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公司金融學(Corporate finance),又稱
公司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等。它是金融學的分支學科,用於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種融資渠道,獲得最低成本的資金來源,並形成合適的資本結構(capital structure);還包括企業投資、利潤分配、運營資金管理及財務分析等方面。它會涉及到
現代公司制度中的一些諸如委託-代理結構的金融安排等深層次的問題。一般來說,公司金融學會利用各種分析工具來管理公司的財務,例如使用貼現法(DCF)來為投資計畫總值作出評估,使用決策樹分析來了解投資及營運的彈性。
研究對象
公司金融學主要研究企業的融資、投資、收益分配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對於英文CorporateFinance中國有不同的
譯法,或譯為“
公司財務”,或譯為“
公司理財”,或譯為“公司金融”。顯然,就中文的字面來看,“財務”、“理財”和“金融”這些概念是有顯著區別的。一般而言,企業的“財務”或“理財”是以現金收支為主的企業資金收支活動的總稱,是建立在企業的會計信息基礎上加以管理的。而公司金融所研究的內容要比此龐大得多。一是它不再局限於企業內部,因為現代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
金融系統,所以,必須注重研究企業與金融系統之間的關係,以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的金融工具與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和價值創造。這是
現代公司金融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二是就企業內部而言,公司金融所研究的內容也比“財務”或“理財”要廣,它還涉及與公司融資、投資以及收益分配有關的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非財務性內容。
主要領域
從現代公司金融理論研究文獻來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
公司的融資問題
1.公司的
融資問題。其核心是
資本結構。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與
米勒合作發表了開創性的論文“資本成本、公司融資與投資理論”,第一次把嚴格的經濟學理論邏輯運用於公司融資與投資的決策分析之中,改變了傳統的公司金融案例式的教學與研究,奠定了現代公司金融理論研究的基點。由此公司金融學也得以逐步進化為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與預測能力相結合的一個現代學科。此後,公司金融學的大量文獻集中於公司
最佳資本結構是否存在以及如何決定的問題。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實證研究成果,如通過研究證券市場對不同類別的證券發行及其信息發布的反應,來尋求公司融資決策的依據。這些研究文獻構成了現代公司金融學堅實和豐富的內容。
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
2.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這與資本結構問題的研究有密切的聯繫。在資本市場等一系列嚴格的假設條件下,莫迪格利安尼與米勒推導出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融資結構無關的命題(
MM定理),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人們在對其嚴格條件批評的同時,也開始努力探討影響和決定企業目標資本結構的各種因素。除了考慮到稅差效應與破產成本之外,還嘗試利用信息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企業不同利益主體的決策行為,主要包括信號效應與
代理成本理論,由此把公司金融學的研究拓展到公司治理結構的新領域。公司治理涉及公司出資人確保獲取投資回報的方式,一些學者從代理理論出發,認為適當的資本結構安排能夠幫助完善公司治理。詹森和
麥克林證明了最優融資結構存在著
股權代理成本和
債權代理成本之間的權衡。適當的債務融資可以限制管理層濫用公司的自由現金流。股權結構分散使任何單一股東缺乏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和驅動公司價值增長的激勵,導致公司治理系統失效,產生管理層內部人控制問題,形成公司管理層強、外部股東弱的格局。因此,為了調和公司管理層與外部
股東之間的利益偏差,減少代理成本,可通過恰當的
薪酬結構設計,使雙方的利益趨於一致。在現實中,許多公司已開始在經理薪酬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或期權。理論界關於薪酬設計的爭論焦點在於最優的股權和現金比例。公司的併購重組也涉及到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因此,與公司融資結構密切聯繫的控制權市場有助於增強現有管理層的危機感,從而控制其危害股東利益的行為。
企業的投資決策問題
3.企業的投資決策問題。由於投資企業是創造和利用投資機會的最佳工具,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但在
公司金融理論的研究中,一般都遵循
費雪的分離原理,即公司的投資與融資決策是相分離的,莫迪格利安尼與米勒的開創性論文對此做了較為嚴格的證明。然而,現實中的企業即使面臨無限的投資機會,並不可能獲得全部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由於各種原因,企業可能面臨著投資不足或者投資過度的兩難處境。為了保證企業能夠有效把握投資機會,並能從可供選擇的投資機會中篩選出最能實現其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投資項目,需要運用相應的金融技術與程式。隨著金融理論與技術的發展,資本預算的方法與程式,也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
相關的技術問題
4.與公司融資、投資以及估價相關的技術問題。如融資產品定價、融資時機與方式、
融資工具創新、風險管理等。威廉·L·麥金森總結了現代公司金融理論的基本框架。並指出,從1930年代
歐文·費雪的
貼現現金流量方法開始,經歷了
哈里·馬科維茨提出的投資組合理論、以M&M定理開端的
資本結構理論、股利政策、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有效資本市場理論、
期權定價理論、代理理論、信號理論、現代公司控制理論、
金融中介理論、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等12個裡程碑。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金融估價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對公司金融學的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一些為企業融資與風險管理目的所創新的金融工具,如混合證券設計,正是建立在這些重要的原理與技術基礎之上。
金融研究方法
5、金融研究方法。與標準的金融理論假設不同,融合心理學的行為公司金融研究方法,開始受到理論界的重視。學者們運用行為方法所進行的IPO、增發股票、股票回購和公司分立方面的研究,得出了與傳統研究方法所不同的結論,進一步豐富了公司金融理論。理論界對於各個專題性研究所進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得梯若爾在激勵理論和契約理論的基礎上對公司金融學進行一次綜合。儘管其成果仍然需要時間來檢驗,但這種嘗試說明公司金融學科已進入成熟期。
研究現狀
中國理論界對於公司金融理論的研究,主要發端於國有企業的改革需求。有觀點認為,國有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是由於其所背負的債務過重,即資本結構不合理。而更為一般的看法則把國有企業的低效率歸咎於其產權不清,公司治理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弊端。為此,應該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與資本結構,以此來提高企業的效率。從這個角度來講,那些研究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績效等問題的大量文獻,都可歸入中國公司金融學的研究範疇。
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其涵蓋了公司資本結構、公司治理、業績評價和信息披露等各個方面。如
張翼等人所做的上市公司
多元化經營與公司業績之間關係的研究,
王鵬和周
黎安所做的控股股東的控制權、所有權與公司績效的關係等。
另外,戰略公司金融理論的引入,也大大豐富了公司金融理論的研究內容。這一理論將企業融資結構和市場行為的關係作為研究重點,探尋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互動問題。這一研究領域在國外還沒有構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不同的研究者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如財務槓桿對於公司競爭策略的影響等。但從發展前景來看,戰略公司金融理論將企業的金融決策與生產決策相銜接,嘗試建立包括
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互動關係的一般均衡模型,進一步增強了公司金融理論在
總量經濟學意義上的重要地位。
儘管由於多種原因造成中國有關金融學的內涵界定與西方存在顯著差異,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與風險管理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微觀金融方面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公司金融學是在市場環境中研究公司與管理層的融資、投資和分配等行為,在中國當前的轉軌階段,這些研究領域都與巨觀金融體制之間存在著更為密切的聯繫。因此,緊密結合中國本土實際的公司金融學研究,不僅可以直接面向市場,更對中國金融改革與
金融市場的規範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