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伐曹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70年,戎人伐曹而擁立公子赤(曹僖公)即位,曹羈奔陳。
基本介紹
- 名稱:戎伐曹之戰
- 地點:陶丘
- 時間:前670年
- 參戰方:戎、曹
- 結果:戎勝曹敗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影響分析,史書記載,交戰雙方,曹國,戎國,
歷史背景
春秋時期,在曹國西部存有戎人部族(今山東曹縣西北)。戎曹毗鄰,地域相近,交往密切。曹莊公曾娶戎女為妃,生公子赤,常居戎地。
戰爭過程
曹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年),冬季,曹莊公逝世,公子羈即位,戎人不服。此時公子赤在戎地,想歸國爭位。
曹釐公元年(公元前670年),戎人伐曹,公子羈逃亡陳國(今河南淮陽)。公子赤即位,是為曹僖公。
影響分析
戎人伐曹,可以看出戎人的勢力已經逐步壯大,甚至開始干涉中原國家的內政,即行“廢立”之事,這本應該是周王室或諸侯霸主該做的事情。
史書記載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春,葬曹莊公。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於曹。
交戰雙方
曹國
曹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武王弟叔振鐸封國,都城陶丘(今山東定陶),約今山東省菏澤市、聊城市南部,以及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台前一部分。
曹國之域“襟帶河濟,扼控魯宋”,居於要衝,諸侯四通,成為諸侯各國往來必經之地。陶丘是春秋戰國時期“天下之中”,全國性經濟大都會。
西周時期,曹國與魯國共守王朝東土,起過重要作用。春秋時期,曹國與周圍的強國相比,國力相對較弱,但還是除“春秋五霸”之外曹國還是較強大的國家。
春秋時期,曹國成為晉楚爭霸的對象之一。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落難時經過曹國,受到曹共公的無禮對待。公元前631年,晉楚城濮之戰(今山東鄄城西南),晉國伐曹、衛救宋,曹共公被俘虜。楚國失利後,曹國聽命於晉國。
春秋晚期,曹伯陽繼位,好田戈之事,離晉侵宋。公元前487年,宋景公乘機攻曹,晉國沒有派兵救援,曹伯陽被殺,曹國滅亡。曹國曆26世,立國636年。
戎國
戎國,即有娀氏,古國名,己氏之戎所建。出自上古東夷太皞(伏羲氏)之後已氏族。西周初封戎國,在今山東省曹縣北部。在姜太公立國之後,為齊國附庸。
戎國在濟水附近,曹、宋、衛、魯之間的狹長地帶,今山東曹縣西北有戎城(今安陵堌堆遺址),東部有戎國楚丘邑(今梁堌堆遺址),東南有戎國已氏邑(今西漢已氏縣遺址),東北古營集,營是戎的訛音,即古戎集,也是戎人居住之地。春秋初期今曹縣北部由西至東皆為戎地。
戎國為已氏之戎,魯西之戎,太皞伏羲氏之後,非戎狄之戎。夏代為有娀(仍)氏部落,都城在今山東濟寧。《史記·殷本紀》云:“桀敗於有娀之墟。”商周之際,有娀氏部落西遷至今山東曹縣北部建立戎國。
春秋魯哀公十七年(前478),衛莊公嘗翦滅戎州,則戎地並於衛,為戎州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