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集鄉

八集鄉

八集鄉位於泗陽縣城東北15公里,鄉域面積45平方千米(2017年),可耕地面積3.5萬畝,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21098人(2017年)。花生、雪菜是該鄉的特色主導產業,目前,花生、雪菜種植面積已分別達12000畝、3000畝,“八集”牌花生為省著名商標。11月21日,從江蘇省環保廳獲悉,

環保部公示了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名單,我市11個鄉鎮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考核指標要求,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此次我市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的有沭陽縣茆圩鄉、賢官鎮、廟頭鎮,泗陽縣王集鎮、八集鄉,泗洪縣上塘鎮、梅花鎮,宿豫區順河鎮,宿城區雙莊鎮,市湖濱新區井頭鄉,市洋河新區洋河鎮。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6個鄉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37個鄉鎮獲省級生態鄉鎮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集鄉
  • 外文名稱:SI YANG BA JI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泗陽縣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八集鄉八集大街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704
  • 地理位置:泗陽縣東北部
  • 面積:4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109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六塘河沿岸樹林風光
  • 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 火車站泗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 著名特產:八集小花生、八集雪菜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特產,金針菜,八集小花生,車輪餅,旅遊,梵音寺,梵音寺大殿前堂,農業,花生,雪菜,

歷史沿革

八集之名,據傳說來源於元末明初,有史、李、王、趙、周、徐、張、吳八戶見此地距周圍集鎮較遠,買賣不便,便共同集資興集,取名八集,鄉亦因此得名。八集街自興集直至解放前夕,皆由這八戶人家共同擔任集主,共同管理集市貿易。
八集北臨六塘河,地處水陸要衝,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憑藉六塘河在此與日軍周旋,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
解放戰爭期間,敵我雙方在此展開了較長時間的拉鋸戰,其中侯家圩戰鬥、石圩戰鬥比較著名,直到1949年,八集鄉才伴隨著全國解放的曙光獲得了新生。
八集人傑地靈。相傳,當年孔子去吳講學,路過此地,見這裡風景秀麗,民風淳樸,便愉快地接受了楚國大夫徐倫吉的請求,在此停車講學.徐倫吉和眾鄉鄰為了使孔子能夠靜心講學,築起高過丈、厚五尺,面積約數畝的一座土城——學城。至今在八集一帶仍流傳著。四月八朝學城”、“請老師正月初八吃年茶”等習俗。
石鈺,清末民初出生在八集鄉石渡村,擅長足球。有一次與日本隊比賽足球,一日本隊員見石鈺球藝嫻熟,故意將他絆倒。石鈺腰部受傷,堅持比賽,最後將一日本隊員連同足球一起踢入門中,
為中國人爭了氣,民間稱此舉為”雙球進門”,在蘇北一帶民間廣為流傳。董振英(1925—1947),於1943年參加抗日活動,次年被選為董盪村婦救會長,1946年加入區游擊隊,1947年2月在大陳莊戰鬥中被俘就義。
1957年設八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2.6萬。有公路與徐(州)淮(陰)公路相接。北瀕六塘河,西濱淮泗河。轄八集、西王碼、李祠堂、六塘、泓北、大石渡、蘆東、董盪、朱圩、劉莊、張劉、育紅、河東、橋西、橋南、合興、葛鄭、倪盪、馬窪、葛盪、八集農科等21個村委會。
2003年,轄八集、六塘、大石渡、董盪、雙橋、集南、前盪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八集鄉位於泗陽縣城東北15公里,北鄰王集新城,南靠泗陽來安街道辦,鄉域面積45平方千米(2017年),可耕地面積3.5萬畝。轄7個行政村,136個村民小組,5794戶居民,總人口21098人(2017年)。
八集鄉
花生、雪菜是該鄉的特色主導產業,目前,花生、雪菜種植面積已分別達12000畝、3000畝,“八集”牌花生為省著名商標。
11月21日,從江蘇省環保廳獲悉,八集鄉榮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

經濟建設

2014年,財政局公布我縣16個鄉鎮前9個月財政收入情。眾興鎮:2.97億元
王集鎮:6644萬元
臨河鎮:5610萬元
愛園鎮:5192萬元
裴圩鎮:4832萬元
新袁鎮:4733萬元
八集鄉:4579萬元
李口鎮:4163萬元
張家圩鎮:3977萬元
南劉集鄉:3719萬元
穿城鎮:3645萬元
盧集鎮:3535萬元
三莊鄉:3430萬元
里仁鄉:3401萬元
莊圩鄉:3249萬元
史集街道:2702萬元
高渡鎮:2647萬元
備註:此數據為各地地方(公共)實際財政收入,排名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其中:里仁,愛園,眾興,南劉集,八集鄉,王集,新袁等鄉鎮增長比較快。而高渡,三莊,臨河,裴圩等鄉鎮增長比較緩慢。八集鄉全民創業園是未來開發區的配套園區,連為一體指日可待
八集鄉八集鄉

交通

省道267:泗陽段工程起自泗陽縣裴圩鎮南,與規劃的省道330相交,向北穿越裴圩鎮、新袁鎮、李口鎮區,下穿宿淮高速公路後跨越廢黃河、京杭運河,經京杭運河泗陽港、泗陽經濟開發區與縣道201共線下穿宿淮鐵路,
八集鄉、魏圩社區至里仁鄉東側折向東北,跨越淮沭新河,在莊圩鄉西北側跨越新長鐵路進入沭陽縣界,與205國道平交,向東北止於京滬高速公路沭陽胡集互通連線線平交口。

基礎設施

【八集鄉】八集鄉是泗陽縣人口最少、面積最小,區域最好的鄉鎮。全鄉人口21098人(2017年),全鄉區域面積45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距縣經濟開發區僅3公里。
總體規劃:即“一心”、“兩軸”、“三橫三縱”、“四個片區改造”
“一心”:以現狀鎮區中心為基礎,規劃中心區以人民路為軸線展開,重點集聚商業、行政、金融、醫療、生態休閒功能,著力打造八集的“新街口”。
“兩軸”:以人民路為南北主軸、雲仙路為東西主軸的城鎮發展軸,總體上向南接軌城區,向西接軌267省道。
“三橫三縱”:“三橫”:八朱路、雲仙路、北京路,“三縱”: 重慶路、學成路、人民路。去年,我們對全長1.5公里的人民路改造後,今年重點對北京路、雲仙路兩條東西道路進行改造提升。
“四個片區改造”:
K1:以人民路以西、雲仙路以北的多功能片區。
K2:以人民路以東、北京路以南的金融商貿區。
K3:以人民路以東、八朱路以北的居民生活區。
K4:以人民路以東、徐大泓河以北的濱河生態休閒示範區。
多功能片區:目前屬鄉政府所在地,規劃建設占地約220畝集行政辦公、公園綠地、商業居住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的多功能片區,重點建設占地50畝的公共綠地、4000㎡的行政辦公和150畝的商住小區。
金融商貿區:是以人民路以東、北京路以南的金融商貿區,規劃占地93畝,位於鎮區的最核心位置,區域內將新鋪一條寬24米、長300米的步行商業街,入駐一家金融服務機構和3000㎡的超市。
居民生活區:是以人民路以東、八朱路以北的居民生活區,占地136畝,位於徐大泓河的北側,和K4區域形成整體,重在體現濱水文化、生態居住,目前南入口公園效果圖已設計完畢,相關房屋徵收工作正在進行。
濱河生態休閒示範區:是以人民路以東、徐大泓河以北的濱河綠化休閒示範區,和K3區域形成整體,重在體現濱水文化、生態居住。
該區域占地110畝,充分利用和保護原有水體、地形等自然資源,打造一種舒適、親近的生態綠化環境,建設鎮區南入口的標誌性建築。目前,前期規劃基本完成,徵收工作即將啟動。

特產

金針菜

《泗陽縣誌》記載:“金針菜,一名黃花菜,又名安神菜、丁莊大菜。蒸半熟,曝乾,銷售 甚廣。”丁莊大菜能有這樣的名氣,民間傳說與神醫華佗有關。三國時期,泗陽一帶瘟疫流行,死人甚多。華佗行醫到此,內心焦急,日夜為人治病,三日之內,挽救了千萬人的性命。一日,華佗進入丁莊,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曹操頭痛復發,命華佗迅速趕回。不 從,曹兵以刀相逼。
金針菜金針菜
這天夜裡,華佗輾轉反側,不能安眠,天快亮時,他剛剛迷迷糊糊睡 去,忽見一位仙人,手持一把金針,吩咐華佗如此如此,然後把金針向他懷裡一扔揚長而 去。華佗猛然醒來,果然在貼胸處摸到一把金針。第二天,華佗含淚上路,向送行的人們 喊道:“各位父老兄弟,華佗對不起你們。今有一束金針,送與諸位,解救你們的災難吧!” 說罷一揚,一束金光飛向四面八方。
眾人隨金光望去,只見漫田遍野,到處長著葉綠花黃 的植物。人們愣了片刻,有人喊道:“這是金針菜啊!”於是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 止住了瘟疫。:黃花菜適應性強,植培管理簡單,故有“懶種黃花勤種棉”的說法。但要黃花高產,還須 科學栽培。優種“大烏嘴”黃花就有很多優點,它分櫱快,栽後三四年即進入盛產期。其花莛粗壯,高達一米三,五個分杈較長。“小滿”出莛,“芒種”盛蕾,“夏至”開始採收。
採收期約50天。花蕾大,長十二厘米,色澤黃綠,嘴尖而有較大的黑紫色斑塊,故稱“大 烏嘴”。其乾制率和產量也優於一般品種。1910年,丁莊大菜曾參加南洋勸業會展銷,極受歡迎。1987年,在江蘇甲級黃花菜質量評比中,丁莊大菜以99.7的總分名列群芳之冠。

八集小花生

花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而八集花生則以其質優、味佳,倍受人們青睞。泗陽地處蘇北黃淮沖積平原,屬亞熱帶季風過渡性氣候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適宜花生種植。八集鄉土地大都屬於砂質壤土,日夜溫差多,生長出的花生殼薄,肉嫩,油量高,口感好。八集小花生是泗陽名特產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早在春秋時期,孔夫子由魯赴吳講學,路過今天八集這個地方,當地學子聞名挽留夫子講授,學子們有的送乾肉,有的送當地土產花生,孔夫子品嘗花生後,連聲贊道:“微乎此果,食可長生”,孔夫子走後,人們把他講學的地方起名“學城”,建房立牌位,他誇讚的花生土產,取名“長生果”。
八集小花生八集小花生
八集小花生,經過炒制,具有白、香、甜、脆的特點,包裝美觀,饋贈親友,堪稱上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當地政府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擴大花生種植面積,改良花生品種,推行增肥、補鉀工程,實行無公害管理,積極發展花生炒制的鄉鎮企業。1999年,“八集小花生”成了註冊商標,產品暢銷大江南北。

車輪餅

相傳三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路過宿遷。一日,乾隆微服私訪,途經洋河,看見此地一酒館,店門兩側寫著“善做江北麵點,巧烹江南佳肴”的對聯,乾隆看到這副對聯,十分懷疑,於是想出了一個主意想刁難一下掌柜的。與是乾隆在步走進店內,讓小二把掌柜的叫出來,讓他照著自已的馬車的車輪做出一種糕店來。還要輪紋清晰,美味可口,外型美觀。沒想到,不一會兒,小二真的把一種外似車輪的小餅送來了。乾隆挾起一塊左端右祥,金黃溜圓,非常美觀,用嘴輕輕的一咬,酥甜香脆,非常可口,慢慢咀嚼,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滿口生香,回味無窮。頓時龍顏大悅,即興提筆御賜:“洋河有餅若車輪,香脆酥甜妙化神,莫道京華糕點好,品來不及此奇珍。”“洋河車輪餅由此得名,成為宮廷貢品,繼而盛行於世,享譽古今。後人傳承前人做法,流傳於今。
車輪餅車輪餅

旅遊

梵音寺

遠近聞名的梵音寺坐落在泗陽縣城黃河故道南岸,占地約三畝,前面是蘋果園,後有綠色林帶,寺院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從人民南路右拐沿著佛源路向西不到二百米,便到了梵音寺。梵音寺前身為“觀音庵”,始建於清初,原址在京杭大運河北岸眾興鎮北門內,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到了二十世紀初,“觀音庵”前後大殿僅存各三間土牆草苫廟宇,東西寮房還有幾間,全是柴草房,殿內放置二十幾尊菩薩。據當地老人回憶,從蔡和尚到方玉、聖意已歷經五、六代傳人。“文革”期間,“觀音庵”內大小菩薩被“造反派”全部砸爛,方玉、廣聖等僧人由街道居委會當“五保戶”養起來。一九七九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真正落實,但“觀音庵”的原址土地先後被周圍居民大部分占用,僅剩不到30平方米的三間草殿,破爛不堪,信眾稀少,香火冷落。一九九○年後,庵事由揚州祗陀林聖意師主持,信眾倍增,法業漸興。
梵音寺梵音寺
一九九二年春天,旅台鄉友陳慧劍先生回大陸探親,此人是海峽兩岸乃至東南亞著名的佛學研究者。一次,其幼孫漢清偶引慧劍先生人庵拜佛,見“觀音庵”活動場所太狹小,感慨系之。他返台後,撰文刊於《龍樹雜誌》,倡議島內信眾,先後捐獻美金十餘萬元,贊助故里重建觀音庵,弘揚佛法,增加旅遊景點。此後,在泗陽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於一九九三年七月,在廢黃河南岸棉花原種場轄區之內,擇購二畝六分淨地為重建之所。八月起興建,慧劍先生長子愛群督導工程,次年五月底竣工。新寺落成後,“觀音庵”易名為“梵音寺”,於一九九四年九月五日(農曆七月三十日)舉行隆重的大佛開光儀式。陳慧劍先生親自率領十四名台灣高僧和居士趕到泗陽,參加寺廟開光典禮。縣委、縣政府領導和各部委辦局的主要負責人也到場祝賀。黃圩、農圩、新袁等鄉鎮民眾文藝宣傳隊還趕到現場舞龍舞獅助興;沿著徐淮公路兩側搭起一排排商業攤點,全縣有五、六萬人云集梵音寺觀光購物。在開光典禮儀式上,省佛協會長茗山大法師和泗陽縣長曾鴻翔分別在會上講了話,後他們的講話材料和照片都刊登在陳老先生髮行的《弘裔》刊物上的梵音寺名字傳遍海峽兩岸及東南亞。觀音庵遷址,梵音寺落成,充分體現以陳慧劍為首的台灣同胞愛國愛鄉的熱烈情懷。
梵音寺梵音寺
梵音寺分前、中、後三個大殿。前大殿為天王殿,一進大門便是一尊彌勒佛笑像,人們一見笑佛想到兩旁對聯的深刻含意,上聯是:笑日常笑天下可笑之人;下聯是:肚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彌勒佛像背後是手持利劍的韋陀護法神。在天王殿內還設有800多公斤的大鐘和直徑1.2米的大鼓,寺內早上3點和晚上9點各撞鐘擊鼓-次,聲間數里,頗具氣勢。 寺院庭內,在兩行青松花草的映襯下,一座高約3米的鑄鐵寶鼎高高矗立在中央。五間東廂房是圖書室,室內藏有2萬多冊有關佛教和科普的書籍,供僧人和居士閱覽。室內還裝有大彩電,備有500多套念佛錄相帶和錄像碟片。四間西廂房是客堂,專供接待遊客之用。
中大殿為大雄寶殿,這是寺內主要建築物,青磚青瓦,飛檐走壁,廊檐下有五根朱紅柱,顯得古色古香。大雄寶殿內供有三尊2米多高的大佛像,分別是釋迦牟尼、藥師和阿彌陀佛。三尊大佛金光燦燦,肅穆慈祥。在後壁懸掛的三聖像兩側寫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醒目條幅。三尊大佛背面是立於鰲背的觀音塑像,金童、龍女站立兩旁,顯示出普渡眾生、大慈大悲的形象。大雄寶殿東山牆壁上鑲著刻有梵音寺緣起大理石碑文;西山牆上刻著682名台灣民眾捐資功德芳名錄。

梵音寺大殿前堂

後大殿是地藏殿,殿內正中供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像。沿內牆壁擺放亡人骨灰盒架。陳慧劍先生去世火化後,“舍利獻瑞,終至花落蓮成”,留有舍利子一千餘顆,舍利花百餘朵,分供於兩岸家庭及寺廟中。陳老先生的舍利塔亦存放於梵音寺地藏殿中。遊客每每見到陳老先生身後留下的如同五顏六色翡翠般的舍利子時,便油然而產生敬慕之情。地藏殿東北角是兩層小樓,樓下正中有三尊玉佛,上層是藏經樓,樓上存放兩套計160多冊《大藏經》,可謂是鎮寺之寶。這兩部《大藏經》是陳慧劍先生從日本輾轉購來的。
梵音寺大殿前堂梵音寺大殿前堂
每至農曆初一、十五或觀世音等菩薩聖誕、成道、出家之日,許多信眾都絡繹不絕前來燒香拜佛,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景象。寺內幡幢鐘鼓,法器周備,瓊花瑤草,蒼松翠柏,實乃是吾邑旅遊和念佛的好地方。

農業

花生

泗陽縣八集鄉是花生種植大鄉,經過農業綜合開發扶持後,花生種植規模擴大到2萬多畝。“八集小花生”也是宿遷叫得響的少數農業品牌之一。但是,傳統的種植方式既不能提高花生產量,更不能提高花生質量。該鄉通過調查論證,決定在花生種植上走生態發展的新路,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提高種植花生農戶的經濟效益。在泗陽縣農業開發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宿遷市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配合,經常到八集鄉政府現場為該鄉幹部民眾介紹生態農業有關知識,講解花生種植中生態技術的運用,並發放花生專用生物肥手冊。
八集鄉花生八集鄉花生

雪菜

雪菜種植是八集鄉農民增收的一個支柱產業,自1998年以來,該鄉始終把做強做優雪菜產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引進良種上動腦筋,在規模種植上做文章,在拓寬加工銷售渠道上求突破,使雪菜的畝均效益一直保持在3000元以上。雪菜豐厚的經濟效益極大地提高了全鄉農民種植雪菜的積極性。為了放大盆景效應,增加農民收入,創建雪菜精品,應廣大村民的強列要求,八集鄉黨委政府通過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網上跟蹤預測,擴大雪菜種植,精心打造萬宙無公害雪菜生產基地。為了確保雪菜基地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盆、搖錢樹,八集鄉黨委政府在加大對農民雪菜栽培技術培訓的同時,還給每個行政村配備了1名雪菜技術指導員,負責雪菜生長期間的全程技術服務,與此同時,該鄉還在良種的供給方面作出嚴格要求,由雪菜產銷協會統一供種,以確保雪菜的標準質量,提高八集雪菜搶占市場制高點的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