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官名。該名始於東晉,主要掌詔命及呈奏案章等事。

歷史沿革,引證解釋,

歷史沿革

通事舍人,在秦漢為謁者之職,掌賓贊受事,隸於光祿勛。晉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隸於中書。東晉稱通事舍人,掌呈遞奏章,傳達詔命。後改稱中書通事舍人,直接參預政務的處理。梁以後又改稱中書舍人。隋初沿北齊之制置謁者台,罷謁者官,置通事舍人十六人,承旨宣傳。唐代改為通事舍人。於中書省置十六人,並從六品上,稱中書通事舍人;復於太子右春坊也置八人,並正七品下,稱太子通事舍人,分別掌管皇帝與太子的朝見引納、殿廷通奏等事。

引證解釋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下赦》:“樓上以紅綿索通門下一彩樓,上有金鳳銜赦而下,至彩樓上,而通事舍人得赦宣讀。”
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聞其名,差一個通事舍人姓 裴 名 晤 ,馳驛到 恆州 來迎。”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