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

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

《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是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仲禮、張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中和:邏輯體系與技術需求 
  • 作者:丁仲禮、張濤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32859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開發中國家,我國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時間緊、壓力大、任務重。在此背景下,如何繪製可落地的“碳中和”路線圖,使我國在展現大國擔當的同時,保障自身發展的權益,這是政策制定背後的重大科學問題。
本書從實現碳中和的基本邏輯入手,追本溯源,系統闡述了碳中和的問題由來及相關概念,然後以技術需求清單的方式,從技術內涵、現狀及發展趨勢和需解決的關鍵科技問題等方面,立體化地展現了發電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前沿技術、能源消費端的低碳技術、固碳端的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以及碳排放與碳固定核查評估技術。最後,簡要介紹了世界主要國家設立的碳中和目標及技術、行政、財稅、法規等措施,提出了對我國構建碳中和政策體系的啟示。

圖書目錄

第一章
1從碳排放到碳中和
3第一節自然狀態下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
14第二節人為排放與全球增溫
23第三節能源消費與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
36第四節全球碳排放簡史及國別差異
49第五節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
59第六節中國未來能源需求預估
72第七節碳中和為一“三端共同發力”體系
80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
81發電端的低碳技術
83第一節面向碳中和的電力供給結構預測
91第二節電網系統與輸電設施需求
99第三節非碳/低碳能源發電技術
116第四節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技術
133第五節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運行控制技術
144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
145能源消費端的低碳技術
147第一節氫能體系及技術
158第二節工業部門的低碳技術
209第三節交通部門的低碳技術
223第四節建築部門的低碳技術
238第五節農業部門的低碳技術
260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263生態系統固碳及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
265第一節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現狀
278第二節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潛力
299第三節碳捕集技術清單
313第四節CO生物利用技術清單
321第五節CO2化工利用技術清單
332第六節CO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清單
351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
353碳排放與碳固定核查評估技術
355第一節碳源/匯立體觀測技術體系
364第二節碳足跡核算概述
371第三節企業、產品和區域的碳足跡核算
386第四節國際貿易碳足跡轉移核算
391第五節全球、中國、美國的碳收支綜合評估
399第六節甲烷排放問題研究
407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409主要國家碳中和目標與措施概覽
411第一節全球碳中和進程
16第二節美國及其主要州的碳中和目標與措施416
422第三節日本碳中和目標與措施
428第四節德國、英國、法國碳中和目標與措施
437第五節印度、巴西碳中和目標與措施
443第六節主要國家碳中和做法的啟示
445本章參考文獻
447名詞縮略語表

作者簡介

丁仲禮,地質學家、氣候變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國際IGBP-PAGES執委會委員,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理事等。
他的研究領域主要為新生代地質與古環境、全球氣候變化、碳排放歷史等。
張 濤,化學家、能源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化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近期主要從事單原子催化、納米催化以及生物質催化轉化等方面的研究。所率領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單原子催化”(single-atom catalysis)的新概念,並首先發現纖維素一步法催化轉化制乙二醇的新反應。多項技術已獲工業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