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術

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是利用內鏡將消化道內的異物取出的治療方法。該手術為消化道系統的根治性手術,包括急診內鏡取異物和擇期內鏡取異物。前者是將較大或不規則、長條形、尖銳的及毒性異物取出,後者主要是將小的光滑的異物取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術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
  • 適應症:上消化道內自然排出有困難的異物
  • 禁忌症:異物過大或穿出消化道外
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手術方式,術後處理和注意事項,

適應證

上消化道內自然排出有困難的任何異物,尤其是銳利或毒性異物。

禁忌證

1.異物已部分或全部穿出消化道外。
2.>2.5cm的銳利異物及不規則形狀的異物。
3.硬質異物長度>20cm,且有嵌頓者。
4.估計不能通過賁門取出的胃內巨大異物。
5.凝血功能障礙及口服抗凝藥物未處理者。
6.患者一般情況差、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

術前準備

1.一般準備
包括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心理準備主要是消除患者緊張情緒,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達到預期的手術效果。身體準備包括如下方面。
(1)預防感染:為避免交叉感染,凡開放性結核、肝炎、愛滋病患者及病原攜帶者應使用專用內鏡,並單獨進行特殊消毒滅菌處理。
(2)胃腸道準備:接收擇期治療患者需要禁食禁水6~8小時。
(3)鎮靜與解痙:精神緊張者或不能合作的兒童可給予安定鎮靜。必要時,可肌注山莨菪鹼等解痙藥,減少胃腸蠕動。
(4)攝頸部及胸部正側位片、腹部平片,確定異物的位置、性質、形狀、大小及有無穿孔等。消化道異物的患者,不宜行鋇劑灌腸攝片檢查。
(5)口服祛泡劑:祛泡劑(如二甲基矽油)有去表面張力的作用,使附於黏膜上的泡沫破裂消失,視野更加清晰。
2.特殊患者的擇期治療前準備
包括營養不良、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及呼吸障礙患者。
(1)營養不良患者:由於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患者耐受失血和休克的能力降低,易引起組織水腫,影響組織修復,甚至並發嚴重感染。應在手術前予以糾正,爭取達到正氮平衡狀態。
(2)高血壓患者:血壓在160/100mmHg以上時,可能在誘導麻醉或手術時出現腦血管意外或急性心力衰竭,需服用降壓藥,使血壓降到上述範圍以下再做手術。
(3)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的類型不同,其耐受力也各不相同。對於耐受力差的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者,需待病情控制或緩解後再行手術。
(4)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者,應積極改善肝腎功能,在能夠耐受手術時,再行手術治療。
(6)呼吸功能障礙急者:術前2周停止吸菸,鼓勵患者多練習深呼吸和正確咳嗽、咳痰方法。重度肺功能障礙及並發感染者,應改善肺功能、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
(7)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提前停用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藥物。給予輸注紅細胞懸液、冷沉澱等,糾正凝血功能障礙。
(8)糖尿病患者:術前應控制血糖水平,糾正水、電解質失調和酸中毒,改善營養狀況。

手術方式

1.麻醉方式和注意事項
麻醉方式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①局部麻醉:2%~4%利多卡因於咽部麻醉,噴霧或口服;②全身麻醉:對精神緊張者、不能配合的兒童及異物>2.5cm者,多用全身麻醉。麻醉藥物劑量因人而異。
2.手術操作方法
(1)患者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頭墊低枕,鬆開領口及腰帶,取下活動義齒。
(2)觀察異物的大小、形態及性質等選用對應的器械和方法。
(3)長條形異物取出可用圈套器或異物鉗取出,如鋼筆、牙刷等。薄片狀圓形金屬異物可用活檢鉗或磁棒取出,如硬幣。球形異物可用籃型或網兜型取石器,如玻璃球、果核等。銳利異物如縫紉針、刀片等,需在內鏡頭部固定一個橡皮保護套管後取出;銳利異物如為張開型的別針,需變開口向上為開口向下後取出。大的食物團塊導致食管完全性阻塞者,可用內鏡下鉗咬將食物咬碎,然後用圈套器或三角鉗取出。胃內直徑>4cm的結石難以取出時,可通過內鏡用活檢鉗搗碎成糊狀物後隨胃腸道蠕動排出體外。食管支架移位或掉入胃內時,應視為“異物”,可用專用取出器械,鉤住一端尼龍繩,收緊後取出;一般支架可用雙孔道內鏡在套管配合下取出。

術後處理和注意事項

1.術後處理
(1)術後2小時禁食禁水。胃、十二指腸、食管無損傷者,可進食流質飲食;胃、十二指腸、食管損傷者,其禁食禁水的時間應延長,可進食半流質飲食,並注意休息。
(2)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觀察患者神志、排便,有無出血、穿孔、黑便及腹痛等。
2.常見併發症及處理
(1)消化道黏膜損傷及出血:多見於較大且銳利的異物。應禁食,給予抑酸劑及胃黏膜保護劑,一般可痊癒。有穿孔應緊急外科手術,出血多者應行內鏡下止血。
(2)消化道化膿性炎症及潰瘍:患者出現高熱、劇烈疼痛等症狀,應禁食,抑酸及減少消化液分泌,並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3)窒息及吸入性肺炎:一旦發生應緊急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