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英國考古學家)

馬歇爾出生於英國柴郡(Cheshire)的小城徹斯特(Chester)。 早年就讀於達利奇學院和劍橋國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歇爾
  • 外文名:Marshall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柴郡
  • 出生日期:1876年
  • 職業:院士,印度考古局總監
  • 畢業院校:劍橋國王學院
  • 代表作品:《桑奇指南》
人物簡介,著作,

人物簡介

1876年,馬歇爾出生於英國柴郡(Cheshire)的小城徹斯特(Chester)。 早年就讀於達利奇學院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1898—1901年在雅典英國學校學習,並參加了希臘、克里特島(Crete)和土耳其等地的考古發掘工作,成為了一個大有可為的學者。
1902年,得到大英博物館的推薦,年輕的馬歇爾被英屬印度總督喬治·納撒尼爾·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1899-1905)任命為印度考古總監。他將現代化的方法運用於對印巴大陸的考古實踐中,包括對古代遺蹟、遺物的科學記錄與保護。同時,馬歇爾徵募當地人為考古局工作,使印度人第一次能夠在自己的國土上參加考古發掘;又設立獎學金和訓練計畫,改組了印度考古局的機構,並將其活動範圍大為擴充。起先,馬歇爾的主要工作是保護和保存矗立的印度寺廟、雕塑、繪畫以及其它古代遺存,其中許多已經被長期忽視並且受到侵蝕。在他積極不懈的努力下,英屬印度區域內的古建築都逐步得到了保護。除文物保護外,馬歇爾還主持了龐大的發掘計畫。他非常重視古代犍陀羅地區(Gandhāra,今巴基斯坦境內),尤其重視該地區的重要城市塔克西拉(Taxila,怛叉始羅)。
1912—1919年,約翰·馬歇爾主持了對桑奇大塔遺蹟的全面修復,並出版了《桑奇指南》。 1913—1934年,約翰·馬歇爾在呾叉始羅的發掘尤其令人矚目。出土了大量的佛教造像、首飾及家庭器皿,使古代日常生活景象得以宛然重現。其後發掘又持續了近20年。
1914年,受封為爵士,並獲得多種榮譽稱號、獎項。
1918年,為塔克西拉博物館奠基。該館收藏有大量的藝術品,並擁有馬歇爾僅存少數肖像中的一件(one of Marshall's very few portraits)。
1922年,馬歇爾親自領導了對摩亨佐達羅遺址的發掘。系統的考古發掘全面鋪開不久,馬歇爾就欣喜地發現他腳下是一個足以讓他揚名百世的寶地。
1924年9月,在經過認真研究之後,他向外界宣布,這是一個久遠的未知年代的人們所創造的高水平的文明,“沒有理由認為,這一地區的文化是從其他地區傳人的”。
後來,歷史證明了他判斷的正確。經過印度考古局對包括兩地在內的相關遺址的發掘,發現了約公元前2600—公元前1900年間存在於巴基斯坦大部、印度和阿富汗小部地區的一種文化。從那時開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印度河流域的發掘工作一直沒有停止。 其後,馬歇爾又對包括古代佛教中心鹿野苑(Sarnath)在內的其它的遺址進行了發掘。 馬歇爾於退休8年後完成《摩亨佐達羅與印度河文明》(3卷,1931年)的編輯工作。
1936年,被選為英國人文和社會科學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1902—1931年間任印度考古局總監。曾主持呾叉始羅等犍陀羅古城遺址和印度一些重要佛教遺蹟的發掘,20世紀20年代負責對以前不為人所知的印度河文明的兩座大城市哈拉帕(Harappā)和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遺址(今巴基斯坦境內)的發掘工作。

著作

著作有《摩亨佐達羅及印度河流域文明》、《呾叉始羅》和《犍陀羅佛教藝術》等。
馬歇爾的著作建立在長期實地發掘工作之上,向世界揭示了印度文明,尤其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的真實年代。其中《塔克西拉》(Taxila,1951)為其最有學術價值的著作,而《犍陀羅佛教藝術》中譯本在中國影響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