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

2023年3月,河北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共同研究制定《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
  • 發布單位:河北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發布信息,檔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2023年3月,河北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共同研究制定《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

檔案全文

河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 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河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作用,依據科技部等九部門《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第一動力,以支撐引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線,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有力支撐我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實現碳中和遠景目標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導向。立足碳達峰,著眼碳中和,緊密結合河北產業特點和綠色低碳技術需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科學設計創新路徑,系統布局工業化城鎮化與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堅持前瞻引領。面向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創新需求和科技前沿,
積極對接國家部署,結合我省資源環境稟賦、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聚焦新能源技術、先進儲能技術、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及利用等方向,加強未來前沿領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
堅持重點突破。聚焦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關鍵行業和領域,全產業鏈條、全生命周期分析評估綠色技術碳減排潛力,精準推動綠色低碳能源、工業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典型套用場景,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統籌推進。統籌發展和安全,組織實施綠色低碳重大科技創新行動計畫,綜合採用競爭擇優、定向委託、揭榜掛帥等方式,一體化配置創新資源,加快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支撐能源轉型平穩過渡,安全有序降碳。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通過組織實施一批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實現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突破,打造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套用示範場景,培育建設一批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創新平台基地,初步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支撐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到2030年,在綠色低碳能源、工業流程再造、負碳技術等領域突破一批顛覆性技術,規模化套用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形成一批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範工程,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撐我省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19%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
2025年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
二、開展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
聚焦我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科學問題,集聚全省優勢創新資源,科學部署基礎研究“攀登計畫”,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研究項目,超前部署一批前沿交叉領域科研任務,推動低碳零碳負碳等基礎理論、前沿引領技術研究。充分銜接國家戰略規劃和前沿技術研究部署,積極融入國家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提高創新策源能力。
專欄1 前沿技術研究重點方向
新能源技術。研究高效薄膜電池、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綠色制氫技術。研究可再生能源電力轉換熱能、光能及合成燃料和化學品技術。
先進儲能技術。研究低成本、高安全、長壽命的固態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前沿儲能技術。
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及利用技術。研究基於新材料、新體系的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研究光/電催化、生物催化二氧化碳轉化高附加值利用技術。
三、推動低碳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聚焦我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共性技術需求,圍繞服務我省相關產業發展,啟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創新專項,加快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和綠色低碳轉型技術攻關,推動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領域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革新,推進城鄉建設和交通領域低碳零碳技術創新,探索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轉化利用(CCUS)技術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研發,發展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到2030年,在能源綠色低碳安全轉型、重點工業行業顯著降碳、城鄉建設節能降碳、交通領域綠色降耗,CCUS成本降低和生態增匯能力提升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專欄2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點方向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研究煤炭先進、高效、低碳、靈活智慧型利用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煤炭分質高值利用技術、清潔轉化技術,研究摻天然氣、氫等高效低碳工業鍋爐技術、裝備及檢測評價技術。
新能源技術。研究高效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和高效利用技術裝備,研究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地熱能“取熱不取水”、乾熱岩發電等新能源多元利用技術。
儲能技術。研究壓縮空氣、飛輪、釩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裝備,研發多類型氫氣“儲運加”適用技術、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技術,開發大規模儲能系統集成、智慧型控制和梯次利用與回收技術。
智慧型電網。研究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柔性接入、高效滲透技術裝備,研發交/直流柔性輸電、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友好併網、智慧型調度和高效控制等智慧型電網技術裝備。
節能技術。研發工業、交通、建築及電力輸配電等終端用能環節高效電能轉換及能效提升技術、高效換熱技術、裝備及能效檢測評價技術。
(二)重點行業工業流程再造鋼鐵。研究富氫冶煉工藝技術、低碳清潔生產技術,研發界面最佳化能
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
石化化工。研究石化、化工生產中煤炭高效提質轉化及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製備化學品技術,石化產品高效精細分離、化工過程強化、產業鏈副產物綜合利用、能源梯級利用等低碳清潔技術。
建材。研發新型膠凝材料、低鈣高膠凝性水泥熟料、低碳水泥、低鈣全固廢混凝土、高性能保溫材料等綠色建築材料和水泥窯燃料替代等清潔生產技術。
資源循環利用。研究工業產品生態設計技術,研發大宗固廢多產業、多品種高質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多源廢物協同處理與生產生活循環連結技術、重型裝備智慧型再製造技術。
減污降碳協同。研發低耗高效的大氣、水和固體廢物等多種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和減排技術。
(三) 城鄉建設與交通低碳零碳技術
綠色建築。研究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設計建造運維等技術,集成耦合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建築高效電氣化等技術。
新能源載運裝備。研發高性能電動、混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驅動汽車技術和重型陸路、海運載運裝備混合動力技術。
綠色智慧交通。研究道路交通、軌道交通和民航系統綠色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等技術。
(四) 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
CCUS 技術。研發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高值化利用技術,探索開展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估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集成研究鋼鐵、建材、化工等跨領域二氧化碳捕集及轉化利用耦合技術。
固碳增匯技術。研究森林、草原、濕地、農田、海洋等生態系統固碳增匯和人工干預增強碳匯技術,研發高效固碳植物新品種、生物固碳增匯肥料等。
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與替代技術。研發煤礦乏風瓦斯高效回收利用技術,油氣開採、甲烷重整及制氫等能源及廢棄物領域甲烷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反芻動物低甲烷排放調控技術。
四、加大低碳零碳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力度
聚焦行業領域和區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科學部署套用場景建設示範,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工業流程再造、資源循環利用、CCUS、碳匯等領域技術套用示範,密切與京津等地高校院所和企業技術合作,推動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到2030年,在能源、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綠色低碳技術規模化套用示範工程,打造一批低碳零碳技術套用示範典型場景,研究制定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標準,轉化套用一批綠色低碳科技成果。
專欄3科技成果轉化套用重點方向
(一)綠色低碳技術示範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示範。在省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燃煤機組靈活調峰等示範工程。推進大型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
新能源技術示範。在張家口、承德等地部署可再生能源制氫、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套用場景示範工程,在唐山、滄州等地熱資源豐富地區探索開展中淺層地熱供暖示範工程;推動適用於分散式能源的“源-網荷-儲-數”綜合虛擬電廠示範,打造可再生能源生產、傳輸、承載、套用互融互通的耦合示範。
綠色低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示範。實施百萬噸級氫冶金技術套用場景示範工程,探索建設二氧化碳製備合成氣及化工原料示範工程。開展鋼鐵、化工、建材等跨工業門類耦合示範,打造清潔生產示範工程。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示範。開展綠色設計、綠色修復與再製造、能源梯級利用、資源高質化循環利用技術示範,實施尾礦、秸稈、建築垃圾、工業廢料等大宗固廢高值材料化、低碳能源化利用技術示範。
負碳技術示範。支持CCUS全鏈條技術集成,建設萬噸級化學吸收二氧化碳捕集套用場景示範工程,探索開展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海洋封存技術示範。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等典型生態區域打造生態碳匯示範工程。
(二)綠色低碳技術綜合區域示範
綠色低碳社區。在雄安新區等地部署建設低碳/零碳社區,推動被動式
超低能耗建築、清潔供熱、多能互補、節水等技術集成套用與示範,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綠色低碳園區。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重點園區,因地制宜開展循環化、低碳化、數位化改造,耦合最佳化與集成套用各類綠色低碳技術,打造綠色低碳示範園區。
綠色低碳示範區。支持雄安新區、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等區域,跨領域大規模集成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以及碳匯和CCUS 等綠色低碳技術,在我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綜合開展光伏農業、光儲直柔建築、農林廢物清潔能源轉化利用、分散式能源等技術集成示範。支持省級以上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套用示範。
(三) 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
依託河北科技成果轉化網,建立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料庫,實現技術供給信息和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全入庫,遴選發布適合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的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採取線上掛牌、線下撮合、路演對接等手段促進簽約轉化。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利機遇,引進京津等地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成果,支持在我省落地轉化推廣。
(四) 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標準
支持企事業單位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綠色低碳工業、建築、交通、 CCUS、儲能等領域,參與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推動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地方標準研製。
五、打造一批綠色低碳領域標桿科技企業
圍繞培育壯大以企業為主體的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創造生力軍,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分類精準開展綠色低碳企業專業賽事、科技特派團、孵化平台、綠色金融等科技服務,引導創新要素向科技企業聚集,打造一批綠色低碳領域標桿科技企業。支持科技企業集結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牽頭組建綠色低碳創新聯合體,全創新鏈條設計實施低碳零碳負碳重大科技任務,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型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撐企業低碳轉型發展。
專欄4綠色低碳標桿科技企業打造
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 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深度孵化一批掌握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的科技型企業。
綠色低碳科技企業。面向新能源及節能、資源與環境、新材料等領域,梯度培育、差異扶持一批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 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後備培育庫,實施省市縣三級聯合幫扶和靶向培育,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科技領軍企業。
綠色低碳企業專業賽事。在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挑戰賽、科技成果直通車等活動中,設立綠色低碳技術專場,搭建核心技術攻關交流平台,為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對接各類創新資源。
綠色低碳科技金融。推動科技投資引導基金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探索科技投資引導基金等科技金融工具對初創期綠色低碳科技企業的支持方式,強化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政策推廣力度,支持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
綠色低碳融通創新機制。探索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對接機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通過投資併購、技術共享等方式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創新資源,打造共性技術平台,構建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創新聯合體,大力推進以套用為導向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組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團,為企業低碳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套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等方面提供精準科技服務,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構建一批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創新平台
圍繞打造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科技河北力量,整合全省優質創新資源,建設綠色低碳領域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化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推動創新平台科研基礎設施、數據等資源開放共享,服務全省綠色低碳相關產業發展共性需求。高水平建設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評估轉化及交易。
專欄5碳達峰碳中和創新平台建設
基礎前沿創新平台。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和以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技術套用轉化平台。在新能源、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被動式建築、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等方向,建設一批以套用為導向的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基地、新型研發機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創新平台基地,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建設,支持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領域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和套用示範。
“一院一中心”。聚焦氫能、規模化儲能、綠色建築、CCUS 等領域,加強河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設,貫通套用技術創新、中試工程化、套用示範推廣等創新鏈環節,打通技術與市場通道。
七、匯聚一批碳達峰碳中和高精尖人才
圍繞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人才競爭優勢,實施“巨人計畫”、
省高端人才等支持計畫,建設海外離岸引智平台,設立“海外工程師”人才引進專項,完善創新人才分類評價制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培養造就一批綠色低碳領域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專欄6 碳達峰碳中和高精尖人才匯聚
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科技人才。實施省高端人才支持計畫、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全職引進計畫、“燕趙雄才”培育計畫,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精
準引進培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
碳達峰碳中和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穩定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的優秀創新群體,在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組織實施中發現和培養一批碳達峰碳中和科技領軍人才。依託雙創基地、大學科技園等穩定支持培養一批碳達峰碳中和創新人才和團隊,通過 “海外工程師”人才引進等專項,從國內外引進一批我省高精尖缺創新創業人才。
碳達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對碳達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省自然基金中設立專門的青年項目,對納入序列的碳達峰碳中和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重點傾斜。
八、保障措施
(一) 加強組織領導。在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統籌推動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省級部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協調聯動,各地要結合實際,科學制定落實舉措,明確工作目標,省市共同推動各項任務紮實落地。省科技廳組織成立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跟蹤評價國內外綠色低碳技術發展動態,加強對碳排放監測、計量、核查、核算、評估的支撐保障,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二) 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科技政策與產業、財政、
金融政策有機銜接,加大投融資項目支持力度和科技創新券投放力度,強化市場機製作用,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市場為支撐的多元化投入體系。聚焦重點行業、區域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難題,一體化配置科研項目、平台、人才、資金,持續推動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套用場景示範,帶動技術突破和套用疊代發展。
-
(三) 營造良好環境。加強對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著力營造創新發展良好生態。開展綠色低碳科學普及活動,培育建設省級以上科普示範基地、特色基地,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引導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良好氛圍。
-

內容解讀

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支撐河北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到2030年,煤炭消費比重低於6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19%,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
實施方案聚焦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圍繞前沿研究、技術攻關、套用示範、企業培育、平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從創新鏈條、創新要素層面提出六方面重點任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