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8年

公元508年

公元508年,春,正月,魏潁川太守王神念來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508年
  • 紀年戊子年(鼠年
  • 國內大事:北魏,南朝等
  • 所屬類別:歷史
紀年,大事,國內大事,國外大事,

紀年

戊子年(鼠年
北魏正始五年,永平元年
柔然始平三年,建昌元年
元愉建平元年

大事

國內大事

(1)春,正月,魏潁川太守王神念來奔。
(1)春季,正月,北魏潁川太守王神念來投奔梁朝。
(2)壬子,以衛尉吳平侯兼領軍將軍
(2)壬子(二十八日),梁朝任命衛尉吳平侯蕭兼領軍將軍
(3)詔吏部尚書徐勉定百官九品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二月,乙丑,增置鎮、衛將軍以下為十品,凡二十四班;不登十品,別有八班。又置施外國將軍二十四班,凡一百九號。
(3)武帝詔令吏部尚書徐勉定百官九品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二月乙丑(十一日),增置鎮、衛將軍以下為十品,一共二十四班;不入十品之內的,另有八班。又設定用於外國的將軍二十四班,一共一百零九號。
(4)庚午,詔置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掌搜薦。
(4)庚午(十六日),武帝詔令設定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門掌管搜求人才向上舉薦。
(5)乙亥,以南兗州刺史呂僧珍領軍將軍。領軍掌內外兵要,宋孝建以來,制局用事,與領軍分兵權,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領軍拱手而已。及吳平侯在職峻切。官曹肅然。制局監皆近幸,頗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丙子,出為雍州刺史。
(5)乙亥(二十一日),梁朝任命南兗州刺史呂僧珍領軍將軍。領軍掌握內外兵權,但自從宋孝建年間以來,制局專權,與領軍分享兵權,典事以上皆得呈奏,而領軍則大權旁落,無所事事。到了吳平侯蕭但任領軍一職時,由於他認真負責,執法嚴厲,所以官曹肅然而聽命。制局監們都是皇帝的寵幸,很受不了蕭的那一套,因此蕭不能久留於朝廷之中,丙子(二十二日),出任雍州刺史。
(6)三月,戊子,魏皇子昌卒,侍御師王顯失於療治,時人皆以為承高肇之意也。
(6)三月戊子(初五),北魏皇子元昌去世,侍御師王顯療治有失,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是秉承了高肇的旨意而行事的。
(7)夏,四月,乙卯,皇太子納妃,大赦。
(7)夏季,四月乙卯(初二),梁朝皇太子納妃子,大赦天下。
(8)五月,己亥,詔復置宗正、太僕、大匠、鴻臚,又增太府、太舟,仍先為十二卿
(8)五月己亥(十七日),武帝又設定宗正、太僕、大匠、鴻臚,並增設太府、太舟,加上原先的共為十二卿
(9)癸卯,以安成王秀為荊州刺史。先是,巴陵馬營蠻緣江為寇,州郡不能討,秀遣防文熾帥眾燔其林木,蠻失其險,州境無寇。
(9)癸卯(二十一日),梁朝任命安成王蕭秀為荊州刺史。原先,巴陵的馬營蠻沿長江為寇,州郡無法討平,蕭秀派遣防文熾率領一幫人馬燒掉了江邊的林木,蠻子失去了天險,無所依賴,故不敢再出來搶,從此州境內無有寇患。
(10)秋,七月,甲午,魏立高貴嬪為皇后。尚書令高肇益貴重用事。肇多變更先朝舊制,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群臣宗室皆卑下之,唯度支尚書元匡與肇抗稀,先自造棺置聽事,欲輿棺詣闕論肇罪惡,自殺以切諫;肇聞而惡之。會匡與太常劉芳議權量事,肇主芳議,匡遂與肇喧競,表肇指鹿為馬。御史中尉王顯奏彈匡誣毀宰相,有司處匡死刑;詔恕死,降為光祿大夫。
(10)秋季,七月甲午(十三日),北魏立高貴嬪為皇后。沿書令高肇因此越發貴重而專權了。高肇變更了許多先朝的舊制度,減削封秩,抑黜功勳之臣,因此而怨聲載道。群臣宗室都俯首聽命於高肇,唯有度支尚書元匡同高肇抗衡,他先自己做了一副棺材置於聽事之處,準備用車把棺材裝上運到殿上去講論高肇的罪惡,然後自殺以對皇上進行死諫。高肇知道之後非常憎恨元匡,恰遇元匡與太常劉芳議定度量衡之事,高肇同意劉芳的意見,元匡便同高肇爭執崐吵鬧,把高肇比作是指鹿為馬的趙高御史中尉王顯在奏章中彈劾元匡詆毀宰相高肇,有關部門判處元匡死刑。皇上詔令恕免元匡不死,降為光祿大夫。
(11)八月,癸丑,竟陵壯公曹景宗卒。
(11)八月癸丑(初二),競陵壯公曹景宗去世。
(12)初,魏主為京兆王愉納於後之妹為妃,愉不愛,愛妾李氏,生子寶月。於後召李氏入宮,棰之。愉驕奢貪縱,所為多不法。帝召愉入禁中推按,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愉自以年長,而勢位不及二弟,潛懷愧恨。又,身與妾屢被頓辱,高肇數譖愉兄弟,愉不勝忿;癸亥,殺長史羊靈引、司馬李遵,詐稱得清河王懌密疏,雲“高肇弒逆”。遂為壇於信都之南,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平,立李氏為皇后。法曹參軍崔伯驥不從,愉殺之。在北州鎮皆疑魏朝有變,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具以狀告之,州鎮乃安。乙丑,魏以尚書李平為都督北討諸軍、行冀州事以討愉。平,崇之從父弟也。
(12)起初,北魏宣武帝為京兆王元愉納於皇后的妹妹為妃子,元愉不喜愛她,而喜愛妾李氏,生下兒子寶月。於皇后把李氏召入宮中,用棒打她。元愉驕奢貪縱,所做的大多是不法之事。宣武帝把元愉召入宮中詢問調查,打了他五十大棍,讓他出任冀州刺史。元愉自以為年長,但權勢位置都比不上兩個弟弟,因此心中暗懷愧恨。同時,由於自己和妾屢次被侮辱,高肇又數次讒言陷害自己兄弟三人,所以元愉內心不勝忿恨;癸亥(十二日),元愉殺了長史羊靈引、司馬李遵,假稱獲得清河王元懌的秘密報告,報告中有“高肇弒君叛逆”之言。於是,元愉就在信都的南郊築壇祭天,登上了皇帝位,發出大赦令,改年號建平,並且立李氏為皇后。法曹參軍崔伯驥不順從,元愉就殺了他。冀州之北的州鎮都懷疑北魏朝廷有變故,定州刺史安樂王元詮把真實情況一一告訴他們,各州鎮才安心了。乙丑(十四日),北魏使命尚書李平為都督北討諸軍、行冀州事,讓他去討伐元愉。李平是李崇叔父的弟弟。
(13)丁卯,魏大赦,改元永平
(13)丁卯(十六日),北魏大赦天下,改年號永平
(14)魏京兆王愉遣使說平原太守清河房亮,亮斬其使;愉遣其將張靈和擊之,為亮所敗。李平軍至經縣,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營,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自定。九月,辛巳朔,愉逆戰於城南草橋,平奮擊,大破之,愉脫身走入城,平進圍之。壬辰,安樂王詮破愉兵於城北。
(14)北魏京兆王元愉派遣使者去遊說平原太守清河人房亮,房亮斬了來使;元愉派遣他的將領張靈和去攻打房亮,被房亮打敗。李平的軍隊到了經縣,各路軍隊匯集一起,夜間,有數千名蠻兵來衝擊李平的營地,飛箭射到了李平的帳內,但是李平堅臥不動,不一會兒就自行平定下來了。九月辛巳朔(初一),元愉在城南草橋迎戰李平,李平奮力攻擊,大敗敵軍,元愉脫身而逃入城中,李平進軍圍城。壬辰(十二日),安樂王元詮在城北打敗了元愉的軍隊。
(15)癸巳,立皇子績為南康王
(15)癸巳(十三日),梁朝立皇子蕭績為南康王。
(16)魏高后之立也,彭城武宣王勰固諫,魏主不聽。高肇由是怨之,數譖勰於魏主,魏主不之信。勰薦其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愉之反,脅僧固與之同,肇因誣勰北與愉通,南招蠻賊。彭城郎中令魏偃、前防閣高祖珍希肇提擢,構成其事。肇令侍中元暉以聞,暉不從,又令左衛元珍言之。帝以問暉,暉明勰不然;又以問肇,肇引魏偃、高祖珍為證,帝乃信之。戊戌,召勰及高陽王雍、廣陽王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高肇俱入宴。勰妃李氏方產,固辭不赴。中使相繼召之,不得已,與妃決而登車。入東掖門,度小橋,牛不肯進,擊之良久,更有使者責勰來遲,乃去牛,人挽而進。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別所訊息。俄而元珍引武士齎毒酒而至,勰曰:“吾無罪,願一見至尊,死無恨!”元珍曰:至尊何可復見!”勰曰:“至尊聖明,不應無事殺我,乞與告者一對曲直!”武士以刀鈽築之,勰大言曰:“冤哉,皇天!忠而見殺。”武士又築之,勰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向晨,以褥裹屍載歸其第,雲王因醉而薨。李妃號哭大言曰:“高肇枉理殺人,天道有靈,汝安得良死!”魏主舉哀於東堂,贈官、葬禮皆優厚加等。在朝貴賤,莫不喪氣,行路士女皆流涕曰:“高令公枉殺賢王。”由是中外惡之益甚。
(16)北魏立高皇后之時,彭城武宣王元勰再三勸諫不可,宣武帝不聽。高肇由此而怨恨元勰,數次在宣武帝面前進讒言詆毀元勰,宣武帝不聽信。元勰崐推薦自己的舅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元愉反叛,脅迫潘僧固與他同夥,高肇因此而誣告元勰北與元愉勾結相通,南招蠻賊。彭城武宣王元勰手下的郎中令魏偃、原先的防閣高祖珍希望高肇提拔他們,就與高肇勾結一起陷害元勰。高肇命令侍中元暉上報宣武帝,元暉不從,又命令左衛元珍去報告了。宣武帝就此事詢問元暉,元暉說明元勰不會如此;宣武帝又以此事問高肇,高肇叫來魏偃和高祖珍作證,宣武帝就相信了高肇的誣陷。戊戌(十八日),宣武帝召元勰以及高陽王元雍、廣陽王元嘉、清河王元懌、廣平王元懷、高肇一起入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正在生產,因此他再三推辭不去赴宴。中使相繼而來宣召,元勰萬不得已,只好與李氏訣別,然後登車而去,進入東掖門,過小橋,拉車的牛不肯向前,打了它很久還是不向前邁進,又有使者責備元勰來的遲了,於是只好去掉牛,由人把車拉進去。宴會在宮中舉行,到了夜間,全都喝醉了,宣武帝令他們各就方便之處休息。不一會兒,元珍帶著武士送毒酒來了,元勰說:“我沒有罪,希望能一見聖上,死而元恨!”元珍說:“聖上怎么可以復見呢?”元勰說:“皇上對明,不應該沒有事就把我殺掉,乞求與誣告我的人當面對質!”武士用刀環向元勰的臉上打去,元勰大聲呼喊道:“冤枉啊!老天爺!我如此忠心反而被殺!”武士又打,元勰只好飲喝毒酒,武士上前殺了元勰,天亮之後,用褥子裹了屍體裝在車上送回他的府第,聲稱大王因酒醉而死去。李妃放聲大哭,高聲喊道:“高肇冤枉殺人,傷天害理,老天爺有靈,你怎么能得到好死呢?”宣武帝在東堂為元勰舉哀,贈官和葬禮莫不優厚加倍。朝廷之內的大小官員,無不喪氣嘆息,行路男女都流著眼淚說:“高令公冤枉地殺害了賢德的彭城王。”從此朝廷內外對高肇更加憎恨得厲害了。
京兆王愉不能守信都,癸卯,燒門,攜李氏及其四子從百餘騎突走。李平入信都。斬愉所置冀州牧韋超等,遣統軍叔孫頭追執愉,置信都,以聞。群臣請誅愉,魏主不許,命鎖送洛陽,申以家人之訓。行至野王,高肇密使人殺之。諸子至洛,魏主皆赦之。
京兆王元愉不能守住信都,於癸卯(二十三日)之日,燒掉城門,攜帶著李氏以及四個兒子,在一百多名騎兵的護送下突圍而逃。李平進入信都,斬了元愉所設定的冀州牧韋超等人,派遣統軍叔孫頭去追捕元愉,抓住了他,押在信都,並報告朝廷。群臣們請求誅殺元愉,宣武帝不同意,命令把他鎖住送來洛陽,要以家法來訓責他。當元愉走到野王之時,高肇秘密派人殺掉了他。元愉的幾個兒子到了洛陽,宣武帝全赦免了他們。
魏主將屠李氏,中書令崔光諫曰:“李氏方妊,刑至刳胎,乃桀、紂所為,酷而非法。請俟產畢,然後行刑。”從之。
北魏宣武帝要殺李氏,中書令崔光勸諫說:“李氏正在懷孕,刳胎之刑,乃是桀、紂所為,太殘酷而不合法。請等她產畢,然後再行刑。”宣武帝聽從了崔光的意見。
李平捕愉餘黨千餘人,將盡殺之,錄事參軍高顥曰:“此皆脅從,前既許之原免矣,宜為表陳。”平從之,皆得免死。顥,之孫也。
李平拘捕了元愉的餘黨一千多人,將要全部殺掉,錄事參軍高顥說:“這些人都是脅從,前頭既然已經許諾免他們不死,就應該上表說明情況。”李平聽從了高顥的意見,因此這些人都得以免死。高顥是高的孫子。
濟州刺史高植帥州軍擊愉,有功當封,植不受,曰:“家荷重恩,為國致效,乃其常節,何敢求賞!”植,肇之子也。
濟洲刺史高植率領州軍攻打元愉,有功勞,應當加封,但是高植不接受,說:“我家承受朝廷重恩,為國家致身而效死,乃是應盡的大節,那裡還敢求賞呢?”高植是高肇的兒子。
加李平散騎常侍。高肇及中尉王顯素惡平,顯彈平在冀州陷截官口,肇奏除平名。
李平被提為散騎常侍。高肇以及中尉王顯向來忌恨李平,王顯就彈劾李平在冀州偷偷地截留叛黨男女而不輸入官府為奴,高肇上奏把李平從朝廷中除名。
初,顯祖之世,柔然萬餘口降魏,置之高平薄骨律二鎮,及太和之末,叛走略盡,唯千餘戶在。太中大夫王通請徙置淮北以絕其叛,詔太僕卿楊椿持節往徙之,椿上言:“先朝處之邊徼,所以招附殊俗,且別異華、戎也。今新附之戶甚眾,若舊者見徙,新者必不自安,是驅之使叛也。且此屬衣毛食肉,崐樂冬便寒,南土濕熱,往必殲盡。進失歸附之心,退無藩衛之益,置之中夏,或生後患,非良策也。”不從,遂徙於濟州,緣河處之。及京兆王愉之亂,皆浮河赴愉,所在抄掠,如椿之言。
當初,在獻文帝之世,柔然國有一萬多戶投降北魏,被安置在高平、薄骨律二鎮,到了太和末期,差不多叛逃貽盡,僅剩下了一千餘戶。太中大夫王通請示要把這些柔然人遷置到淮北去,以便使他們再也無法叛逃,朝廷詔令太僕卿楊椿持節牌去那裡負責遷移他們,楊椿上表說:“先朝之所以把這些柔然人安置在邊境之地,是為了招附異族,並且區別漢、戎。現在,新歸附的人口特別多,如果他們見過去歸附的人被遷移,必定不能自安,這是驅趕著讓他們叛逃。而且,這些人衣毛食肉,喜歡冬天不怕寒冷,南方氣候潮濕悶熱,把他們遷到那裡去,一定會使他們全部病死。這事如果實行的話,不但會失去境外的歸附之心,而且也失去讓他們在邊地衛護的益處,再說把他們安置在中夏,或許會生後患,所以並非是良策。”建議不被採納,於是這些柔然人就被遷移到濟州,讓他們沿黃河邊居住。京兆王元愉叛亂之時,這些人都渡過黃河投奔元愉,一路搶劫掠奪,正如楊椿所預料的那樣。
(17)庚子,魏郢州司馬彭珍等叛魏,潛引梁兵趨義陽,三關戍主侯登等以城來降。郢州刺史婁悅嬰城自守,魏以中山王英都督南征諸軍事,將步騎三萬出汝南以救之。
(17)庚子(二十日),北魏郢州司馬彭珍等人叛國,偷偷地帶領梁朝兵趕往義陽,三關戌的主將侯登等人獻城投降了梁朝。郢州刺史婁悅環城自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為都督南征諸軍事,統率步、騎兵三萬出汝南前去援救。
(18)冬,十月,魏懸瓠軍主白早生殺豫州刺史司馬悅,自號平北將軍,求救於司州馬仙。時荊州刺史安成王秀為都督,仙簽求應赴。參佐鹹謂宜待台報,秀曰:“彼待我以自存,援之宜速,待敕雖舊,非應急也。”即遣兵赴之。上亦詔仙救早生。仙進頓楚王城,遣副將齊苟兒,以兵二千助守懸瓠。詔以早生為司州刺史。
(18)冬季,十月,北魏懸瓠軍主白早生殺了豫州刺史司馬悅,自稱為平北將軍,向梁朝司州的馬仙求救。當時,荊州刺史安成王蕭秀為都督,馬仙把情況寫在簡上送給蕭秀請求前去幫忙,蕭秀手下的參佐們都認為這事要上報朝廷批准後方可行事,蕭秀說:白早生等待著我們去援救,方可自存,所以應該火速去援救,等待朝廷批准雖是舊制,但並非是應急之策。”因此便派兵前去救援白早生。梁武帝也詔令馬仙去援救白早生。馬仙進駐楚王城,派遣副將齊苟兒帶兵兩千幫助守懸瓠。梁武帝任命白早生為司州刺史。
(19)丙寅,以吳興太守張稷為尚書左僕射。
(19)丙寅(十六日),梁朝任命吳興太守張稷為尚書左僕射。
(20)魏以尚書邢巒行豫州事,將兵擊白早生。魏主問之曰:“卿言,早生走也,守也?何時可平?”對曰:“早生非有深謀大智,正以司馬悅暴虐,乘眾怒而作亂,民迫於凶威,不得已而從之。縱使梁兵入城,水路不通,糧運不繼,亦成禽耳。早生得梁之援,溺於利慾,必守而不走。若臨以王師,士民必翻然歸順,不出今年,當傳首京師。”魏主悅,命巒先發,使中山王英繼之。
(20)北魏委任尚書邢巒兼管豫州事務,率兵攻打白早生。宣武帝問邢巒:“你說,白早生是逃跑,還是頑守呢?何時可以討平他?”邢巒回答:“白早生沒有深謀大智,只因司馬悅暴虐殘忍,因此利用眾人之憤怒而反叛作亂,百姓迫於他的凶威,不得已而順從了他。即使梁朝軍隊入城了,但是水路不通,糧運跟不上,也會被我們抓住的。白早生得到梁朝的援助,被利慾沖昏頭腦,必定死守而不跑。如果派朝廷軍隊前去討伐,士民大眾們必定翻然歸順,不出今年,一定能把白早生的首級送到京師來。”宣武帝十分高興,命令邢巒先出發,讓中山王元英隨後出發。
巒帥騎八百,倍道兼行,五日至鮑口。丙子,早生遣其大將胡孝智將兵七千,離城二百里逆戰,巒奮擊,大破之,乘勝長驅至懸瓠。早生出城逆戰,又破之,因渡汝水,圍其城。詔加巒都督南討諸軍事。
邢巒率領八百騎兵,快速趕路,五天光景就到了鮑口,丙子(二十六日),白早生派遣他的大將胡孝智率領七千兵卒,在離城二百里的地方迎戰邢巒,邢巒奮勇出擊,大敗敵手,乘勝長驅直入,直抵懸瓠。白早生出城迎戰,邢巒又打敗了他,因此渡過汝水,圍住了懸瓠城。北魏宣武帝詔令邢巒為都督南討崐諸軍事。
丁丑,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殺宿豫戍主嚴仲賢,以城來降。時魏郢、豫二州,自懸瓠以南至於安陸諸城皆沒,唯義陽一城為魏堅守。蠻帥田益宗帥群蠻以附魏,魏以為東豫州刺史,上以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招之,益宗不從。
丁丑(二十七日),北魏鎮東參軍成景雋殺了宿豫的主將嚴仲賢,獻城投降梁朝。當時,北魏的郢、豫二州,從懸瓠以南直到安陸諸城全部喪失,只有義陽一城還堅守著。蠻族將帥田益宗率領群蠻投附北魏,北魏任命他為東豫州刺史,梁武帝以封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的好處招還田益宗,但是田益宗不接受。
十一月,庚寅,魏遣安東將軍楊椿將兵四萬攻宿豫。
十一月庚寅(十一日),北魏派遣安東將軍楊椿統率四萬兵攻打宿豫。
魏主聞邢巒屢捷,命中山王英趣義陽,英以眾少,累表請兵,弗許。英至懸瓠,輒與巒共攻之。十二月,己未,齊苟兒等開門出降,斬白早生及其黨數十人。英乃引兵前趨義陽。寧朔將軍張道凝先屯楚王城,癸亥,棄城走,英追擊,斬之。
北魏宣武帝得知邢巒屢屢獲捷,命令中山王元英前去義陽,元英因兵少,多上表請求增兵,朝廷不同意。元英到了懸瓠,就與邢巒一起攻城。十二月己未(初十),齊苟兒等人打開城門出降,斬了白早生及其黨羽幾十人。元英帶兵前去義陽。寧朔將軍張道凝先駐紮在楚王城,癸亥(十四日),棄城逃跑,元英追擊,斬了張道凝。
魏義陽太守狄道辛祥與婁悅共守義陽,將軍胡武城、陶平虜攻之,祥夜出襲其營,擒平虜,斬武城,由是州境獲全。論功當賞,婁悅恥功出其下,間之於執政,賞遂不行。
北魏義陽太守狄道人辛祥與婁悅共同防守義陽,將軍胡武城、陶平虜攻打他們,辛祥夜間出來襲擊胡、陶二人的營盤,擒獲了陶平虜,斬了胡武城,從此州境獲得完整。論功勞辛祥應當得賞,但是婁悅恥於自己的功勞在辛祥之下,便向執政的高肇陷害辛祥,於是便沒有獎賞辛祥。
(21)壬申,魏東荊州表“桓暉之弟叔興前後招撫太陽蠻,歸附者萬餘戶,請置郡十六,縣五十,”詔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案行置之。道元,范之子也。
壬申(二十三日),北魏東荊州上表稱:“桓暉的弟弟桓叔興前後招撫太陽蠻,前來歸附的有一萬多戶,請求設定十六個郡,五十個縣。”朝廷詔令前鎮東府長史酈道元具體實施。酈道元酈范的兒子。
(22)是歲,柔然佗汗可汗復遣紇奚勿六跋獻貂裘於魏,魏主弗受,報之如前。
(22)這一年,柔然佗汗可汗又派遣紇奚勿六跋向北魏進獻貂裘,宣武帝不受,仍如前次那樣作了答覆。
初,高車侯倍窮奇為噠所殺,執其子彌俄突而去,其眾分散,或奔魏,或奔柔然。魏主遣羽林監河南孟威撫納降戶,置於高平鎮高車阿伏至羅殘暴,國人殺之,立其宗人跋利延。噠奉彌俄突以伐高車,國人殺跋利延,迎彌俄突而立之。彌俄突與佗汗可汗戰於蒲類海,不勝,西走三百餘里。佗汗軍於伊吾北山。會高昌王麴嘉求內徙於魏,時孟威為龍驤將軍,魏主遣威發涼州兵三千人迎之,至伊吾,佗汗見威軍,怖而遁去。彌俄突聞其離駭,追擊,大破之,殺佗汗於蒲類海北,割其傳送於威,且遣使入貢於魏。魏主使東城子於亮報之,賜遣甚厚。高昌王嘉失期不至,威引兵還。
起初,高車侯倍窮奇被噠所殺,抓了他的兒子彌俄突而去,其眾分散,有的投奔了北魏,有的投靠了柔然。宣武帝派遣羽林監河南人孟威接納、安撫前來投降的人口,把他們安置在高平鎮高車阿伏至羅十分殘暴,高車國人殺了他,立他的同族之人跋利延為王。噠帶上彌俄突討伐高車,高車國人殺了跋利延,迎接彌俄突回國並立為王。彌俄突與佗汗可汗在蒲類海交戰,沒有取勝,向西逃到三百多里遠的地方去了。佗汗駐軍於伊吾北山。正好高昌王麴嘉請求內遷到北魏去,當時孟威為龍驤將軍,宣武帝派遣孟威帶領三千涼州兵去迎接,到達伊吾之時,佗汗見到孟威的軍隊,就害怕得逃跑了。彌俄突知道佗汗嚇跑了,立即追擊,大敗敵方,在蒲類海的北邊殺了佗汗,割下他的頭髮送給孟威,並且派遣使者到北魏進貢。宣武帝指派東城子於亮接待使者,賜送崐特別豐厚。高昌王麴嘉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到來,孟威帶兵返回。
佗汗可汗子奴立,號豆羅伏跋豆伐可汗,改元建昌
佗汗可汗的兒子奴繼位而立,號為豆羅伏跋豆伐可汗,改年號建昌
(23)宋、齊舊儀,祀天皆服兗冕,兼著作郎高陽許懋請造大裘,從之。
(23)劉宋、南齊時期的舊儀式,祀天時都穿戴兗冕,兼著作郎高陽人許懋奏請裁製大裘,得到採納。
(24)上將有事太廟,詔以“齋日不樂,自今輿駕始出,鼓吹從而不作,還宮,如常儀。”
(24)梁武帝將祭太廟,詔令:“齋日禁止音樂,從現在開始輿駕出發,樂隊跟從但不吹奏,還宮之時,仍按平常的儀式鼓吹奏樂。”

國外大事

占據著今捷克和奧地利北部地區的赫盧利人被倫巴第人吞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