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性凝血(intrinsic coagulati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由因子XII啟動,參與該凝血的因子全部來源於血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源性凝血
- 外文名:intrinsic coagulation
- 所屬學科:生理學
- 公布時間:1989年
內源性凝血(intrinsic coagulati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由因子XII啟動,參與該凝血的因子全部來源於血液。
內源性凝血(intrinsic coagulati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由因子XII啟動,參與該凝血的因子全部來源於血液。公布時間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生理學名詞》第一版。...
內源性凝血途徑(intrinsic pathway)是指參與凝血的因子全部來自血液,通常因血液與帶負電荷的異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膠原等)接觸而啟動。定義 當血液與帶負電荷的異物表面接觸時,首先是FⅫ結合到異物表面,並被激活為FⅫa。FⅫ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FⅪ成為FⅪa,從而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此外,FⅫa...
內源性凝血途徑 內源性凝血途徑是指參加的凝血因子全部來自血液(內源性)。臨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來反映體內內源性凝血途徑的狀況。內源性凝血途徑是指從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過程。當血管壁發生損傷,內皮下組織暴露,帶負電荷的內皮下膠原纖維與凝血因子接觸,因子Ⅻ即與之結合,在HK和PK...
上述過程參與凝血的因子均存在於血管內的血漿中,故取名為內源性凝血途徑。由於因子Ⅷa的存在,可使Ⅸa激活Ⅹ的速度加快20萬倍,故因子Ⅷ缺乏使內源性凝血途徑障礙,輕微的損傷可致出血不止,臨床上稱甲型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途徑:由損傷組織暴露的因子Ⅲ與血液接觸而啟動。當組織損傷血管破裂時,暴露的因子...
內源性凝血 參與凝血的全部因子均來血漿。血液接觸到帶負電荷的異物表面,凝血因子12結合到異物表面並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將激活凝血因子11並進一步促進凝血因子12的激活,從凝血因子12結合到異物表面到激活態凝血因子11生成的過程稱為表面激活,此過程還需高分子激肽原作為輔因子加速。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
Xa、V、Ca及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內源性凝血系統又稱血液系統凝血,指參與凝血的全部物質都存在於血液中。在動脈粥樣硬化及脈管炎等病理情況下,血管內膜損傷(血液並沒流出血管外,而在血管內凝固形成血栓),血漿中的因子Ⅻ接觸到損傷血管暴露的膠原纖維而被激活,在血小板釋放的血小板因子和Ca參與下,...
內源性凝血途徑(intrinsic pathway)是指從因子Ⅺ激活到因子X被激活的過程,包括因子Ⅻ、Ⅺ、Ⅸ、Ⅷ、Ca2+、PK、HMWK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凝血途徑(common pathway)是指因子Ⅹ的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包括因子Ⅹ、Ⅴ、Ⅱ、Ⅰ、ⅩⅢ、Ca2+之間的相互作用。內外凝血途徑並非截然無關而是互有聯繫,可以相互促進。Ⅻ...
凝血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臨床分類 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1.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一般是單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嬰幼兒期即有出血症狀,常有家族史。2.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較為常見,患者往往有多種凝血因子缺乏,多發生在成年,臨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發病的症狀及...
簡易凝血活酶生成糾正試驗主要用於檢查內源性凝血系統第一階段有無障礙。由於Bigg’s凝血活酶生成試驗(TGT)存在耗力、耗血和費時等缺點,因此於1965年徐福燕等首先報導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STGT)及其糾正試驗。它是內源凝血途徑,尤其是診斷血友病的糾正試驗。 當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結果大於15秒時,用正常人硫酸...
血液凝固機制分為內、外凝血系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在體外模擬體內內源性凝血(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纖維蛋白原)的全部條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用以反映內源凝血因子是否異常,是最常用篩查內源凝血功能的試驗之一。參考區間 25.1...
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INR:0.8-1.2 3纖維蛋白原(FIB):2-4 g/L 纖維蛋白溶解檢測 4凝血酶時間(TT):秒數:12-16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 各項意義 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於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於血漿因子Ⅷ、因子...
凝血時間(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離開血管,在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它與出血時間不同,主要是測定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各種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質增多。根據標本來源,凝血時間測定有:毛細血管採血法和靜脈採血法。正常值 (1) 玻璃管法:5-10min; (2) 塑膠管法:10-19min; (3...
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簡稱STGT)用靜脈血1ml,以枸櫞酸鈉抗凝。該試驗以受檢者稀釋全血作為全部凝血因子的來源;以自身紅細胞的溶解產物替代PF3,因而它也是內源性凝血途徑的過篩試驗。大於15s為凝血活酶生成不佳。本試驗不能作為血友病的診斷試驗。【正常參考值】10~14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檢測是在受檢者血漿中加入一定試劑,確定通過激活凝血系統內源途徑發生血液凝固所需的時間。APTT檢測為定量測定,檢測結果以“秒”表示。APTT是判斷內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最常用、最敏感的篩選試驗,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另外,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測定...
APTT是內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篩選試驗。APTT延長主要見於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輸入庫存血等;APTT縮短主要見於DIC、血栓前狀態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為肝素治療的監護指標。TT延長見於低或無纖維蛋白原血症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類肝素物質存在(如肝素治療中、SLE、肝臟疾病...
生理功能 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凝血酶原,因子Ⅶ、Ⅸ、Ⅹ,在內源與外源性凝血過程中均不可缺少。它們在肝臟內合成具有生理功能的凝血因子必須依賴維生素K的存在。由腸道吸收的維生素K1通過血循環輸送到肝臟,被肝細胞還原成氫醌,後者是位於內質網的羧化酶的輔酶。當因子Ⅱ、Ⅶ、Ⅸ、Ⅹ的前驅物質(一種無功能的...
3.凝血系統檢測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時間延長表示內源性凝血系統活性減低,可見於肝臟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低凝期及纖溶亢進期、低纖維蛋白原血症、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抗Ⅷ因子抗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狼瘡抗凝物、類肝素類物質增多等;時間縮見於血栓前狀態及血栓性疾病。(2)凝血酶原...
內源性凝血途徑 在損傷血管內膜時,由FⅫ啟動,完全依靠血漿內凝血因子,逐步使FX激活而發生的凝血稱 為內源性凝血途徑(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首先FⅫ接觸到異物表面被激活為FⅫa。FⅫ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FⅪ為FⅪa。FⅪa在Ca的參與下將FIX轉變為FⅨa。FⅨa、FⅧa、Ca、PF。結合形成...
和凝血因子Ⅶ形成複合物,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目前認為此時凝血系統的激活主要是通過TTP介導的。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和內皮細胞一樣,當受到致病因子或介質刺激後,在細胞表面有TTP表達。2.其次是激活凝血因子Ⅶ,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如感染性流產時細菌內毒素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內膜下膠原暴露,凝血因子Ⅻ與膠原...
凝血因子Ⅷ(FⅧ)曾被稱為抗血友病因子(AHF)或抗血友病球蛋白(AHG)。FⅧ是一個大分子複合物,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兩部分組成。FⅧ是內源性凝血途徑中一種重要的凝血因子,作為凝血因子Ⅸa的輔因子,參與凝血因子Ⅹ的激活,是所有血漿凝血酶中含量最低者。臨床上有許多...
內源凝血途逕啟動 各種致病因素激活因子Ⅻ致內源性凝血系統激活,也是DIC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可致因子Ⅻ激活的因素有:①血管內皮損傷,如嚴重感染、缺血、缺氧、酸中毒、某些藥物及廣泛性血管自身疾病等。②某些細菌、內毒素、病毒、凝血酶及某些藥物等,有直接激活因子Ⅻ作用。③近年研究表明,活化的血小板在高...
血栓與止血檢測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出血時間測定、血小板計數、血塊收縮試驗、凝血時間測定、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這些試驗中,前四項試驗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與止血中的作用。餘三項均屬檢查內源性凝血的試驗,以活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最敏感。正常值 檢查結果均無陽性反應,...
⑴內膜受到損傷時,內皮細胞發生變性、壞死脫落,內皮下的膠原纖維裸露,從而激活內源性凝血系統的Ⅻ因子,內源性凝血系統被激活。⑵損傷的內膜可以釋放組織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⑶受損傷的內膜變粗糙,使血小板易於聚集,主要黏附於裸露的膠原纖維上。血流改變 血流變慢和血流產生漩渦等。血液性質改變 主要是...
2、凝血機制的試驗:(1)凝血酶原時間(pt):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需與正常人對照,較正常者高出30%即為異常。(2)活動凝血時間(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正常值為90-120s,常以之估計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異常。以肝素治療者,均應監測之。(3)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廣泛性出血指機體多處散在的出血。見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微循環內廣泛性纖維素性血栓形成。由於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羊水栓塞、癌腫等原因致使促凝物質釋放入血液,啟動外源性凝血過程;或由於感染、缺氧、酸中毒等引起廣泛性內皮細胞損傷,啟動內源性凝血過程,引起微血管內廣泛性纖維素性血栓形成,主要...
前激肽釋放酶 前激肽釋放酶是2008年公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定義 激肽釋放酶的前體,前激肽釋放酶轉變為激肽釋放酶以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出處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
復鈣時間即血漿再鈣化時間,是去掉鈣的血漿中重新加入鈣,使內源性凝血過程重現。標本與正常對照相差大於正常對照的40%,即可認為異常。測定內源凝血系統缺陷的一種實驗檢查。用草酸鈉抗凝的血漿,使抗凝劑與血漿中的鈣離子結合而凝血過程中斷,這種血漿加入適當的鈣溶液後,血液的凝固過程則繼續進行鈣化。正常人血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