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紀事
1.漢文帝即“
劉恆”。西漢皇帝
高祖子。原為代王。呂后死,
周勃與
陳平定計,平定諸呂之亂。公元前180年被擁立為帝。在位時執行“
與民休息”政策,減輕田賦和刑獄,發展農業生產。又削弱地方諸侯王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他同
景帝統治時期歷史上並稱為“
文景之治”。
2. 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
劉恆為帝,是為文帝,當時劉恆的正妃已死,便立
竇姬為皇后。
3.平定諸呂
呂后死,相國呂產和上將軍呂祿謀圖作亂。八月,齊王劉襄發兵討諸呂。呂產讓灌嬰為將,帶領士卒擊劉襄。灌嬰屯軍滎陽,與齊王聯合,等待呂氏有變而共誅之。當時軍權都在諸呂手中。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計議,以酈寄(酈商之子)和呂祿的關係好,可以派他去說服呂祿歸還將印,齊即罷兵。九月,呂祿解“北軍”印綬,以兵授太尉周勃。周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脫右袖,露出右手臂),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勃遂將“北軍”。但是任然還有“南軍”。陳平命劉章前往助勃。勃令劉章監軍門,不準呂產入殿門。呂產不知呂祿已失去“北軍”的控制權,欲入宮為亂;至殿門,不得入,徘徊往來。劉章率兵千餘人入未央宮掖門(宮廷旁門),擊殺呂產。周勃遣人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4. 公元前180年,
淳于意投師公乘陽慶。
淳于意為學勤謹,並學有自得,故深得陽慶賞識,於是盡傳其術,“悉以禁方予之”。
淳于意在這裡學得了
黃帝、
扁鵲脈書,
五色診病理論及藥論,並獲贈《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等醫著。在
公乘陽慶的精心教授下,經三年時間,
淳于意邊學習,邊實踐,醫術達到了精深的程度,“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
西方世界
1.古
羅馬是以農業立國,農業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許多行政長官和學者都寫過有關農學的著作。最著名的要屬公元前180年
羅馬監察官卡圖(公元前234—前149年)發表的《論農業》一書。公元前37年,大法官
瓦羅(公元前116-前27年)在
卡圖的基礎上,重新撰寫了《
論農業》。
瓦羅還是一位著名的拉丁語作家,他開創了
羅馬時代百科全書式的寫作傳統。他把學問分為九科,即文法、
修辭、邏輯、幾何、算術、天文、音樂及醫學、建築。從而成為後來著名的“學問七科”。
2.
婆羅門教因
佛教與
耆那教等的廣泛傳播曾一度衰落。但
孔雀王朝的部將普舍耶密多羅,於公元前180年篡位建立
巽伽王朝後,又得到復興。據記載,普舍密多羅曾舉行過兩次規模盛大的
婆羅門教的祭祀——
馬祭。繼巽伽王朝的伽羅維拉王朝亦信奉
婆羅門教,在印度“
南北朝”分立時,南方的剎塔瓦漢王朝(前281)及案達羅王朝都奉婆羅門教為國教。
生卒紀事
呂氏(皇后),名雉,生於
秦始皇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卒於西漢呂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七月,享壽六十七歲,葬於古
徐州沛縣白良村、黃龍下海形,癸山丁向。(一說葬於
鹹陽東陵)。
單父(
山東單縣)人,
呂文之女。早年其父因避難而隱居
沛縣,在偶然的一次宴會上因賞識
劉邦非凡的氣度,便把女兒許配於他。
楚漢戰爭之時,
呂雉與
劉邦之父被
項羽所擒拿,劉邦無奈,被迫與項羽講和,才得以將呂雉與父親解救。次年,
劉邦登基稱帝,立
呂雉為一國之後。
呂雉位居皇后,在國事上積極幫助
劉邦剷除異己,殺掉
韓信等朝中重臣。
高祖死,呂后見漢惠帝
年少無知,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而取得實際的軍政大權。又毒死
趙王劉如意,砍斷
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
人彘”。
漢惠帝因不滿呂后之舉動,長年憂鬱沉悶,沒有幾年便去世。呂后心狠手毒,詭計多端,只要干擾自己前程之路的一律死罪,從而成為巾幗梟雄,一步步攫取了西漢王朝的最高權力,成為了真正的無冕女皇。
呂雉是中國古代女子
稱制(行使皇帝權力)的第一人。幾乎所有的歷史書上,都要提及呂后稱制這件大事。
通鑑記載
高皇后八年(辛酉,公元前一八零年)
冬,十月,辛丑,立呂肅王子東平侯通為燕王,封通弟莊為東平侯。
三月,太后礻犮,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撠太后掖,忽不復見。卜之,雲“趙王如意為祟”。太后遂病掖傷。太后為外孫魯王偃年少孤弱,夏,四月,丁酉,封
張敖前姬兩子侈為新都侯,壽為樂昌侯,以輔魯王。又封中大謁者張釋為建陵侯,以其勸王諸呂,賞之也。
江、漢水溢,流萬餘家。
秋,七月,太后病甚,乃令趙王祿為上將軍,居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太后誡產、祿曰:“呂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
兵衛宮,慎毋送喪,為人所制!”辛巳,太后崩,遺詔:大赦天下,以
呂王產為相國,以
呂祿女為帝後。高后已葬,以左丞相
審食其為帝太傅。
諸呂欲為亂,畏大臣絳、灌等,未敢發。
朱虛侯以
呂祿女為婦,故知其謀,乃陰令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朱虛侯、東牟侯為內應,以誅諸呂,立齊王為帝。齊王乃與其舅
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
魏勃陰謀發兵。齊相召平弗聽。八月,丙午,齊王欲使人誅相。相聞之,乃發卒衛王宮。
魏勃紿召平曰:“王欲發兵,非有漢虎符驗也。而相君圍王固善,勃請為君將兵衛王。”召平信之。勃既將兵,遂圍相府,召平自殺。於是齊王以
駟鈞為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悉發國中兵。使祝午東詐琅邪王曰:“呂氏作亂,齊王發兵欲西誅之。齊王自以年少,不習兵革之事,願舉國委大王。大王,自
高帝將也。請大王幸之臨菑,見齊王計事。”琅邪王信之,西馳見齊王。齊王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盡發琅邪國兵,並將之。琅邪王說齊王曰:“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今大王留臣,無為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齊王以為然,乃益具車送琅邪王。琅邪王既行,齊遂舉兵西攻濟南。遺諸侯王書,陳諸呂之罪,欲舉兵誅之。相國呂產等聞之,乃遣潁陰侯
灌嬰將兵擊之。灌嬰至
滎陽,謀曰:“諸呂擁兵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今我破齊還報,此益呂氏之資也。”乃留屯滎陽,使使諭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變,共誅之。齊王聞之,乃還兵西界待約。
呂祿、呂產欲作亂,內憚絳侯、
朱虛等,外畏齊、楚兵,又恐
灌嬰畔之。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發,
猶豫未決。當是時,濟川王太、淮陽王武、常山王朝及魯王
張偃皆年少,未之國,居長安;趙王祿、梁王產各將兵居南、北軍。皆呂氏之人也。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太尉絳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酈商老病,其子寄與
呂祿善。絳侯乃與丞相
陳平謀,使人劫酈商,令其子寄往紿說
呂祿曰:“
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籓,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將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
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
呂祿信然其計,欲以兵屬太尉。使人報呂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便,或曰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呂祿信
酈寄,時與出遊獵,過其姑
呂嬃。嬃大怒曰:“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毋為他人守也!”
九月,庚申旦,平陽侯窋行御史大夫事,
見相國產計事。郎中令賈壽使從齊來,因數產曰:“王不早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
灌嬰與齊、楚合從欲誅諸呂告產,且趣產急入宮。平陽侯頗聞其語,
馳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太尉復令
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
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
呂祿以為酈況不欺己,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軍,
呂祿已去。太尉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
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乃召
朱虛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虛侯監軍門,令平陽侯告衛尉:“毋入相國產殿門。”呂產不知
呂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亂。至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乃謂
朱虛侯曰:“急入宮衛帝!”朱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餘人。入未央宮門,見產廷中。日飠甫時,遂擊產,產走。天風大起,以故其從官亂,莫敢斗,逐產,殺之郎中府吏廁中。
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虛侯。
朱虛侯欲奪其節,謁者不肯。
朱虛侯則從與載,因
節信馳走,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
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
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
張偃。戊辰,徙濟川王王梁。遣朱虛侯章以誅諸呂事告齊王,令罷兵。
灌嬰在滎陽,聞
魏勃本教齊王舉兵,使使召魏勃至,責問之。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丈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
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為乎!”乃罷魏勃。灌嬰兵亦罷滎陽歸。
班固贊曰:孝文時,天下以
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
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恆山王,皆非真孝
惠子也。呂后以計
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
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強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所立即長,用事,
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或言:“齊王,高帝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舅
駟鈞,
虎而冠。即立齊王,復為呂氏矣。代
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況以仁孝聞天下乎!”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
代王問左右,郎中令張武等曰:“漢大臣皆故
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
高帝、
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疌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中尉
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
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
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有
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陽、
琅邪、齊、代之強。方今
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報太后計之。猶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
夏啟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為王矣,又何王?”
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也。”於是代王遣太后弟
薄昭往見絳侯,絳侯等具為昭言所以迎立
王意。
薄昭還報曰:“信矣,無可疑者。”代
王乃笑謂宋昌曰:“果如
公言。”乃命
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從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昌至渭橋,丞相以下皆迎。昌還報。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答拜。太尉勃進曰:“願請間。”
宋昌曰:“所言公,
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代
王謝曰:“至
代邸而議之。”
後九月,己酉晦,代王至長安,舍代邸,群臣從至邸。丞相
陳平等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
惠子,不當奉宗廟。大王,
高帝長子,宜為嗣。願大王即天子位。”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遂即天子位。群臣以禮次侍。東牟侯興居曰:“誅呂氏,臣無功,請得除宮。”乃與太僕汝陰侯滕公入宮,前謂少帝曰:“足下非劉氏子,不當立!”乃顧麾左右執戟者掊兵罷去;有數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張釋
諭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輿車載少帝出。少帝曰:“欲將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
法駕迎代王於邸,報曰:“宮謹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而入?”代
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
王遂入。夜,拜
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恆山王及少帝於邸。文帝還坐前殿,夜,下詔書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