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年(公元670年)

670年

公元670年一般指本詞條

670年是指中國紀年670年,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鹹亨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70年
  • 釋意:中國紀年670年
  • 皇帝:唐高宗
  • 事件:改元鹹亨
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改元鹹亨
總章三年(六七0)三月一日,因大旱,赦天下,改元鹹亨。
徐齊聃在世
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人,世居馮翊(今陝西大荔縣)。八歲能文,舉弘文生。歷任曹王府參軍、潞王府文學、崇文館學士、桃林令、沛王侍讀、西台舍人。鹹亨初(六七0),詔突厥酋長子弟侍東宮,齊聃上疏言皇太子左右應引文學端良之士,不可以戎狄邊夷之人入侍。又奏長孫無忌乃高宗外祖,不可以子孫之罪毀其先廟。高宗皆納之,並詔復無蘄忌之官。齊聃擅長文誥,高宗愛其文,令侍皇太子及諸王屬文,因泄禁中機密,貶蘄州司馬,流欽州(今廣西欽州以北)。及卒,年四十四。
罷安西四鎮
鹹亨元年(六七0),吐蕃興盛,四月,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與于闐聯合攻陷龜茲撥換城(今新疆溫宿)。時安西都護府統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個軍鎮,治所在龜茲,既陷,罷安西四鎮。至此,唐在西域的統治開始動搖,吐谷渾、鄯善、且末之地,正式為吐蕃所據。
唐軍敗於大非川
吐蕃既陷安西四鎮,唐廷決定軍事還擊。鹹亨元年(六七0)四月九日,唐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率十餘萬人討吐蕃,且援吐谷渾還故地。邏娑乃吐蕃首都(今拉薩),唐軍直指吐蕃心臟。八月,唐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曠原),將進烏海,仁貴以烏海險遠,軍行艱難,輜重難以隨軍前進,留待封等二萬人及輜重於大非嶺上,囑其築兩柵,圍輜重,待先遣軍襲取烏海後再匯合。仁貴率輕銳部隊倍道兼行,趁吐蕃不備,敗其於河口,進屯烏海。待封本與仁貴官位相等,此次出征為仁貴之副,恥居其下,不聽指揮,率兵士輜重隨跟其後,半途遇吐蕃二十餘萬人,戰而大敗,輜重盡失。仁貴無後援,只得退守大非川。吐蕃相論欽陵率兵四十餘萬擊之,唐兵大敗,死傷略盡。仁貴、待封、阿史那道真與欽陵約和,僅以身還。高宗令大司憲樂彥瑋至軍中查敗狀,械送京師,三人免死除名。唐軍之敗,將帥不和系原因之一,但主因是兩方力量懸殊太大,吐蕃兵力三倍於唐兵唐軍孤軍深入,運輸艱難,地形不熟,故有此敗。九月,唐又以左相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出擊吐蕃,後以恪卒,乃班師。
吐谷渾復國未成
吐谷渾龍朔三年(六六三)國滅內附,其後,總章二年(六六九)九月,唐高宗召宰相姜恪、閻立本、將軍契苾何力等議徙吐谷渾部落於涼州南山(今甘肅境內),或言宜先發兵擊吐蕃,以防吐蕃侵暴,使吐谷渾不能自存;立本以去歲欠收,民飢,不宜興師,反對出兵,議而不決,不果徙。鹹亨元年(六七0),吐蕃陷安西四鎮四月,唐發兵討吐蕃,乃兼送吐谷渾還青海故地。然唐軍戰而大敗,吐蕃盡占吐谷渾之地,吐谷渾復國未成,可汗慕容諾曷缽率親近數千帳再次內附。
唐再平高麗
唐滅高麗,以安東都護府統轄其地。高麗民不滿唐朝統治,鹹亨元年(六七0),爆發大規模反抗鬥爭,時間長達四年,新羅亦參與戰爭。是年四月,高麗酋長劍牟岑率眾反,立原高麗王高藏外孫安舜為王。唐派左監門大將軍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為燕山道行軍總管討伐安舜,又遣司平太常伯楊昉綏納高麗亡余。安舜懼,殺劍牟岑,逃奔新羅。二年(六七一)七月,高侃破高麗餘眾於安市城。三年(六七二)十二月,雙方又在白水山(即泉山)激戰,唐兵獲勝。新羅遣兵來救高麗,唐兵擊破之,生俘新羅援兵二千。四年(六七三)閏五月,李謹行於瓠蘆河之西又破高麗兵,俘獲數千人,高麗餘眾皆逃奔新羅。謹行妻劉氏先留守伐奴城,高麗引靺鞨攻之,劉氏擐甲帥眾堅守此城,高麗久攻不下,退兵。四年之戰,唐軍獲勝。
詔營孔廟及學館
鹹亨元年(六七0)五月,詔諸州、縣孔子廟及學館或遭破壞,或未建者,有司應立即營建修繕,使百姓有學習和祭奠先師之所。
聽收養男女
鹹亨元年(六七0),天下災荒頻仍。去歲水旱天災,四十餘州乏食,今歲又四十餘州大旱及霜蟲,百姓飢乏困頓。唐廷令百姓往諸州逐食。十月,又令雍、同、華州貧困之家,年十五以下不能存活者,聽任人收養為男女,供收養人驅使役用。然規定不得作為奴婢。至鹹亨四年(673)正月七日,乃下詔鹹亨初收養為男女及驅使者,可按所費衣食價值酬還主家,放還本處。
官名復舊
鹹亨元年(六七0)十月二十七日詔,龍朔二年(六六二)二月所改百官之名仍復其舊。東台復為門下省,西台復為中書省等。
鹹亨元年(六七0),趙仁本卒。仁本陝州河北(今山西平陸縣)人。隋末任官,貞觀中累轉殿中侍御史。仁本善記憶,遇詔敕,手寫速記,臨事亦皆暗記,時人為之嘆服。曾有敕差一御史任遠使,同列皆託辭不行,仁本以食君之祿,當為君效死力,雖跋涉艱險,亦不能有所辭,主動請行。既行,處事稱旨,擢吏部員外郎。乾封中(六六六至六六七)歷遷東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太子右中護兼正諫大夫,司列少常伯。時許敬宗為右相,欲用親信,有所請託,仁本皆拒之。敬宗因此懷恨,鹹亨元年(六七0),轉仁本左肅機,罷知政事,乃卒。仁本曾充使檢校四部群書。任詳刑少卿時撰《法例》三卷,作為斷案準則。高宗後以煩文不便廢之。
承慶字子余,幽州涿(今北京)人,美風儀,博學有才幹。少襲父爵,為范陽郡公。歷官秦州參軍、考功員外郎、民部侍郎。太宗問歷代戶口之數,承慶敘夏商迄周隋,引據該詳,太宗嗟賞。後兼檢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選、雍州別駕、尚書左丞。永徽初(六五0),為人構陷,出為外官。顯慶四年(六五九),以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度支失當,免為潤州刺史,遷雍州長史,加銀青光祿大夫。總章二年(六六九)任刑部尚書,致仕。鹹亨元年(六七0)卒。承慶掌典選,考內外官,有一官督運糧米,遭風暴,漕舟沉沒。承慶考曰:“監運損糧,考中下”,其人容色自如。改為“非力所及,考中中”,其人既無喜容,亦無愧詞。承慶重其雅量,又改為:“寵辱不驚,考中上”。
張文收卒
鹹亨元年(六七0),張文收卒。文收貝州武城(今山東)人,文瓘從父弟。錄善音律,曾以蕭吉《樂譜》未詳,博採群言及考歷代沿革,裁竹為十二律吹之,盡備旋宮之義。太宗時召入太常寺,與太常少卿祖孝孫參定雅樂,行用於世。太樂有十二古鐘,隋惟用七鐘,另五鐘設而不擊,俗稱啞鐘。文收吹律調之,十二鐘皆用。以功授協律郎。貞觀十一年(六三七),文收表請釐正太樂,太宗以天下喪亂,雖改音律而樂不和;天下太平,則音律自然調和,無須更改,故不依其請。文收以孝孫《十二和》(即《大唐雅樂》)之制不完備,與起居郎呂才考正律呂,葉其聲音,樂曲遂備。十四年(六四0,一說高宗即位之後),制《景雲河清樂》,又名《燕樂》,以玉磬、方響等二十來種樂器奏之,編成舞蹈。鹹亨元年(六七0)遷太子率更令。有《新樂書》十二卷。
李淳風在世
淳風岐州雍(今陝西鳳翔)人。父播,隋時棄官為道士。自號黃冠子,頗有文學,注《老子》、撰《方誌圖》。淳風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歷算、陰陽之學。歷官將士郎直太史局、承務郎、太常博士、太史丞、太史令、秘閣郎中。因修國史有功,封昌樂縣男。淳風貞觀初與傅仁均爭論《戊寅歷》之失,上疏言十八事,見納七事。七年(六三三),造成渾天黃道儀,於古代渾儀六合儀和四游之間加三辰儀,使渾儀變成表里三重。三辰儀由黃道環、白道環、赤道環相交構成,黃道環測太陽位置,白道環測月球位置,赤道環測恆星位置,三辰儀可繞極軸在六合儀中旋轉,四游儀可在三辰儀中旋轉,以便直接觀測日月星辰在各自軌道上的視運動。淳風撰《法象志》七卷,講述所制渾儀結構及使用方法,並總結分析歷代渾儀得失,介紹當時尚存的北魏斛蘭所造鐵渾儀。顯慶(六五六至六六一)後撰成《乙巳占》,分類彙編唐以前數十種星占之書,內容涉及星占、天文、氣象等,現存於世。所撰《麟德歷》,麟德二年(六六五)頒行於世。又撰《晉書》、《隋書》兩書中《天文》、《律歷》、《五行志》,《文思博要》及《典章文物志》、《秘閣錄》,並演繹《齊民要術》等凡十餘部。以《五曹》、《孫子》十部算經理多舛駁,與國子監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貞儒受詔注之,於國學行用。鹹亨後乃卒,年六十九。

通鑑記載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鹹亨元年(庚午,公元六七零年)
春,正月,丁丑,右相劉仁軌請致仕;許之。
三月,甲戌朔,以旱,赦天下,改元。
丁丑,改蓬萊宮為含元宮。
壬辰,太子少師許敬宗請致仁;許之。
敕突厥酋長子弟事東宮。西台舍人徐齊聃上疏,以為:“皇太子當引文學端良之士置左右,豈可使戎狄醜類入侍軒闥!”又奏:“齊獻公即陛下外祖,雖子孫有犯,豈應上延祖禰!今周忠孝公廟甚修,而齊獻公廟毀廢,不審陛下何以垂示海內,彰孝理之風!”上皆從之。齊聃,充容之弟也。
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與于闐襲龜茲撥換城,陷之。罷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辛亥,以右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副之,以討吐蕃,且援送吐谷渾還故地。
庚午,上幸九成宮。
高麗酋長劍牟岑反,立高藏外孫安舜為主。以左監門大將軍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發兵討之,安舜殺劍牟岑,奔新羅。
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丁巳,車駕還京師。
郭待封先與薛仁貴並列,及征吐蕃,恥居其下,仁貴所言,待封多違之。軍至大非川,將趣烏海,仁貴曰:“烏海險遠,軍行甚難,輜重自隨,難以趨利;宜留二萬人,為兩柵於大非嶺上,輜重悉置柵內,吾屬帥輕銳,倍道兼行,掩其未備,破之必矣。”仁貴帥所部前行,擊吐蕃於河口,大破之,斬獲甚眾,進屯烏海以俟待封。待封不用仁貴策,將輜重徐進,未至烏海,遇吐蕃二十餘萬,待封軍大敗,還走,悉棄輜重。仁貴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論欽陵將兵四十餘萬就擊之,唐兵大敗,死傷略盡。仁貴、待封與阿史那道真並脫身免,與欽陵約和而還。敕大司憲樂彥瑋即軍中按其敗狀,械送京師,三人皆免死除名。
欽陵,祿東贊之子也,與弟贊婆、悉多於、勃論皆有才略。祿東贊卒,欽陵代之秉政,三弟將兵居外,鄰國畏之。
關中旱,飢。九月,丁丑,詔以明年正月幸東都。
甲申,皇后母魯國忠烈夫人楊氏卒,敕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婦並詣宅吊哭。
閨月,癸卯,皇后以久旱,請避位;不許。
壬子,加贈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彠為太尉、太原王,夫人為王妃。
甲寅,以左相姜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以御吐蕃。
冬,十月,乙未,太子右中護、同東西台三品趙仁本為左肅機,罷政事。
庚寅,詔官名皆復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