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共同發布《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
- 發布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2023年7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共同發布《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
2023年7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共同發布《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內容解讀《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顯示,過去10年,全球溫室氣體...
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於2023年7月26日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吸收能力持續增強,基於衛星的同化反演結果表明,過去10年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平均每年吸收了137億噸...
2020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機構,中心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鄭澤梅,女,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 森林碳氮循環對全球變化的回響。主要基於氮磷施肥試驗,研究常綠闊葉林土壤碳氮循環過程、植物葉片養分含量與利用效率、凋落物分解動態對氮磷添加的回響特徵與機制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1998年-2002年,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本科生/理學學士;2002年-2005...
《中國城市碳評估研究報告2018》圍繞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能耗排放的關聯分析、城市碳排放監測與評估引導低碳城市健康發展和數據支撐下的城市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等幾個主題,研究新型城鎮化下城市低碳發展路徑和碳評估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分析比對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TanSAT數據、中國科學院全球碳收支A類先導專項形成的...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組織專家隊伍精心編撰的年度經濟分析預測系列報告。全書包括1個總報告,57個分報告。分別從國內綜合、產業、區域、能源幾個類別以及世界經濟角度,對2022年國內國際的經濟發展進行了系統分析,對2023年的經濟走勢做出展望。2022年,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
《陸地生態系統淨碳交換量遙感估算模型構建》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周艷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準確計算區域或全球尺度生態系統淨碳收支NEE,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以光能利用率模型為基礎通過光合碳吸收GPP和生態系統呼吸Re之差來計算NEE的遙感模型為區域NEE計算提供了新的...
對氣候模式的評估 自《第四次評估報告》以來,氣候模式已得到改進。模式能夠再現觀測到的大陸尺度地表溫度分布和多年代際趨勢,包括自20世紀中葉以來的快速增溫和大規模火山爆發後立即出現的降溫(很高信度)。長期氣候模式模擬結果顯示的1951-2012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趨勢與觀測到的趨勢相一致(很高信度)。然而,模擬...
草地CH4通量特徵 濕地CH4通量特徵 農田CH4通量特徵 一氧化碳 第五章 全球碳循環的模擬研究 大氣碳循環模型 陸地生物圈碳循環模型 海洋碳循環模型 耦合大氣環流模式的碳循環模型 小結 第六章 全球碳收支 土壤碳收支 典型生態系統碳收支 全球碳收支 第七章 全球碳對策 全球CO2排放 碳減排與增匯對策 ...
《氣候變化的應對:中國的碳中和之路》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氣候變化的基本概況,包括氣候變化成因、影響、主要應對路徑和全球碳中和目標與進展。第二部分介紹了碳中和的科學基礎,包括全球碳收支與碳平衡、碳排放、碳匯與人工增匯措施。第三部分詳細闡述了中國碳排放...
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工作,嚴格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加強對重點排放單位和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管。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探索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健全用能權、綠色電力證書等交易機制,培育交易市場,鼓勵企業利用市場機制推進節能減污降碳。實行重點企(事)...
本書基於國內外相關領域近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從區域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區域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與排放現狀、中國區域陸地和海洋碳收支及其全球意義等角度,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區域生態系統的碳收支及其碳匯功能。全書分3篇,共15章,基本反映了我國目前在上述各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1995年,呂達仁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層大氣和全球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 。學術論著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官網顯示,呂達仁已發表學術論文共100餘篇,合作專著3本,其主要論著有《雷達和微波輻射計測雨特性比較及其聯合套用》《消光-小角散射綜合遙感氣溶膠譜分布的原理和數值試驗》《雷射閃爍...
353碳排放與碳固定核查評估技術 355第一節碳源/匯立體觀測技術體系 364第二節碳足跡核算概述 371第三節企業、產品和區域的碳足跡核算 386第四節國際貿易碳足跡轉移核算 391第五節全球、中國、美國的碳收支綜合評估 399第六節甲烷排放問題研究 407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409主要國家碳中和目標與措施概覽 411第一節...
江蘇海洋經濟比較啟示與高質量發展研究(研究報告)談鎮(江蘇科技大學)、陶永宏(江蘇科技大學)、潘法強(鎮江市委宣傳部)、錢偉(江蘇科技大學)、孟慶良(江蘇科技大學)、劉惠宇(江蘇科技大學)、符勇拓(江蘇科技大學)、婁陽(江蘇科技大學)關於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王秦(江蘇省科學...
源側重點建設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系統;網側重點構建“高滲透、高異質、高互聯、高互濟”的電網、熱網、氣網系統;荷側重點結合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實現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可監測、可報告、可核查”;儲側重點構建多元融合儲能體系。(五)生態友好的創新產業。銜接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五大經濟”,形成活力匯聚、...
從傳統的縣、市拓展到省域和地區範圍,為差別化的區域低碳發展道路的選擇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實踐指導,為低碳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區域碳收支及低碳發展對策研究》可作為地理學、環境科學及管理學等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目,也可供從事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研究、碳排放清單核算以及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專業研究人員參考。
和排放規律。主要內容包括:常用生態系統碳交換觀測技術的基本原理、優缺點及可比性;靜態箱一氣相色譜法生態系統碳交換觀測實驗設計、儀 器組裝、樣品採集和定量分析、數據質量控制及誤差來源;不同生態系統 溫室氣體的排放特徵及影響因子。本書可供從事全球變化、大氣化學、生態學和化學儀器分析研究的科 研人員及大專...
城鎮化碳排放效應及調控策略研究》在綜合分析國內外城鎮化碳排放研究的基礎上(第1~3章),本書第4章根據長三角地區城鎮化碳排放現狀,從陸地生態系統、能源消費和工業生產過程等方面構建了長三角地區碳排放清單及核算方法,分析了1995—2013年長三角地區碳收支的時空特徵,以期為長三角地區制定差異化的碳減排政策提供科學...
《黃河三角洲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將充實濱海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理論,以期為深入理解濱海濕地“藍碳”的形成過程與機制、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濱海濕地“藍碳”功能的潛在變化趨勢提供理論支持,為中國及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和推動“藍碳”增匯提供新思路。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濱海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及其影響機制001 1.1...
物理固碳就是採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負排放技術將空氣中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捕獲後深埋進地底或海底的碳庫里。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和第六次評估報告(AR6)分別將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捕集(DAC)等碳移除技術納入CCUS技術內涵,這些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將提供...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子專題“黑龍江省森林固碳現狀、速率和潛力研究”(XDA05050201),2011-2015,主持 。盤錦市 委託項目“盤錦港30萬噸原油碼頭工程對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影響”,2012,主持。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中國東部濱海沼澤濕地資源及其...
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陸地表層生命元素環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碳收支,生命元素循環過程與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科研業績 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溫帶草地植被-土壤系統碳氮耦合特徵及其對氮素水平的回響”、國家科技攻關計畫“草地生態系統碳收支對主要人文因素變化的回響、預測及...
趙榮欽,陳志剛,黃賢金,鐘太洋,揣小偉,賴力,張墨逸.南京大學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進展.地理科學,2012,32(12):1473- 1480.趙榮欽,黃賢金.基於能源消費的江蘇省土地利用碳排放與碳足跡.地理研究,2010,29(9):1639-1649.趙榮欽,劉英,馬林,李宇翔, 侯麗朋,張戰平,丁明磊.基於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縣域空間橫向碳補償研究...
第五節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第六節 坎昆世界氣候大會 第七節 清潔發展機制 第四章 碳匯形成原理及碳匯計量 第一節 地球系統碳循環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 第五章 森林碳匯評估 第一節 基於清查資料的喬木林生物量估測法 第二節 森林生態系統淨生產力實測法 第三節 森林生態系統碳蓄積渦度相關法 第四節...
(3)歷史土地利用與對碳收支影響:系統研究了近300年中國耕地等土地利用類型的歷史變化及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的影響;研究了近百年世界主要排放大國化石燃料碳排放歷史,厘定了各國碳排放的歷史責任,為氣候變化談判提供了科技支撐。近年分別主持科學技術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371540,基於碳代謝的城市功能空間布局與運,行效能評估研究,2014/01-2017/12,75萬元,參加。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01598,基於城市功能分區的碳收支平衡時空分異機制分析與模擬,2013/01-2015/12,25萬元,項目負責人。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41201155,融合多要素的...
在不久的未來,若將航空通量觀測套用到國家或區域通量觀測網路,並與地面定點觀測及全球衛星遙感觀測相結合,將有助於人們估算區域植被一大氣的通量及評價全球碳循環和碳收支狀況。此外,不同尺度的地面觀測資料還可以驗證和參數化各種大氣傳輸模型以及生態系統過程模型,改善模型模擬結果的精確度,提高模型在尺度轉換計算和...
一、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評估報告 10 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戰略 11 三、減緩氣候變化的林業議題 12 第三節 氣候變化問題的國際談判 13 一、已開發國家陣營 14 二、開發中國家陣營 14 三、後京都時代國際氣候談判 15 四、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涉林議題 1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9 第二章 已開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在揭示氣生根對沉積物碳收支影響機制的同時,還將為準確評估紅樹林地下碳庫提供理論依據。結題摘要 紅樹林是熱帶碳儲量最豐富的森林和濱海濕地的高效碳匯。沉積物是紅樹林的重要碳庫。地表生物學過程包括凋落物和沉積物的捕獲和分解、溫室氣體的排放都影響著表層沉積物的碳累積。地上根系(氣生根)是紅樹植物適應潮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