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部門模型
- 外文名:Two department model
- 定義: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
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
兩部門模型是內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模型,是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從事製造的企業和生產知識的大學兩個部門。前者專門從事財貨及勞務的生產,以供應消費及投資等有形資本。後者則專門生產“知識”因素。公式企業的生產函式:Y=F{K,(1...
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 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假定經濟由兩個部門組成的內生增長模型。如“宇澤-盧卡斯模型”。為了區別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形成機制的差異,許多內生增長模型都假設經濟是由兩個部門組成的,資源需要在兩個部門之間進行配置。參見“宇澤-盧卡斯模型”。
兩部門經濟是指只有廠商和居民戶兩個經濟部門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居民戶向廠商提供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相應的收入,並用這些收入購買和消費各種產品與勞務;廠商購買居民戶提供的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並向居民戶提供各種產品和勞務。兩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 兩部門經濟是指只有廠商和居民戶兩個經濟部門的經濟...
盧卡斯的內生經濟成長模型把整個經濟分成兩個部門。在一個部門中每個勞動者根據其擁有的物質資本(與產品同質)和一部分的人力資本生產消費品。在第二個部門中,人力資本自我形成。假定每個勞動者能力和他貢獻給人力資本的時間(可視作受教育和培訓的時間)決定了他進一步獲取知識的速度。模型還進一步假定,所有個人都是...
二元結構模型,即“劉易斯-費-拉尼斯模型”。這一理論被西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第三世界勞動剩餘國家發展過程的“普遍真理”。基本介紹 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的三個假設前提:(一)不發達經濟分為兩個部門,即城市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現代部門和農村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傳統部門。(二)勞動無限供給。(三)工資水平不...
其中,克魯格曼(1979)是對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最直接、最簡潔的套用(只有勞動一種投入);埃塞爾(1982)則在兩種投入(勞動和資本)、兩個部門(小麥和製造品)的模型中,將D-S效用函式引申為製造業部門的生產函式;克魯格曼和赫爾普曼(1985,1989)則對新貿易理論和政策做出了比較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核心——邊緣模型所考慮的經濟系統只涉及兩要素、兩部門、兩區域,也可以看成是“2×2×2模型”。其基本假設如下,(一)經濟中有北部和南部兩個區域,它們在偏好、技術、開放度以及初始要素稟賦方面是對稱的。(二)生產部門分為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各部門只用勞動一種生產要素。其中農業部門勞動力(以下簡稱農民)不...
宇澤-盧卡斯模型,內生增長模型之一。將經濟成長的源泉和動力歸結為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增長的模型。由日本經濟學家宇澤弘文(1928— )於1961年首先提出,後經美國經濟學家盧卡斯(Robert Lucas,1937— )完善,故稱。該模型把整個經濟分為物質資本生產和人力資本生產兩個部門,將勞動區分為原始勞動和專業化人力資本,...
非均衡增長模型(unbalanced growth model)是202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經濟學名詞,出自《經濟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W.Baumol)建立的解釋公共支出增長的模型。該模型將國民經濟分為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部門和生產效率緩慢提高的部門(包括政府部門),根據對兩部門有關數據的測算,...
概言之,第二部分所發展的理論框架和分析模型對工業化作為經濟動力 的經驗研究顯現出相當的解釋力。正如第三部分顯示,這個框架和這些模型 對解釋中國自改革以來經濟成長和就業擴張現實表現出相當強的洞察力。尤 其是將工業化作為經濟成長動力的兩部門模型有助於澄清兩種增長模式的結 ...
喬根森模型(喬根森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戴爾·喬根森(D.W. Jogenson)於1967年在《過剩農業勞動力和兩重經濟發展》一文中提出的,依據新古典主義(New Classicalism)的分析方法創立的一種理論。釋義 認為農業產量的盈餘對經濟成長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理論。基本信息 認為工業部門的工資等於邊際生產力,而農業部門的工資...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結構,與前面的要素稟賦理論相比,除了關於要素流動性的假設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體包括:X、Y兩種產品生產都使用勞動;規模收益不變;勞動是同質的,可在兩個部門間自由流動;勞動總量是固定的,並且充分就業;資本是特定生產要素,即兩個部門的資本不能互相使用;每個部門的資本投入都是...
以上述方式擴展投資函式後,兩部門經濟中的均衡國民收入由下列模型所決定(以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條件):儲蓄函式S = − a + (1 − b)Y 投資函式I = I0 + eY 均衡條件I = S 具體分析 如圖1所示。當投資取非線性形式時,在某一既定的資本存量上下,投資曲線與儲蓄曲線的交點不能多於一個。以I1(K = ...
由於這一理論的倡導者屬於瑞典學派 (亦稱北歐學派),而北歐又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所以,將這一理論稱作斯堪的納維亞模型。這個模型主要以瑞典作為研究對象,說明處於開放經濟中的小國失業與通貨膨脹的並存現象。它認為,在開放型的小國中,主要存在開放經濟和非開放經濟兩大部門。開放經濟部門的通貨膨脹受世界性通貨...
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是指在價格水平既定、利息率既定和投資水平既定的條件下,分析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的模型。模型決定 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組成,均衡國民收入由下列模型決定:消費函式:C=f(Y)投資函式:I=I0 均衡條件:Y=C+I 橫軸代表國民收入,縱軸代表總需求,45°線表示總需求...
在劉易斯、拉尼斯-費的模型中,由於假定城市不存在失業,就業機率為1。托達羅認為,在任一時期,遷移者在城市能否找到工作取決於兩個因素:城市新增就業機會和城市失業人數。就業機率與前一個因素成正比,與後一個因素成反比,用公式表達為:表示城市現代部門工作崗位創造率,N表示現代部門總就業人數,S表示城市地區總...
投入產出模型是綜合分析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之間數量依存關係 (特別是分析和考察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產品生產與消耗之間的數量依存關係) 的一種經濟數學模型。它由投入產出表和根據投入產出表平衡關係建立起來的數學方程組兩部分構成。投入產出模型的種類很多,從計量方法分,有實物模型和價值模型,動態模型和靜態模型; ...
因此,應該考慮設立兩個網路信息中心和複雜而高效的溝通網路,來突出信息和溝通方式在組織結構模型中的重要地位。企業內部有一個內部網路信息中心,外部有一個外部信息中介,它們通過高效的網路溝通方式交換信息。兩個信息中心外圍是各自的部門或者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該思想充分體現在雙信息中心組織結構模型中。組織結構...
(1) 勞動是兩個部門共同使用的唯一生產要素;(2) 勞動在同一地區的部門間流動,在地區間不流動;(3) 製造品的生產成本包括勞動和中間投入品。經修正使得CPVL模型的集聚機制由CP模型的勞動流動變為企業間的垂直聯繫。由於集聚最終是通過兩種累積循環因果效應來實現的,故CPVL模型幾乎保留了CP模型的所有特徵。
如果非開放部門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其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開放部門相比差距越大,那么,非開放部門通貨膨脹率對本國通貨膨脹的影響也就越大。5.國內的通貨膨脹率等於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通貨膨脹率的加權平均數。北歐模型的結論是:經濟開放型小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由外生變數(世界市場通貨膨脹率、本國兩...
最優規劃模型反映經濟活動中的條件極值問題,是一種特殊的均衡模型,用來選取最優方案。按經濟範圍的大小,模型可分為企業的、部門的、地區的、國家的和世界的五種。企業模型一般稱為微觀模型,它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對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大意義。部門模型與地區模型是連結企業模型和國家模型的中間環節。國家...
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是儘可能符合赫克歇爾-俄林理論假設來解釋產業內貿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爾維(R. E. Falvey)就垂直差異產品的產業內貿易進行研究而提出相關觀點,後來進一步體現在法爾維和基爾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rzkowski)提出的模型中。內容 法爾維認為,由許多不同廠商生產的質量不同的產品品種,...
二元化經濟可以區分為兩個發展水平顯著不同的部門的經濟。 二元化經濟模型(Dual Sector model)也稱作“兩部門模型”(Dual Sector model)是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54年發表的《勞動無限供給下的經濟發展》中提出的發展經濟學模型。構成 “二元化經濟”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是由...
二元經濟結構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劉易斯(W.A.Lewis,1915-1991)於1954年首先提出的。在其《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一文中,闡述了“兩個部門結構發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開發中國家並存著由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系和城市現代工業體系兩種不同的經濟體系,這兩種體系構成了“二元經濟結構”。基本簡介...
John Laitner的這種觀點事實上是對九十年代後興起的兩部門(或多部門)增長模型的一個重要擴展。從九十年代內生增長理論的進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仍處於一個活躍發展的時期,如對R&D投入與經濟成長之間關係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對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的重新探索等。另外,在實證分析方面,正如Ben Fine(2000)所指出,...
如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Romer,1986)、宇澤弘文的兩部門模型(Uzawa,1965)、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Lucas,1988)、克魯格曼-盧卡斯-揚的邊乾邊學模型(Krugrnan—Lucas—Yang,1988—1991)等.都將人力資本因素作為影響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考慮,人力資本理論因此逐漸受到重視並完善起來。貝克爾突破傳統的資本概念的束縛,...
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後來經過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費景汗等人的補充,形成了劉易斯一拉尼斯一費模型。該模型認為,加快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業效率是促進工業進步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關鍵。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實行"平衡增長",按照投入和產出的基本原則把有限的可投資資金合理配置在兩個部門使之相協調,就能夠促進...
投入產出法是對一般均衡模型的簡化,這種簡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投入產出法將瓦爾拉斯模型體系中不勝枚舉的方程式(或函式式)和變數,簡化到可以實際套用和計量的程度。即用分類合併的統計方法,將成千上萬種產品及更多的生產單位合併為有限數量的產品部門或行業,使方程式和變數的數目大大減少,從而解決...
從數量可以推出價格即P (I-AT)-1Y’,P為產品單價列向量,Y’為各部門最終產值(或附加價值)係數列向量。而從投入產出行模型q=(I-A)-1 Y’中也可推出總產品數量。q為總產品列向量,Y’為最終產品列向量。以上兩式為投入產出模型中的價格決定機制和產量決定機制。產業關聯理論對價格的處理同古典理論是一致...
事業部制 事業部制最早是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於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稱,也叫“聯邦分權化”,是一種高度(層)集權下的分權管理體制。它適用於規模龐大,品種繁多,技術複雜的大型企業,是國外較大的聯合公司所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或公司也引進了這種組織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