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要求
國家發改委要求重慶市和成都市要從兩市實際出發,根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儘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兩市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重慶市計畫重點做好統籌城鄉的七項工作:第一,著眼於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大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第二,著眼於統籌進城務工經商農民向城鎮居民轉化,大力加強農民工就業安居扶持工作。第三,著眼於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第四,著眼於統籌國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強對“三農”發展的支持。第五,著眼於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大力推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第六,著眼於統籌新農村建設,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第七,著眼於統籌城鎮體系建設,大力打造城鎮群。重慶市還將在全市範圍內有計畫、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行政體制等改革。
成都市下一步將重點在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制、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通過改革探索,加快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改革建設
成都
2009年4月,
教育部與
四川省人民政府、
成都市人民政府在蓉共同簽署了共建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合作協定。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副省級城市共建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成都市將在協定的第一階段———2009年至2012年,籌措和投入資金100億元以上用於統籌城鄉教育和災後學校重建。
共建內容有九大板塊,包括:統籌城鄉災後教育重建、最佳化城鄉教育與布局結構、創新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機制、推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完善職業教育城鄉聯動機制、形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機制、探索城鄉統籌的教師管理體制、構建現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健全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協定中有諸多創新舉措,比如:災後重建中,建立與援建省市的教育長效合作機制;在城鄉教育布局上,堅持“幼稚園國小就近、國中進鎮、高中進城”的原則;滿足農村地區對優質平價幼兒教育資源的需求;有效遏制城市義務教育擇校;試行到農村學校任教的師範生免費教育。
成都將從均衡化、國際化、現代化三方面著手,力爭實現上述目標。
——深入推進均衡化方面,實施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行動計畫,加快推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薄弱學校校舍、技術裝備等硬體設施建設任務;實現全域成都中職教育免費制度,著力形成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中高職互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市、區(市)縣兩級財政預算,通過加快農村標準化中心幼稚園、公建配套幼稚園建設,大力發展政府定價公益性幼稚園。
——提高國際化水平方面,實施骨幹校長海外掛職計畫,鼓勵學校與國際友城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和教育機構到國外設“孔子課堂(學院)”或分校;探索與國(境)外學校間的課程和學分互認,爭創 “國際職業教育(成都)開發院”;借鑑國外先進教學方法,引進和執行國際通用標準,選派對外漢語教師到境外任教,建立與國外院校相匹配的人才評價體系。
——加快現代化步伐方面,構建集教育管理、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考試評價、教育科研、教師培訓和全民教育等為一體的寬頻教育專用網路;打造成都現代遠程教育中心,搭建市、區、校三級資源共建共享交換平台;開展網上教育電子政務,實現“校校網、班班通、天天用”;在中國小和地方高校分別實施 “名師名校長計畫”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實施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設工程,開展“雙師型”教師認定,打造具有知名度、改革創新與發明創造能力強的頂尖教師人才。
重慶
2012年3月,“全市建設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工作會議”在市教委舉行,重慶市副市長吳剛出席會議。2008年以來,中央已累計安排重慶教育各類資金達到203億元。
具體來看,在政策方面,7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放在重慶試點,去年支持我市新設高校6所,占全國的1/8、西部的1/3,普通本專科招生計畫總量14.5萬人,增幅居全國第一。
資金方面,2008年以來,中央累計安排重慶教育各類資金203億元。在項目上,批准重慶20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項目學校、3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和3所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項目建設,重慶立項建設學校數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8年以來,重慶在改革城鄉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城鄉師資水平改革等方面開展了許多工作。市教委還設立了9個綜合項目和40個單項項目,在全市組織了84個單位進行試點。
針對城區教育資源緊缺、農村“空殼”學校等問題,接下來,推進城鄉學校布局調整改革將成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改革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