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 公元前5世紀,古城所在地區成為興起於亞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
波斯帝國 的一部分。
波斯帝國時期的塔克西拉(怛叉始羅) 公元前4世紀,來自於歐洲東南部
巴爾幹半島 上的
馬其頓 國王
亞歷山大大帝 在滅亡波斯、征服中亞之後至此,
古希臘文化 也開始在此紮根,古城名字也改成了希臘文“塔克西拉”。
亞歷山大帝國時期的塔克西拉(怛叉始羅) 公元前3世紀,印度
孔雀王朝 君主
阿育王 將塔克西拉歸至麾下,因阿育王信仰佛教,塔克西拉逐漸成為香火鼎盛的佛教聖地和學者雲集的哲學宗教藝術中心。
古代印度時期的塔克西拉(怛叉始羅) 孔雀王朝時期的塔克西拉(怛叉始羅) 如今,輪廓鮮明的塔克西拉古城遺址依稀可辯,城垣、佛塔、寺院廟宇和人物浮雕,分布的錯落有致,顯示了這座城市的昔日盛況。塔克西拉博物館珍藏有出土的大量碑文、佛像、陶器、錢幣、器皿等文物。
1980年,考古學者在這裡挖掘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的陶器,有人推測此地可能就是南亞地區人們最早聚居的地方。
如今,歷史的風雨早已消磨了古城身上的光彩,但那多年繁華所醞釀出的神韻卻仍然散發著光芒。步入方圓12公里的塔克西拉遺址區,只見一片半米多高的牆基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座小丘之側,寬達10米的主幹路、街巷中縱橫的排水溝、城腳深深的水井仍然清晰可辨,恍惚中那些高大的城垣、精緻的神廟仿佛再現在眼前。
據印度史詩《
羅摩衍那 》記載,該城由
羅摩 (
毗濕奴 的化身)的弟弟
婆羅多 建立,以婆羅多之子,第一代統治者的名字塔克沙(Taksa)命名,稱塔克沙西拉(怛叉始羅)。
由於地處三條重要商道的交叉點而繁盛起來。後來這些路線不再重要,城市地位衰落。該城在歷史上多次易主,曾為王朝或王國的都城、王朝省會、學術中心和佛教中心。
公元前7世紀這裡已是繁華城市。公元前6世紀,
阿契美尼德王朝 將其確立為犍陀羅都城。在
耆那教 里,塔克西拉是這一時期聖人(Rishabha)訪問的地方。公元前5世紀,古城所在地區成為波斯大流士帝國的一部分。公元前4世紀末已成為
南亞次大陸 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在進軍印度的路上曾在此停留。
公元前306至305年,
乾陀羅 古普陀在
旁遮普 建立了孔雀王朝(Maurya)。他的兒子頻陀莎羅(Bindusara)從小就在岳父西勒古斯·尼卡他一世的支持下,取得了統治了塔克西拉地區的權利。他統治塔克西拉長達25年,直到公元前272年逝世時為止。在頻陀莎羅的兒子阿育王統治的頭12年間,塔克西拉曾經流行的是非
雅利安 濕婆 (Aryan Siva)信仰與崇拜,但是當他征服伽棱伽(Kalinga)之後,接受了佛教,並且使之很快就變成了孔雀王朝流行的宗教。阿育王在塔克西拉修建了一所大學,吸引了整個亞洲的朝聖者和學者,此地逐漸成為香火鼎盛的佛教聖地和學者雲集的哲學、宗教、藝術中心。
公元前180年,來自於中亞地區的希臘-
巴克特里亞 王國(即
大夏 古國)重新發展了這個地區,古希臘文化也開始在此紮根。
公元1世紀,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
大月氏人 所建立的
貴霜王朝 來到了這裡,在這裡修建了他們自己的城市錫爾開普。直到公元前3世紀,塔克西拉都是橫跨中亞和南亞次大陸的王朝的文化都城。這裡是希臘和印度藝術文化交融的誕生地,也是佛教傳到中國的地點。
公元405年到411年,法顯訪問過此地,《
佛國記 》稱其為”竺剎屍羅“,漢言”截頭“,其時佛教十分興盛。公元520年,中國的朝聖者
宋雲 訪問這一地區時,所見便大不相同。西北印度的大部已為
嚈噠人 (
白匈奴 )所統治,這時的國王是印度什葉派王(Hindushahiyya King ),“立性凶暴,多行殺戮,不信佛法,好祀鬼神”(《
洛陽伽藍記 》)。統治者和信仰佛教的民眾之間,矛盾十分尖銳。噘噠統治者米希拉庫拉對佛教更是無情打擊,出征幼日王失敗後,他在犍陀羅“毀串堵波,廢僧
伽藍 ,凡一千六百所”。
公元7世紀,玄奘來到塔克西拉,他在《
大唐西域記 》中將塔克西拉譯作“呾叉始羅”,梵文意為“石雕之城”。描述到:"地稱活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往昔的繁榮景象已無處尋覓了。按照玄奘的記載,昔日的貴霜統治遺蹟已經不存在了,本地也不存在紛爭了,整個地區被
克什米爾 來的人統治著,但是塔克西拉的人民仍然是佛教徒,安閒地過著自己的宗教生活。
公元8世紀以後,阿拉伯勢力開始進入這一地區,隨著
伊斯蘭教 的壓力,塔克西拉最後成為
穆斯林 居住的地區,現在整個地區以伊斯蘭教徒為主,佛教在這裡只有一些遺址而已。
塔克西拉的佛教文明衰落後,再也未能恢復。許多遺蹟被泥沙埋沒,連塔克西拉這個名稱也長期湮沒無聞。直到19世紀,塔克西拉的佛教遺址才為英國考古學家發現。1863~1864年和1872~1973年印度考古的先驅
亞歷山大·卡寧厄姆 (又譯康寧漢姆、A.甘寧漢)開始進行考古發掘,查明古城遺址。隨後20年期間,繼續這項工作。1912—1934年,1944—1945年,英國考古學家
約翰·休伯特·馬歇爾 和英國人莫蒂默-惠勒等人兩次對犍陀羅地區的呾叉始羅古城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現了大量犍陀羅佛教藝術品和其他文物。於是塔克西拉及其光輝燦爛的文明得以復活,成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也使塔克西拉在人類文明史上獲得了不朽的地位。
如今,歷史的風雨早已消磨了古城身上的光彩,但那多年繁華所醞釀出的神韻卻仍然散發著光芒。步入方圓12公里的塔克西拉遺址區,只見一片半米多高的牆基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座小丘之側,寬達10米的主幹路、街巷中縱橫的排水溝、城腳深深的水井仍然清晰可辨。堅固高大的城垣、精巧別致的佛塔、金碧輝煌的寺院廟寧和大量形象逼真的人物浮雕,分布得錯落有致,顯示了這座城市的昔日盛況。
古城遺址 古城塔克西拉古城址按時代先後可分為三個部分:
皮爾丘 最古老的城市遺址稱作皮爾丘(Bhir Mound,又譯比爾山丘),位於塔克西拉盆地西端的高地,方圓3公里多。遺址展示了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孔雀王朝時期的文明。
遺蹟保存甚少。遺址顯示的建築雜亂無章,街道狹窄曲折,房屋使用不規則毛石砌築,幾乎所有的住宅都有院子,使用滲井排放污水。在發掘過程中沒有發現與印度教或佛教有關的物品或建築,但發現了
波斯帝國 和亞歷山大的錢幣。有的學者認為,皮爾山丘發掘出來的,只是工匠們的聚居點,而非城市的全貌。
錫爾卡普 第二個古城叫錫(西)爾卡普(Sirkap),公元前2世紀,由巴克特里亞的希臘統治者
德米特里 始建。現在所見的遺址,是公元40年左右
帕提亞人 重建的。
西爾卡普分上下城兩部分。上城即現名哈梯亞爾的山丘,著名的拘浪孥竄堵波的遺蹟至今尚存。下城南北長約600多米,東西寬約200多米,周圍有厚4.6—6.6米的石砌防衛牆。城內街道按直角縱橫交錯,很有規則。正中是一條寬7.6-9.1米的大街,這在今天也不能說它很窄。兩側的小巷把城市劃分成26個街區。大街兩旁是住宅、店鋪、廟宇,大街東南端有一王宮遺址。下城著名的建築遺蹟,有雙頭鷹廟和穹頂廟。雙頭鷹廟實際上是一座佛教的宰堵波,基壇台階旁邊的壁龕里有一石雕雙頭鷹,故名。穹頂廟最後部分的平面圖呈圓形,其上部當為一穹頂。實際上這是一座佛教的室內宰堵波。西爾卡普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西爾卡普附近有一廟宇遺址,稱為金迪亞爾廟。其布局與希臘神廟極為相似.可能是太陽神廟。
錫爾蘇克 位於錫爾開普西北的錫(西)爾蘇克(Sirsukh),此即貴霜帝國統治時代建造的都城(1世紀末至3世紀)。城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長約1400米,寬約1100米,有城牆環繞,其方形街區的布置和錫爾開普近似。在這三個城址內和它的四郊發現有各類宗教遺蹟,而以佛教的為最多。重要的佛教遺蹟有達磨拉吉卡和莫赫拉莫拉都,前者兼有佛塔及僧院,後者則以僧院為主。
佛教遺蹟 除三座古城遺址外,塔克西拉盆地還散布著
窣堵波 、寺院、洞窟等許多佛教建築遺址。窣堵波原為埋葬屍骨的墳冢,佛教興起後,成為埋藏佛陀或有道高僧
舍利子 的墓葬建築物。初時為一半圓復缽形土冢,其上或塗泥,或復以石板,以防崩壞。後來則下有基壇,上有石造平台、竿、傘(相輪)等部分。犍陀羅地區的窣堵波,在希臘建築藝術影響下,其形態與結構均有所變化。除圓形基壇外,還有方形基壇,基壇可多至3層,甚至還有5層的。為了還願或禮拜,人們還建造小型的室內窣堵波和製造窣堵波形狀的聖物盒,其式樣多種多樣。一些室內窣堵波的基壇可多至4層,每層都用佛像、希臘式柱子、齒飾等進行裝飾。許多大窣堵波周圍,不僅有小窣堵波,還有許多小禮拜堂,供奉佛像、佛本生故事雕刻、小窣堵波等,儼然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除窣堵波和佛像外,僧眾的住所為一個大院子,周圍是一間間小屋,院子中央是一個深60厘米的水池,此外還有用於僧眾聚會的會堂、廚房、餐廳、倉庫,廁所等許多附屬建築。
達磨拉吉卡窣堵波
達磨拉吉卡(Dharmarajika)窣堵波,據說系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為放置
佛舍利 而建,其基壇為圓形,以石砌成,直徑46米,上積土石為半球狀,外砌石塊。上部現已傾坍,但殘存部分仍高約15米,周圍還有大量附屬建築,可以想見當日的雄姿和規模。該窣堵波旁邊的小禮拜堂,還曾發掘出佛舍利、鐫有塔克西拉名稱的
銀牒 等珍貴文物。
賈烏利安寺院遺址
賈烏利安(Jaulian,又譯焦里安)寺院位於錫爾蘇克東面風景秀麗的地方,坐落在海拔約90米的山上。寺內有一大窣堵波,周圍有21座小窣堵波,均施有印模雕刻,並建有屋頂加以保護。
賈狄亞爾寺院遺址
在錫爾開普和錫爾蘇克之間,還有一座賈狄亞爾(又譯姜迪亞爾)寺院,顯示出希臘神殿的風格:整體用厚厚的牆壁包圍著,內部有聖堂和前廳,在前面入口處立著四根圓柱,柱身已經丟失,發掘出的愛奧尼亞式柱頭放在柱腳上。
再往裡走50米,還有座神祠,其愛奧尼亞式的圓柱現在只剩下一小部分柱腳。這也許是索洛阿斯塔寺院的遺址,但尚難考證。
莫赫拉莫拉都寺院遺址
在賈烏利安寺院以西的丘陵之間是莫赫拉莫拉都(Mohra Moradu)寺院,佛塔和僧院相對,配置得井井有條。保存有塔克西拉最精美的泥雕佛像。
姚連寺遺址
在離塔克西拉博物館不遠的姚連村旁有一座90多米高的小山,山頂有一個姚連寺。據說,在貴霜王朝佛教鼎盛時期,這是一所佛學水平很高的佛學院。學生多為王家貴族子弟。該寺分上下兩層,下層佛塔遺蹟上,雕刻多姿多彩的人像、獅像及佛像。有的像中國人,有的像羅馬人。塔上刻有
梵文 等文字。寺內有幾十個小房間,是參禪打坐的斗室,還有廚房、餐廳、浴室和倉庫等,廟內還保存著當年佛教徒使用的小石磨。
玄奘居室遺址
塔克西拉與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也有著深厚的淵源。據史料記載,公元405年晉代高僧法顯到達此地,並居住了長達6年之久,不過當年的遺蹟已經蕩然無存。
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公元650年來到塔克西拉,在此講經、說法整整兩年。如今,玄奘的居室和講經堂遺址仍然保留著。在離城堡不遠處,有一個單獨的院落,這裡原是小王公住的地方,唐玄奘西行取經時,曾經在這裡住過。城堡另一頭的山坡下,完整地保留著一個石砌的台子,這個台子就是當年玄奘講經的地方,被人們稱為講經台。
講經台分為上下兩層,都是用泥磚打造出來的,首先進入的是較為擁擠的底層,四崗是一個個小小的打坐間,中央大廳則是眾多打坐檯,打坐檯上有許多當年的佛像雕刻,殘破的外表似乎在講述著當年香菸繚繞的盛景。拾級上到第二層,中央是一個寬人的天井,一般的聽講者可在其中席地而坐,周圍是一圈聽講的小間,屬於層次較高的佛教徒。
天井的一角有一問露頂房台,這是講經者與聽講者用清水洗手的地方,另一端有一個高高的佛壇,這便是玄奘講經所坐的蓮花寶座。在講經堂的隔壁是當年僧人們的廚房和餐廳,地放一排方形的石墩便是僧人們吃飯時的椅子,而石墩旁有一個用深色石頭製成的小磨盤,傳說巾唐僧曾用這個磨盤磨過豆腐,不知唐僧從中國帶來的這種傳統美食是否合乎當地僧人的口味。
出土文物 塔克西拉古城址出土的遺物中,以反映希臘風格和佛教藝術者為最著名。那一枚枚印有希臘國王頭像的古錢幣表明,曾有39個希臘君王和2個希臘女王統治過這裡。具有古印度風格的金銀飾品,反映了孔雀王朝和貴霜王朝鼎盛時期的繁榮。還有傘形寶塔,和中國寶塔同出於一個藝術源流。最引人注目的是千百尊大大小小的犍陀羅王朝時期的石雕和泥塑佛像,明顯地帶有希臘雕塑風格,卻又自成體系,形成了獨特的犍陀羅藝術風格。錫爾開普城址中曾出土33件石刻梳妝盤。盤內浮雕出男女嬉戲、酒宴、希臘諸神以及海馬、葡萄藤等圖案,具有濃厚的希臘風格。還出土有希臘神像的浮雕、陶塑及
愛奧尼亞 式、
科林斯式柱頭 等。從佛教的遺物中也看到印度和希臘風格的融會。
1980年在塔克西拉發現了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的陶器,充分證明這座古城可能是南亞地區人們最早聚居的都市之一。
博物館 塔克西拉博物館建成於1928年,4月5日正式開放。它環境優美,藏品豐富,堪稱是一座真正的寶庫。是巴基斯坦最精美的博物館之一,展示了塔克西拉古城不同時期的藝術傑作和生活風貌。
設計 博物館坐落在一個花園中,主體建築為希臘風格,是由Punjab省的建築顧問Sullivan先生設計。Sullivan先生沒計的塔克西拉博物館包括一個大廳,兩個L型的展示廳和一個開放式的門廊,中間還有一個庭院,博物館歷經10年建成。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博物館只是當年全部設計方案的四分之一,Sullivan先生設計的門廊和中心庭院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建成,不過巴基斯坦在獨立後的1965年到1969年間,對博物館的設施和展台進行了傘面的整理和修護。
環境 博物館的外牆是由塔克西拉當地產的灰色片岩建成,兩乾多年前,同樣的石頭用來建造了一個佛教文化的繁榮城市—塔克西拉,如今這些石頭依然是當地人建造房屋的主要原材料,博物館外部的屋頂南紅色的瓦塊砌成,內部屋頂則是用枘木製成,傳說波斯人曾經用相同的術材建造他們在塔克西拉的宮殿。博物館的花園中遍植著
印度黃檀 和柏樹,草坪經過了精心的修剪,美麗的
金盞花 盛開著,交錯彎曲的小路兩邊是桔樹和琵琶樹,飽滿的果實墜在枝頭,博物館的後而還有一株珍貴的
菩提樹 ,增加了這罩的佛教氣氛。
陳列 走進博物館展廳大門,右邊一半陳列的是各種出土文物,其中有形形色色的陶器、雕花石盤,有各種錢幣,有用金、銀、寶石做成的各種精美的首飾,還有用骨、象牙、貝殼、鐵、青銅製成的各種工具、日用品,裝飾品、玩具、賭具等物品。大廳的左邊,陳列著有關
佛陀 生平的各種浮雕,有佛陀、菩薩的坐像和立像,有各種規格的佛陀和菩薩頭像。從穆赫拉穆拉杜窣堵波移來的一組塑像(約30尊),特別引人注目。大廳內還有室內窣堵波以及大窣堵波上的平台和傘的實物。
今日風貌 塔克西拉有過光輝的過去,巴基斯坦獨立後,經過幾十年努力,在塔克西拉建起了一座座工廠,如重型機械廠、鑄鍛件廠、飛機修配廠、坦克修配廠等等。今日塔克西拉,已成為巴基斯坦機械工業和國防工業的一個重要基地。隨著伊斯蘭瑪巴德和塔克西拉本身建設的發展,水泥、採石等建築材料工業和運輸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