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管理的流動性效應

公債管理的流動性效應

公債管理的流動性效應是指在公債管理上通過調整公債的流動性程度,來影響整個社會的流動性狀況,從而對經濟施加擴張性或緊縮性影響。

操作方式,相關條目,參考文獻,

操作方式

1.變動政府債券期限構成
(1)相機決定公債發行的期限種類
政府債券按償還期限可分為短、中、長期三大類。債券的期限不同,流動性程度有很大區別。短期債券變現能力強,有“近似貨幣”之稱,在三類債券中流動性最高。長期債券變現能力相對較弱,在三類債券中流動性最低。中期債券的流動性居中。顯而易見,政府債券發行中的期限種類的設計是肯定會對經濟施加擴張性或緊縮性影響的。
當政府需要啟動經濟,對經濟施加刺激時,擴大短期債券的發行,提高短期債券在全部政府債券中的比重,以此引起社會的流動性增加,便是一種有效的政策手段。反之,當政府需要緊縮經濟,對經濟實施抑制時,就可採取相反的方法,擴大長期債券的發行,提高長期債券在全部政府債券中的比重,以此降低社會的流動性。
(2)相機進行政府債券的長短期調換
債券期限上的流動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債券發行的期限種類設計上,政府債券的調換也會有類似反映。
用長期債券調換短期債券,無異於減少公債的流動性,用短期債券調換長期債券,則無異於增加公債的流動性。將上述的道理套用於此,政府債券的相機調換,同樣可作為政府實施經濟擴張或經濟緊縮政策的一種途徑。
2.調整公債應債來源
(1)相機決定政府債券的應債來源
公債的應債來源,按照經濟影響的不同可分為銀行系統和非銀行系統兩大類。銀行系統認購或持有公債,通常會通過信貸規模的相應擴大而增加貨幣供給量。也就是說,社會的流動性會因此而增加。非銀行系統認購或持有公債,只引起資金使用權的轉移,一般不會增加貨幣供給量,從而社會的流動性狀況不會因此而受到多大影響。所以,公債應債來源的抉擇,也是一種對經濟施加擴張性或緊縮性影響的政策手段。
這就是,在經濟繁榮,面臨通貨膨脹的威脅時,儘量從非銀行來源借人資金,縮小銀行系統持有公債在全部公債中的比重,以此降低社會的流動性。在經濟衰退,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時,力求擴大銀行系統持有公債的比重,限制非銀行系統認購公債,以此增加社會的流動性。
(2)相機進行有針對性的政府債券買賣
流動性程度不同的政府債券,通常都有其特定的投資者。商業銀行因其主要經營短期存放款業務,大部分負債需要隨時支付,且每周、每天變化很大,往往是流動性最高的短期債券的主要投資者。而業務性質對流動性要求相對不高的其他投資者,對債券長短期構成的選擇就不那么敏感。因此,在公債二級市場上買賣短期債券,肯定會對商業銀行持有公債的狀況乃至社會的流動性產生影響。相反,在公債二級市場上買賣長期債券,商業銀行持有公債的狀況則一般不會受到衝擊,從而對社會的流動性影響不大。
既然如此,當政府執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時,可選擇在公債二級市場上賣出短期債券(同時買人長期債券)的辦法,以擴大商業銀行持有公債的比重,從而增加擴張信用的基礎和社會的流動性,當政府執行緊縮性的經濟政策時,可選擇在公債二級市場上買進短期債券(同時賣出長期債券)的辦法,以縮小商業銀行持有公債的比重,從而減少擴張信用的基礎和社會的流動性。

相關條目

凱恩斯效應

參考文獻

1 高培勇.公共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