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年(公元301年)

301年

公元301年一般指本詞條

301年指的是:公元301年,永寧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01年
  • 年號:永寧元年
  • 歷史大事張軌出使涼洲
  • 含義:公元301年
本年年表,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本年年表

公元301年建國,1263年制定共和法規,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15世紀起確定現在的國名。第一次大戰期間保持中立,第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德國侵占,1944年對德宣戰。戰後由共產黨、社會黨聯合執政。1988年7月,聖馬利諾組成新政府,由天民黨和共產黨聯合執政。1993年5月,聖馬利諾大選後,聖馬利諾政府由天民黨和社會黨共同執政。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義。
晉惠帝永寧元年(公元301年),興晉縣改屬益州漢中郡。興晉曾為成漢國李特父子管轄。東晉鹹和二年(公元327年),縣境之長利、興晉,隸荊州魏興郡。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縣境東屬襄陽郡,西屬漢中郡。前秦苻堅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縣境西北部隸洛州(治所今山陽)之魏興郡(今湖北上津),縣東隸荊州南鄉郡,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桓沖部將郭寶北伐,收復魏興郡,縣境復歸東晉。
雷台始建於公元301年——375年,位於武威市城區內,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大事

張軌出使涼洲
永興元年(301)正月,晉廷任命張軌為涼州刺史。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漢常山景王張耳十七代孫。泰始元年,受叔父錫官五品,後為太子舍人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惠帝時,朝野權勢爭鬥,政出多門,時方多難,張軌於是心懷圖據河西之意,向朝廷求仕涼州,而公卿亦舉其才堪御遠,於是朝廷任軌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當時州境賊盜縱橫,鮮卑叛亂,張軌到任後,即派軍征伐,斬首萬餘級,西士臣服。又以宋配、陰充、汜瑗、陰澹為股肱之謀,徵發九郡胄子五百人,設立學校,置崇文祭酒,春秋行鄉射之禮。於是涼州大興教化,張軌始據有其地。
趙廞李庠火併
趙廞割據蜀地,與中國斷絕來往後,流民李特李庠與兄弟妹夫李含、任回等四千騎歸屬趙廞。其中李庠是東羌良將,曉知軍法,驍勇而得眾心,趙廞惡其齊整,甚懷疑慮。長史蜀郡杜淑、張粲勸說趙廞,以李氏非其族類,其心必異,以大逆不道之罪斬李庠,並其子侄十餘人。李特李流將兵在外,聞變,於是乘趙廞遣派費遠、李苾、常俊率萬人斷絕北道之際,襲殺,然後乘勝進攻成都,趙廞抵擋不住,與妻乘小船逃跑,旋為從者所殺。李特兵進入成都,縱兵大掠,並派人到洛陽陳述趙廞罪惡。
汶山羌起事
永寧元年(301)三月,汶山(今四川茂縣)羌反晉,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羅尚派督牙門將王敦率兵鎮壓,但被羌人所殺。同時,離狐王盛、潁川處穆等亦在潁川長社縣(今河南長葛東北)濁澤里聚眾,民眾從者日以萬數。趙王司馬倫派管襲鎮壓,王盛、處穆被殺;汶山羌也於永寧元年(301)八月被羅尚擊破。
李特率流民起義
永寧元年(301),流民李特等起兵反晉。當初,流民請就食於蜀,晉廷令其回返原地,並遣御史馮該、張昌監督其事。李特遣天水閻氏向益州刺史羅尚請求至秋返還,並賄賂羅尚及馮該,得到允許。李特及弟流因討趙廞有功封侯,授予宣威將軍奮武將軍,但被廣漢太守辛冉寢阻。羅尚限令流民於永寧元年七月上道,並下令州郡逼遣,流民怨憤,且水潦方盛,年穀未登,沒有行資。李特復遣閻氏要求羅尚延緩至冬,但辛冉及犍為太守李苾不同意,並與羅尚及梓潼太守於諸要關口把設,搜搶流民財物。引致流民恐恨,於是紛紛歸附李特,特在綿竹(今縣東南)安撫流民,旬月間歸附者二萬餘人。李流部下亦有數千人。李特再次派閻氏要求羅尚寬限,得到羅尚允諾。是年冬十月,李特大營分為二,自居北營,流居東營。辛冉,李苾發兵進攻流民,羅尚亦輔兵攻伐,李特是是率流民軍向官軍展開進攻。六郡流民推特為鎮北大將軍,流為鎮東大將軍;數敗川軍,占據廣漢,又進攻成都。特兄子及親戚皆為將帥,又與蜀民約法三章,施捨賑貸,禮賢撥滯,軍政肅然,深得川人之心。羅尚等軍屢次潰敗,有民謠云:“李特尚可,羅尚殺我。”

史料記載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年(辛酉,公元三零一年)
春,正月,以散騎常侍安定張軌為涼州刺史。軌以時方多難,陰在保據河西之志,故求為涼州。時州境盜賊縱橫,鮮卑為寇。軌至,以宋配、汜瑗為謀主,悉討破之,威著西土。
相國倫與孫秀使牙門趙奉詐傳宣帝神語云:“倫宜早入西宮。”散騎常侍義陽王威,望之孫也,素諂事倫,倫以威兼侍中,使威逼奪帝璽綬,作禪詔,又使尚書令滿奮持節、奉璽綬禪位於倫。左衛將軍王輿、前軍將軍司馬雅等帥甲士入殿,曉諭三部司馬,示以威賞,無敢違者。張林等屯守諸門。乙丑,倫備法駕入宮,即帝位,赦天下,改元建始。帝自華林西門出居金墉城,倫使張衡將兵守之。
丙寅,尊帝為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宮,廢皇太孫為濮陽王。立世子荂為皇太子,封子馥為京兆王,虔為廣平王,詡為霸城王,皆侍中將兵。以梁王肜為宰衡,何劭為太宰,孫秀為侍中、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義陽王威為中書令,張林為衛將軍,其餘黨與,皆為卿、將,超階越次,不可勝紀;下至奴卒,亦加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是歲,天下所舉賢良、秀才、孝廉皆不試,郡國計吏及太學生年十六以上者皆署吏;守令赦日在職者皆封侯;郡綱紀並為孝廉,縣綱紀並為廉吏。府庫之儲,不足以供賜與。應侯者多,鑄印不給,或以白板封之。
初,平南將軍孫旂之子弼、弟子髦、輔、琰皆附會孫秀,與之合族,旬月間致位通顯。及倫稱帝,四子皆為將軍,封郡侯,以旂為車騎將軍、開府,旂以弼等受倫官爵過差,必為家禍,遣幼子回責之,弼等不從。旂不能制,慟哭而已。
癸酉,殺濮陽哀王臧孫秀專執朝政,倫所出詔令,秀輒改更與奪,自書青紙為詔,或朝行夕改,百官轉易如流。張林素與秀不相能,且怨不得開府,潛與太子荂箋,言:“秀專權不合眾心,而功臣皆小人,撓亂朝廷,可悉誅之。”荂以書白倫,倫以示秀。秀勸倫收林,殺之,夷其三族。秀以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各擁強兵,據方面,惡之。乃盡用其親黨為三王參佐,加冏鎮東大將軍,穎征北大將軍,皆開府儀同三司,以寵安之。
李庠驍勇得眾心,趙廞浸忌之而未言。長史蜀郡杜淑、張粲說廞曰:“將軍起兵始爾,而遽遣李庠握強兵於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倒戈授人也,宜早圖之。”會庠勸廞稱尊號,淑,粲因白廞以庠大逆不道,引斬之,並其子侄十餘人。時李特李流皆將兵在外,廞遣人慰撫之曰:“庠非所宜言,罪應死。兄弟罪不相及。”復以特、流為督將。特、流怨廞,引兵歸綿竹
牙門將涪陵許弇求為巴東監軍,杜淑、張粲固執不許,弇怒,手殺淑、粲於廞閤閣下,淑、粲左右復殺弇。三人,皆廞之腹心也,廞由是遂衰。
廞遣長史犍為費遠、蜀郡太守李苾、督護常俊督萬餘人斷北道,屯綿竹之石亭。李特密收兵得七千餘人,夜襲遠等軍,燒之,死者什八九,遂進攻成都。費遠、李苾及軍祭酒張微,夜斬關走,文武盡散。廞獨與妻子乘小船走,至廣都,為從者所殺。特入成都,縱兵大掠,遣使詣洛陽,陳廞罪狀。
初,梁州刺史羅尚,聞趙廞反,表“廞素非雄才,蜀人不附,敗亡可計日而待。”詔拜尚平西將軍、益州刺史,督牙門王敦、蜀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等七千餘人入蜀。特等聞尚來,甚懼,使其弟驤於道奉迎,並獻珍玩。尚悅,以驤為騎督。特、流復以牛酒勞尚於綿竹,王敦、辛冉說尚曰:“特等專為盜賊,宜因會斬之;不然,必為後患。”尚不從。冉與特有舊,謂特曰:“故人相逢,不吉當凶矣。”特深自猜懼。三月,尚至成都。汶山羌反,尚遣王敦討之,為羌所殺。齊王冏謀討趙王倫,未發,會離狐王盛、潁川處穆聚眾於濁澤,百姓從之,日以萬數。倫以其將管襲為齊王軍司,討盛、穆,斬之。冏因收襲,殺之,與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起兵,遣使告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常山王乂及南中郎將新野公歆,移檄征、鎮、州、郡、肥、國,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
使者至鄴,成都王穎召鄴令盧志謀之。志曰:“趙王篡逆,人神共憤,殿下收英俊以從人望,杖大順以討之,百姓必不召自至,攘臂爭進,蔑不克矣!”穎從之,以志為諮議參軍,仍補左長史。志,毓之孫也。穎以兗州刺史王彥冀州刺史李毅、督護趙驤、石超等為前鋒,遠近回響;至朝歌,眾二十餘萬。超,苞之孫也。常山王乂在其國,與太原內史劉暾各帥眾為穎後繼。
新野公歆得冏檄,未知所從。嬖人王綏曰:“趙親而強,齊疏而弱,公宜從趙。”參軍孫洵大言於眾曰:“趙王凶逆,天下當共誅之,何親疏強弱之有!”歆乃從冏。
前安西參軍夏侯奭在始平,合眾數千人以應冏,遣使邀河間王顒。顒用長史隴西李含謀,遣振武將軍河間張方討擒奭及其黨,腰斬之。冏檄至,顒執冏使送於倫,遣張方將兵助倫。方至華陰,顒聞二王兵盛,復召方還,更附二王。
冏檄至揚州,州人皆欲應冏。刺史郗隆,慮之玄孫也,以兄子鑒及諸子悉在洛陽,疑未決,悉召僚吏謀之。主簿淮南趙誘、前秀才虞潭皆曰:“趙王篡逆,海內所疾;今義兵四起,其敗必矣。為明使君計,莫若自將精兵,徑赴許昌,上策也;遣將將兵會之,中策也;量遣小軍,隨形助勝,下策也。”隆退,密與別駕顧彥謀之,彥曰:“誘等下策,乃上計也。”治中留寶、主簿張褒、西曹留承聞之,請見,曰:“不審明使君今當何施?”隆曰:“我俱受二帝恩,無所偏助,欲守州而己。”承曰:“天下,世祖之天下也。太上承代已久,今上取之,不平,齊王順時舉事,成敗可見。使君不早發兵應之,狐疑遷延,變難將生,此州豈可保也!”隆不應。潭,翻之孫也。隆停檄六日不下,將士憤怒。參軍王邃鎮石頭,將士爭往歸之,隆遣從事於牛渚禁之,不能止。將士遂奉邃攻隆,隆父子及顧彥皆死,傳首於冏。
安南將軍、監沔北諸軍事孟觀,以為紫宮帝坐無他變,倫必不敗,乃為之固守。
倫、秀聞三王兵起,大懼,詐為冏表曰:“不知何賊猝見攻圍,臣懦弱不能自固,乞中軍見救,庶得歸死。”以其表宣示內外;遣上軍將軍孫輔折衝將軍李嚴帥兵七千自廷壽關出,征虜將軍張泓、左軍將軍蔡璜、前軍將軍閭和帥兵九千自崿阪關出,鎮軍將軍司馬雅、揚威將軍莫原帥兵八千自成皋關出,以拒冏。遣孫秀子會督將軍士猗、許超帥宿衛兵三萬以拒穎。召東平王楙為衛將軍,都督諸軍,又遣京兆王馥、廣平王虔帥兵八千為三軍繼援。倫、秀日夜禱祈、厭勝以求福,使巫覡選戰日,又使人於嵩山著羽衣,詐稱仙人王喬,作書述倫祚長久,欲以惑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