、政府社會: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 後 記 ...
隨著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公共領域越來越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公共性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比如公共心理問題、公共道德問題、公平正義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不和諧的音符。公共性問題突顯出公民公共意識的缺乏。公共意識簡介 獨立自由的個體所具有的一種整體意識或整體觀念。公共精...
公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國家應該效忠自己的公民。這就是孫中山、何子淵等革命先驅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但依然被尊為愛國者的根本原因。易姓改號,謂之亡國;文化滅絕,謂之亡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化不滅,則中華不滅。愛國,即愛文化,也就是守護中華傳統文化。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與...
國家強大則國民就是大國國民——國民深為這種強大而幸福。大國國民心態特點是:自信、進取、寬容、責任。以志願精神為核心的公民意識,作為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志願精神是建構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因子。適應知識經濟的創新精神。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是當下中國最大的課題。心態簡介 是大國需要承擔...
而觀念主要有:01、獨立人格 02、主體意識 03、個性解放 04、自我實現 05、個人尊嚴 06、寬容精神 07、自由精神 08、平等精神 09 、民主精神 10、法治精神 11、人權意識 12、公民意識、13生命意識、14健康意識。與大的環境相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物質生活水平到達一定程度了,素質能相應提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