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語言

公共關係語言

公共關係語言是公共關係主體的語言活動及其結果,它包括典型的公共關係語言和非典型的公共關係語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關係語言
  • 主體:公共關係主體
  • 包括: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公共關係語言
  • 特點:廣泛性、直接性
公共關係語言的特點,公共關係語言的運用原則,公共關係語言的訓練,

公共關係語言的特點

①廣泛性。只要有人際交往的時間和場合,都會視特定目標需要而選擇使用。
②直接性。直接對交往的對象表達
③雙向性。交往雙方既是表達者,也是領會者,為著溝通而使用。
④情感性。表達交往雙方的真情實感。
⑤文明禮貌性。在表達過程中,特彆強調“尊重”的原則,自尊自重、文明得體、禮貌周全,既莊重典雅,又表謙表敬。
⑥民族地域性。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對同一語意的表達和理解都有否同之處,各地各民族的習慣用語也是不相同的。
⑦時代性。語言是人們思維和溝通的工具,不同時代的交往內容是不同的,工具的適用性也有區別。
⑧幽默性。在涉及雙方都知道的故事、典故、笑話等內容時,所使用的語言的幽默性就更加明顯。
總之,公共關係語言活動是一種言語行為,其任務在於:運用自然有聲語言,藉助體態語言向特定的內外公眾表達情意,達到雙向交流和溝通,其目標是追求最好的表達效果。

公共關係語言的運用原則

在表達原則上,明確4點要求:
①必須為確切地傳達組織的信息,實現公關實務目標服務;
②必須適應不同公眾的不同特點,包括內外部公眾的年齡、性別、心理特徵、文化背景等的區別;
③必須適應特定的語言環境,考慮到公關的時間、地點、場合、氣氛等因素;
④必須遵守公認的語言規範,包括具體的語音、語彙、語法、文字標準等。
在領會原則上,明確三個方面:
①要準確地感受、理解對方語言的含義,不可憑想像去理解對方的話語、文字;
②要按照公眾語言的具體規範來理解其話語,包括規範的讀音、書寫格式等;
③要充分利用語言環境,即語言賴以存在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前言後語、上下文等因素,不可斷章取義地誤解對方的語言。

公共關係語言的訓練

(一)立誠
公共關係工作中說話與寫東西必須遵循“誠”的原則,“誠”在公共關係工作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誠”在公關語言運用中是真誠的意思,它要求社會組織向其社會公眾傳遞的是準確可靠的信息。“說實話”“如實相告”是這種精神的最好體現,強調信息的真實可信,是和公共關係的根本目的、宗旨一致的。
(二)熱誠
熱誠即熱心誠懇。如果說“真誠”是公共關係語言要求的內在的方面,那么,熱誠就是公共關係對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要求。真實可信的內容加上熱心誠懇的語言表達方式,能使公共關係工作中的語言交際達到理想的效果,像古語裡所說:有了巧舌和誠意,你能用一根頭髮牽來一頭大象。
(三)切境
人們的語言運用總是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所謂切境,就是要求語言運用與所處的環境相適應。語言運用只有與環境相適應才能產生好的實際效果,否則即便是意思再好的話語,也難以達到預想的目標。
(四)得體
得體,即恰當、妥切、恰到好處。所謂語言運用得體,就是把對語言的表達手段、語言材料的選擇放在一種既能保持話語成分與風采的統一,又和題旨情境相切合的雙重適應中去考慮,衡量得失利弊,尋求最佳的表達方式。得體是一種對語言表達形式所做的整體性和個別性相結合的考慮,是立足點更高的考慮,是達到了語言內部關係的協調統一同時又體現了與語言環境之間高度的適應性的狀態。
公關語言訓練中,語言的得體注意以下方面:
1.實用基礎上的平實風格;2.用語色彩的中性化傾向;3.語言表達的準確與恰如其分;4.留有餘地,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太絕;5.不能用全稱否定判斷或全稱肯定判斷;6.多選擇一些陳述句和一般疑問句;7.不能用祈使句和反問句;8.注重語言的文明。
(五)有效
進行語言交往的目地是獲得效果,是溝通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和諧關係。衡量公關語言是否有效果的檢測標準是能否影響公眾,及在引導公眾上所產生的作用如何。因此訓練公共關係語言運用的效果必須要了解與掌握以下四個層次:1.語言的信息層次。2.語言的感情層次。3.語言的態度層次。4.語言的行為層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