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革試驗區

全面改革試驗區指的是仿效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經濟改革試驗區的做法,設立一個或幾個以政治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試驗區,以可控的方式,摸索和總結經驗,成熟後向其他地區推廣。

提出建議,理由,

提出建議

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李永忠認為,這正是反腐的治本之策。為落實依法治國,從源頭上反腐,特提出一個具體建議:
仿效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經濟改革試驗區的做法,設立一個或幾個以政治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試驗區,以可控的方式,摸索和總結經驗,成熟後向其他地區推廣。

理由

理由如下:
1.由於還未設立全面改革的試驗區,政治體制改革未能適時推進,當前權力反腐是第三個反腐形態,以領導者手中的權力來反下面掌權者的腐敗,這只能應對當務之急。
2.歸納領導幹部腐敗的制度性原因,大致有五:一權力失衡;二管理失控;三監督失效;四教育失誤;五自律失敗。黨小組不會管,黨支部不願管,機關黨委不敢管的狀況普遍存在。權力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對“一把手”的監督存在盲區:事前基本沒有監督,事中基本缺乏監督,事後基本不算監督。於是,小病慢慢釀成大病,腐蝕逐步成為腐敗。
3.1986年9月29日,鄧小平在會見波蘭領導人時說:“我們兩國原來的政治體制都是從蘇聯模式來的,看來這個模式在蘇聯也不是很成功的。”(鄧小平:《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頁)“蘇聯模式”有兩個根本性因素,一是過分集中的權力結構,二是過分落後的選人用人體制。
4.完成轉型,要把預案想好。即使出現亂子也能應對,確實要“防止顛覆性錯誤”。這么大的國家,如此多的難題,不改革,等死;不建立試驗區就大規模改革,找死。大膽改革,但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必須先抓試點,儘快設立政改試驗區。能否在政治領域堅決摒棄蘇聯模式,是反腐的試金石。
5.2014年1月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是決心從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異體監督——要“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制度保障——“要強化制約,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黨內的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必須通過黨代會常任制的改革,科學分解。
6.下一步反腐有四個要點。一是時間上,以十八大之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的為查處重點;二是空間上,現處在重要崗位,可能還會被提拔的;三是問題上,線索集中的;四是影響上,民眾反映強烈的。其時,這已為一些問題官員留下“金盆洗手”的事件和機會。
7.下決心儘快通過設立全面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儘快在局部率先“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通過不斷複製拷貝,最終在全國“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鄧小平留下的最大遺產——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實得力於深圳等“經改試驗區”的“化大為小,化遠為近,化整為零,化險為夷”的“四化功效”。
8.試點案例。2004年,中國60萬個行政村中的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後陳村,在村民自治的多年實踐中,在村級幹部違法亂紀日益嚴峻的情勢下,村民們創建了當代中國第一個異體監督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當即派人調研,2005年自己又親自帶隊調研,先後對後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作出五次批示。
後陳試驗證明:異體監督,遠強於同體監督;分權制衡,遠好於“權力過分集中”(鄧小平語)。後塵實踐很好地詮釋了“讓監督重新回到權力運行之中的意義、讓權利重新回到民眾手中的價值、讓幹部重新回到人民民眾中去的效果”。
“經改看小崗,政改靠後陳”,後陳創建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不僅是體制改革最具拷貝性的基層典型,也是通過“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打造中國特色反腐敗的“樣板間”。
9.改革決心。三十多年的權力反腐,效果證明,最大的問題是沿用至今的“蘇聯模式”,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設立以政改為重點的全面改革試驗區。當前高壓態勢下的強力反腐,使我們清醒認識到,更大的政治勇氣已經不是敢不敢反,更大的政治智慧已經是敢不敢改。
從下定“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反腐決心,到明確“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政改目標,制度反腐的新視野打開了,制度反腐的試點必須儘快設立。突破在地方,規範在中央。
10.中央形成“全面改革試驗區”決議後,應在2015年的“兩會”期間,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定程式,將其變成國家意志。改革的法治化,本身即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