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5年

乙未年(羊年)武周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萬歲登封元年。延載二年(六九五)正月一日,則天太后加尊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二月十六日,令去“慈氏越古”之號。

基本介紹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乙未年(羊年
武周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萬歲登封元年

年表

改元證聖
延載二年(六九五)正月一日,則天太后加尊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二月十六日,令去“慈氏越古”之號。
明堂、天堂、大像被焚毀
證聖元年(六九五)正月十六日,僧懷義燒毀明堂、天堂及大像。初,明堂建成後,則天令懷義造夾寧大像,並於明堂之北建天堂置之。天堂構建之始,被風摧折,再造之,其廣袤僅亞於明堂,而大像小指猶容數十人。懷義督造,用材如糞土,則天聽任不問。日役勞工二萬人,採伐江嶺之木,數年間花費萬億,府藏為之耗竭。證聖元年正月十五日,又於明堂作無遮會,鑿地為坑,深五丈,結彩為宮殿,佛像皆於坑中引出,雲自地湧出。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雲懷義刺膝血為之。十六日,置大像於天津橋南,設齋。每次作無遮會,費用皆以萬億計。時御醫沈南璆得幸於則天,懷義寵衰不滿,夜乃燒天堂,延及明堂,大火熊熊,光照城中如晝,至天明,明堂、天堂皆為灰燼,大像亦裂為數百段。則天諱言之,推說工徒誤燒麻主而致火災。是年,又命懷義充使重建明堂、天堂,鑄九州鼎及十二(生肖)神。
韋什方等妖妄敗露
韋什方河內老尼等以妖妄惑眾,老尼自號淨光如來,能知未然;什方自言生於孫吳赤烏年間(二三八至二五一),能制長年藥。則天甚信重,賜什方武姓,延載元年(六九四)七月一日,又授什方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八月,什方乞還山,從之。及證聖元年(六九五)明堂起火,老尼入唁,則天怒曰:“既知未然,何以不言明堂之火?”斥還河內,弟子百餘人並逃散。或告老尼等烹宰宴樂,淫穢姦情,則天乃召尼及弟子還麟趾寺,令全部掩捕之,沒為官婢。什方知事敗露,自絞而死。
劉知几上疏
證聖元年(六九五),則天以明堂火災,下制求直言。獲嘉主簿劉知幾上疏言四事:一,近年赦令不息,甚或一年數赦,為善者不預恩光,作惡者獨承徼幸,以至違法不仁者有恃無恐,編戶寇攘為業,當官贓賄是求,皆指期天澤,釋罪獲免。願而今而後,節於赦免,使黎氓知禁,奸宄肅清。二,海內具僚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勛,緋服者眾於青衣,象板多於木笏,榮非因德舉,位非以才升,以至人不知何者為妍蚩,何者為美德。望自今以後,稍息私恩,使有善者逾效忠勤,無才者鹹知勉勵。三,今取士太廣,六品以下職事清官,猶土芥、沙礫,不加沙汰,將穢皇風。四,今牧伯遷代太速,既懷苟且之謀,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歲以上不可遷官,明察功過,尤甄賞罰。疏奏,則天頗嘉之。
誅薛懷義
證聖元年(六九五)二月四日,薛懷義被誅。懷義以形神偉壯得幸於則天太后,任白馬寺主,修明堂、天堂,率兵討伐東突厥,造《大雲經》,為武周革命功臣,勢傾一時,多行不法。後厭入宮,多居白馬寺,選有臂力白丁千人度為僧人。侍御史周矩疑其有異,請劾之,又言懷義不軌之狀,則天以此道人瘋病,不可苦問,僅流所度僧人於遠州。及證聖元年懷義毀明堂、天堂,則天猶不罪,仍令督工重建,懷義益驕恣,言多不順,則天乃惡之,令選宮人有力者百餘人防之,持懷義於瑤光殿前樹下,武攸寧率壯士毆殺之,送屍於白馬寺,焚之以造塔。
周允元
證聖元年(六九五)三月九日,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周允元卒。允元宇汝良,豫州安城(今河南原武縣東南)人。則天宴請宰相,令各述書傳中善語良言,允元曰:“恥其君不如堯、舜”,武三思劾其語有所指斥,則天日:“聞其言足以為誡,安得有過!”及死,則天作七言詩以誌哀悼,並親繕寫之。
改元天冊萬歲
證聖元年(六九五)九月九日,則天合祭天地於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改元天冊萬歲
突厥默啜請降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正月,則天以王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擊突厥。十月,東突厥後汗國可汗默啜遣使請降,則天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賜物絹五千段。
造莫高窟北大像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靈隱禪師與陰祖等造莫高窟北大像。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沙州敦煌縣(今甘肅敦煌縣)鳴沙山上。自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始建,歷北魏西魏北周,至武則天,已有窟室千餘。然最大之佛像,乃是年所造釋迦牟尼坐像(現編號為九十六號窟),高一百四十尺。
改元萬歲登封
天冊萬歲二年臘月(六九五)十一日,則天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十六日,制內外官三品以上通前賜爵二等,四品以下加兩階。洛州百姓免租稅二年,登封、告成縣免三年。
吐蕃進擾,復請和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七月,吐蕃攻臨洮(即洮州,今甘肅臨潭)。則天遣夏官尚書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總管討擊之。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一月十一日,又以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與孝傑共擊吐蕃。三月一日,孝傑、師德與吐蕃論欽陵、贊婆戰於素羅汗山,兵敗。孝傑免官為庶人,師德貶為原州員外司馬。九月,吐蕃遣使請和親,則天遣右武衛胄曹參軍郭元振往察之。吐蕃論欽陵請罷安西四鎮戍兵,求分西突厥十姓之地,並遣使隨元振入朝面陳。元振上疏,言吐蕃此請,允之,傷四夷之心,於國不利;拒之,吐蕃為邊患必深,宜以計緩之。可與之曰:唐遣兵戍四鎮,意在鎮撫四域,使吐蕃不得併力東侵。若吐蕃無東侵之志,當歸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唐則以西突厥五俟斤部歸吐蕃。如此,既塞吐蕃之口,又不絕其和親之望。欽陵若有乖違,吐蕃民即知咎在欽陵。吐蕃百姓疲於徭役,早願和親,國家宜歲發和親使往吐蕃,欽陵專制統兵不願歸,民怨之,則生亂,亂興則難侵大唐。則天以言之有理,如是復吐蕃之請。

大事

[1]正月,辛巳朔,太后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
[1]翻譯:正月,辛巳朔(初一),太后加尊號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為證聖
[2]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奏內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附會李昭德,不能匡正,欽望貶趙州,巨源貶麟州,景儉貶溱州,味道貶集州,元方貶綏州刺史。
[2]翻譯: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上奏說內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依附李昭德,不能糾正政事的過失。豆盧欽望被降職為趙州刺史,韋巨源被降職為麟州刺史,杜景儉被降職為溱州刺史,蘇味道被降職為集州刺史,陸元方被降職為綏州刺史。
[3]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於明堂北構天堂以貯之。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懷義用財如糞土,太后一聽之,無所問。每作無遮會,用錢萬緡;士女雲集,又散錢十車,使之爭拾,相蹈踐有死者。所在公私田宅,多為僧有。懷義頗厭入宮,多居白馬寺,所度力士為僧者滿千人。侍御史周矩疑有奸謀,固請按之。太后曰:“卿姑退,朕即令往。”矩至台,懷義亦至,乘馬就階而下,坦腹於床。矩召吏將按之,遽躍馬而去。矩具奏其狀,太后曰:“此道人病風,不足詰,所度僧,惟卿所處。”悉流遠州。遷矩天官員外郎。
[3]翻譯:當初,明堂已落成,太后命令和尚懷義用麻布夾縫製作大佛像,佛像的小指中就能容得下數十人,在明堂北面構築天堂用來貯存。天堂初造時被風吹倒,又重新再造,每天役使一萬人,採集木料於江河山嶺,數年之中,花費以萬億計算,國庫因此耗盡。和尚懷義花錢像糞土一樣,太后全都聽任他,不加過問。每次舉行無遮法會,用錢萬;等四方男女匯集,又散錢十車,讓他們爭相揀拾,有人因爭搶被踩死。各地的公私田宅,多數為和尚所有。和尚懷義不喜歡入宮,多數時間居住在白馬寺,他剃度千名身強力壯的人為僧。侍御史周矩懷疑他有奸謀,一再請求審查他。太后說:“你且回去,朕即命令他去你處。”周矩回到御史官署,和尚懷義也到,他就著台階下馬,露腹坐在椅子上。周矩召集手下吏卒將要審問他,他立即躍上馬飛馳而去。周矩上報他的行為,太后說:“這個道人患瘋病,不值得追問,他所剃度的僧人,任由你處理。”周矩將他們全部流放到邊遠州縣。升任周矩為天官員外郎。
乙未,作無遮會於明堂,鑿地為坑,深五丈,結彩為宮殿,佛像皆於坑中引出之,雲自地湧出。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雲懷義刺膝血為之。丙申,張像於天津橋南,設齋。時御醫沈南亦得幸於太后,懷義心慍,是夕,密燒天堂,延及明堂,火照城中如晝,比明皆盡,暴風裂血像為數百段。太后恥而諱之,但云內作工徒誤燒麻主,遂涉明堂。時方宴,左拾遺劉承慶請輟朝停以答天譴,太后將從之。姚曰:“昔成周宣榭,卜代愈隆;漢武建章,盛德彌永。今明堂布政之所,非宗廟也,不應自貶損。”太后乃御端門,觀如平日。命更造明堂、天堂,仍以懷義充使。又鑄銅為九州鼎及二十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翻譯:乙未(疑誤),太后作無遮法會明堂,挖地為坑,深五丈,結札彩綢作宮殿,佛像都從深坑中拉出,說是從地下湧出。又殺牛取血,用來畫大佛像,佛像的頭高二百尺,說是和尚懷義刺膝取血畫的。丙申(初八),在天津橋南邊張掛大佛像,擺上供神佛用的食品。當時御醫沈南也得到太后寵幸,和尚懷義對此心裡不高興,當晚秘密焚燒天堂,延燒到明堂,火光照得洛陽城中如同白晝,到天亮時天堂明堂全部燒光,狂風颳壞牛血畫的佛像斷成數百段。太后羞愧而不敢說明真象,只說是在天堂里幹活的工徒疏忽燒著麻布佛像,而延燒明堂。當時全城臣民正在聚飲,左拾遺劉承慶請求停止朝會和聚飲,以回答上天的譴責,太后準備接受。姚說:“從前周代成周城宣榭失火,占卜的結果是朝代更加興盛;漢武帝時柏梁台失火後再造建章宮盛德更加久遠。現在明堂只是發布政令的場所,並不是宗廟,不應自我貶抑。”太后於是登上端門,像平時一樣觀看臣民會飲。她命令重新建造明堂、天堂,仍然任命和尚懷義為主持建造的使者;又為九州各鑄一座銅鼎及十二屬相神,都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
先是,河內老尼晝食一麻一米,夜則烹宰宴樂,畜弟子百餘人,淫穢靡所不為。武什方自言能合長年藥,太后遣乘驛於嶺南採藥。及明堂火,尼入唁太后,太后怒叱之,曰:“汝常言能前知,何以不言明堂火?”因斥還河內,弟子及老胡等皆逃散。又有發其奸者,太后乃復召尼還麟趾寺,弟子畢集,敕給使掩捕,盡獲之,皆沒為官婢。什方還,至偃師,聞事露,自絞死。
翻譯:在這以前,河內老尼姑白天只食一點麻籽和一點米,晚上則屠宰烹調宴飲作樂,收養弟子一百多人,淫亂無所不為。武什方自稱能配製長生不老藥,太后派遣他乘驛車赴嶺南採藥。等到明堂火災,老尼姑入宮慰問太后,太后怒斥她,說:“你經常說能預知未來,何以不預言明堂火災?”因此驅逐她回河內,他的弟子及老胡人都逃散了。又有人告發她們的罪惡,太后便又召老尼姑返回麟趾寺,她的弟子們也聞訊全都回來,於是命令宦官出其不意逮捕她們,全部捕獲,都沒入官府為官婢。武什方從嶺南返回,至偃師時,聽說事情敗露,自己上吊而死。
庚子,以明堂火告廟,下制求直言。劉承慶上疏,以為:“火發既從麻主,後及總章,所營佛舍,恐勞無益,請罷之。又,明堂所以統和天人,一旦焚毀,臣下何心猶為宴!憂喜相爭,傷於情性。又,陛下垂制博訪,許陳至理,而左史張鼎以為今既火流王屋,彌顯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逄敏奏稱,彌勒成道時有天魔燒宮,七寶台須臾散壞,斯實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論。伏願陛下乾乾翼翼,無戾天人之心而興不急之役,則兆人蒙賴,福祿無窮。”
翻譯:庚子(疑誤),太后將明堂失火的事稟告太廟,並下令徵求直言。劉承慶上疏認為:“火既然從麻布佛像燒起,後延及明堂總章三室,可見所營建的佛舍恐徒勞無益,請停止營造。還有,明堂的作用是調和天與人的關係,一旦焚毀,大臣們還有什麼心思參加聚飲,憂愁和喜悅兩種心情相互爭鬥,有傷於人的性情。還有,陛下下令廣泛訪求,允許臣下陳述最根本的道理,而左史張鼎認為現在既然有火燒到帝王居住的地方,更顯出大周朝的祥瑞,通事舍人逄敏奏稱,彌勒佛成道時有天魔燒宮,七寶台頃刻散壞,這些實在是諂媚荒誕之言,不是君臣間正常的言論。懇請陛下自強不息,小心翼翼,不違反天理人心而興辦非急切的工程,則億萬百姓有所依靠,福祿無窮。”
獲嘉主簿彭城劉知幾表陳四事:其一,以為:“皇業權輿,天地開闢,嗣君即位,黎元更始,時則藉非常之慶以申再造之恩。今六合清宴而赦令不息,近則一年再降,遠則每歲無遺,至於違法悖禮之徒,無賴不仁之輩,編戶則寇攘為業,當官則贓賄是求。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澤,重陽之節,佇降皇恩,如其忖度,鹹果釋免。或有名垂結正,罪將斷決,竊行貨賄,方便規求,故致稽延,畢沾寬宥。用使俗多頑悖,時罕廉隅,為善者不預恩光,作惡者獨承徼幸。古語曰:‘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斯之謂也。望陛下而今而後,頗節於赦,使黎氓知禁,奸宄肅清。”其二,以為:“海內具僚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勛,至於朝野宴集,公私聚會,緋服眾於青衣。象板多於木笏;皆榮非德舉,位罕才升,不知何者為妍蚩,何者為美惡。臣望自今以後,稍息私恩,使有善者逾效忠勤,無才者鹹知勉勵。”其三,以為:“陛下臨朝踐極,取士太廣,六品以下職事清官,遂乃方之土芥,比之沙礫,若遂不加沙汰,臣恐有穢皇風。”其四,以為,“今之牧伯遷代太速,倏來忽往,蓬轉萍流,既懷苟且之謀,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歲以上不可遷官,仍明察功過,尤甄賞罰。”疏奏,太后頗嘉之。是時官爵易得而法網嚴峻,故人競為趨進而多陷刑戮,知幾乃著《思慎賦》以刺時見志焉。
翻譯:獲嘉縣主簿彭城劉知幾上表陳述四件事:其一,以為:“皇業起始,天地開闢,嗣君即位,百姓重新開始,當時則憑藉非常的喜慶以顯示使人重新獲得生命的恩惠,現在天下清靜安寧而赦令不斷發布,近來則一年中不止一次,前些時則每年都有。至於違法背禮的人,刁猾兇殘之徒,當百姓則以偷盜為業,當官則以貪贓索賄為目標。而元旦的朝會,期望皇帝的恩澤,重陽的節日,久立等待降皇恩,結果正如他們所揣測,全都獲得赦免。有人接近結案判定,刑罰將要執行,而私下賄賂,官吏乘機索取,以致判決拖延,終於獲寬容饒恕。這就使得社會上出現眾多頑劣逆亂之徒,而缺少行為、品性端正嚴肅的人,行善的人得不到皇恩,作惡的人卻獨自獲得意外的利益。古語說:‘小人的幸運,便是君子的不幸。’就是這個意思。希望陛下從今以後,適當節制赦令,使百姓知道禁令,為非作歹的人被肅清。”其二,以為:“海內任官九品以上的人,每年遇到發布赦令,必賜官階勛級,以至朝野宴會、公私聚會時,穿紅色衣服的官員多於穿青色衣服的官員,持象牙笏的多於執木笏的;他們的榮顯並非因品德高尚而獲得,他的官階很少是因為才能出眾而提升的,分不清什麼是美與醜,什麼是善與惡。我希望從今以後稍微停止以私意賞賜官階和勛級,使有才德的人更加忠誠勤奮,無才能的人都知道努力上進。”其三,以為:“陛下臨朝即帝位以來,取士太多,六品以下有具體職務、政事清閒的官吏,就像泥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像沙礫一樣數不清,如果不加以淘汰,恐怕要玷污君主的教化。”其四,以為:“現在州郡官吏更換調動太快,忽來忽往,像蓬草和浮萍一樣流轉不定,他們既懷著得過且過的打算,哪裡還有心思搞奉公守法的政事。希望今後刺史在任不到三年以上不能調動,同時認真考察他們的功過,尤其要嚴明賞罰。”奏疏上達後,太后很讚賞。當時官爵容易得到而法網嚴峻,所以人們爭著求取官爵而多陷身刑罰甚至被殺,劉知幾便著《思慎賦》以諷刺時俗,表明自己的志趣。
[4]丙午,以王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擊突厥。
翻譯:[4]丙午(二十六日),朝廷任命王孝傑朔方道行軍總管,進攻突厥
[5]春,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翻譯:[5]春季,二月,己酉朔(初一),出現日食。
[6]僧懷義益驕恣,太后惡之。既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順;太后密選宮人有力者百餘人以防之。壬子,執之於瑤光殿前樹下,使建昌王武攸寧帥壯士毆殺之,送屍白馬寺,焚之以造塔。
翻譯:[6]和尚薛懷義日益驕傲放縱,太后武則天因此憎恨他。他焚燒明堂後,內心不安,言語多不恭順;太后秘密挑選一百多名身強力壯的宮女以防備他。壬子(初四),在瑤光殿前樹下將他逮捕,讓建昌王武攸寧率領壯士將他打死,把屍體送往白馬寺,焚屍造塔。
[7]甲子,太后去“慈氏越古”之號。
翻譯:[7]甲子(十六日),太后除去“慈氏越古”的稱號。
[8]三月,丙辰,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薨。
翻譯:[8]三月,丙辰(初九),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去世。
[9]夏,四月,天樞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太后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9]夏季,四月,朝廷鑄造天樞柱完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柱身八面,每面寬五尺。大柱下面是一座鐵山,周邊長一百七十尺,環繞鐵山的是銅做的蟠龍和麒麟;柱頂上鑄一個騰雲形的承露盤,直徑三丈,四個龍人站在盤上捧火珠,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型,武三思撰文,天樞上刻百官和四夷首領的姓名,太后親自書寫匾額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10]秋,七月,辛酉,吐蕃寇臨洮,以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之。
[10]秋季,七月,辛酉(十五日),吐蕃侵擾臨洮,朝廷任命王孝傑為蕭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他們。
[11]九月,甲寅,太后合祭天地於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赦天下,改元。
[11]九月,甲寅(初九),太后合祭天地於南郊,加尊號為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12]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請降,太后喜,冊授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12]冬季,十月,突厥阿史那默啜派遣使者向唐朝請降,太后高興,封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