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病人手術的麻醉

血液病包括出血性疾病凝血機制障礙。患此疾病者,如合併有外科疾病需要行緊急外科手術,或為了治療一些出血性疾病而需行脾切除術,或手術期間並發的血液病,均給麻醉和手術帶來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危險是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液病病人手術的麻醉
  • 血液病: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機制障礙
  • 危險:出血
  • 止血機制:需要有正常的血管壁
手術介紹,一般止血過程,常用的實驗室檢查,麻醉注意事項,常見血液病的麻醉處理,貧血,紅細胞增多症,需外科治療的血液病,血友病,

手術介紹

血液病病人手術的麻醉
圖1 凝血的“瀑布樣”反應

一般止血過程

(一)人體止血機制 止血過程需要有正常的血管壁血小板及13種凝血因子。當毛細血管破裂時,一方面通過神經反射使有關小血管收縮,血流變慢而止血。另一方面血管破損時膠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並釋放出adp二磷酸腺苷)、腎上腺素、5-ht5-羥色胺)等使血小板再聚集形成血小板的堵塞物而止血,所需時間為2-4分鐘。與此同時內源性與外源性凝血系統激活凝血因子Ⅹ及穩定因子(?),而後是凝血酶的生成,在凝血酶的參與下,纖維蛋白原成為纖維蛋白,這時形成比較好的血塊堵塞,時間約1-2小時。
(二)凝血機制 取決於13種凝血因子參加的呈“瀑布樣”酶的反應。
1、凝血因子見表1。
2、凝血過程似“瀑布樣”反應。式中左側為內源性通路(intrinsic pathway),如缺乏內源性因子表現為ptt異常。式中右側為外源性通路,如缺乏Ⅶ因子表現為pt的異常。兩條通路最終均可致纖維蛋白原的破壞。
(三)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纖溶) 生理情況下,體內有部分纖維蛋白不斷生成又不斷溶解,以保持血管的暢通。同時體內還有纖溶酶的抑制物與其拮抗,以維持體內纖溶系統的動態平衡
表1 凝血因子一覽表
凝血因子序號 同義名稱 化學本質 合成場所 血漿中濃度(mg/L) 參與凝血途徑 主要功能 凝血因子 I 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 糖蛋白 肝臟 3000 共同途徑 形成纖維蛋白凝膠 凝血因子 II 凝血素、凝血酶原(prothrombin) 糖蛋白 肝臟 100 共同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催化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 凝血因子 III 凝血酶原酶、組織因子(tissue thromboplastin) 脂蛋白 組織內皮細胞 - 外源途徑 因子 VII的輔因子 凝血因子 IV 鈣因子、鈣離子(calcium) 鈣離子(Ca2+) - 5 內、外及共同途徑 多種因子的輔因子 凝血因子 V 前加速素、促凝血球蛋白原或易變因子(labile factor) 糖蛋白 肝臟 5~10 共同途徑 因子 X的輔因子 凝血因子 VII 血清凝血酶原轉變加速素、轉變加速因子前體、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輔助促凝血酶原激酶或SPAC 糖蛋白 肝臟 2 外源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激活因子 X 凝血因子 VIII 抗血友病A球蛋白(AHG)、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 A)、抗血友病因子A (AHFA)、血小板輔助因子 I、血友病因子 VIII或A(antihemophilia factor,ahf) 糖蛋白 肝臟 0.1 內源途徑 因子 IX的輔因子、加速因子 X的生成 凝血因子 IX 抗血友病B因子(PTC)、抗血友病球蛋白B(AHG B)、抗血友病因子B(AHF B)、血友病因子 IX或B(plasma thromboplastin component,ptc) 糖蛋白 肝臟 5 內源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激活因子 X 凝血因子 X 自體凝血酶原C、Stuart Prower因子或STUART(-PROWER)-F(stuart-power factor) 糖蛋白 肝臟 10 共同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激活因子 II 凝血因子 XI 抗血友病球蛋白C、抗丙種血友病因子或ROSENTHAL因子(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pta) 糖蛋白 肝臟 5 內源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激活因子 IX 凝血因子 XII 接觸因子、表面因子或HAGEMAN因子(hageman factor) 糖蛋白 肝臟 30 內源途徑 絲氨酸蛋白酶激活因子 IX及 PK 凝血因子 XIII 纖維蛋白穩定因子、血纖維穩定因子(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 糖蛋白 肝臟、血小板 25 共同途徑 纖維蛋白交聯穩定轉谷氨醯酶
註:因子 VI 事實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經取消因子VI的命名。

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一)常規檢查 外科病人術前應常規檢查hb、wbc、bpc(血小板計數)、bt(出血時間)、ct(凝血時間)等項目。
(二)有關試驗 有外傷後出血病史者,應篩選以下有關試驗:
1、血小板功能試驗:
(1)bpc:bpc低於50,000/mm3時,即可有“出血”傾向,但僅說明數量是否足夠,而並不能說明其質量和功能。
(2)bt:正常值為3-8min,反映血小板的質量及數量。
(3)血塊收縮試驗:正常情況下,體溫為37℃時血塊收縮時間為2-4h。當血小板功能異常時此時間延長。
2、凝血機制的試驗:
(1)凝血酶原時間(pt):檢查外源性凝血系統是否正常。需與正常人對照,較正常者高出30%即為異常。
(2)活動凝血時間(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正常值為90-120s,常以之估計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異常。以肝素治療者,均應監測之。
(3)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ptt):正常值小於35s,常以之估計內源性凝血系統是否異常。除凝血因子Ⅶ、Ⅷ外,其他凝血因子低於正常25%時,ptt即可明顯延長。
(4)凝血酵素時間(thrombin time):正常值為20-35s。當使用肝素治療時或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低於0.9g/l時,此時間即可延長。
3、纖維蛋白溶解試驗:
(1)血塊溶解試驗:在體溫37℃時,血塊需48h以上方可溶解。
(2)纖維蛋白裂解產物(fibrin split production):由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裂解產生,當發生dic時明顯增高。

麻醉注意事項

1、病史:
(1)仔細詢問血液病的病史及日常生活中的異常出血史。
(2)注意血液病患者(血友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隱匿症狀,不應遺漏。
2、手術時的主要危險是出血及廣泛滲血,因此術前應積極補充所缺損的凝血因子至最低需要量。
3、慢性血液病曾採用皮質激素治療者,術前套用皮質激素準備。
4、麻醉選擇:
(1)各類血液病病人對麻醉藥的耐受性均較差。
(2)吸入麻醉藥安氟醚、氟烷在深麻醉時均可增加纖溶的活性。缺氧、酸中毒時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滲血,應予避免。
(3)麻醉操作可造成滲血不止及血腫形成,因而應輕柔。但併發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術前對血液病的治療及控制。
(4)神經阻滯可因穿刺損傷形成局部血腫,應儘量避免採用。
(5)椎管內麻醉雖可引起蛛網膜下腔硬膜外血腫,而對下腹部以下手術採用腰麻,其創傷可小於硬膜外阻滯,可予考慮。
(6)採用氣管內全麻時,應注意氣管插管時口腔黏膜的損傷,以免形成血腫而致呼吸道梗阻
(7)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應於術前停藥一周后方可行手術。

常見血液病的麻醉處理

貧血

貧血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疾病(如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1、男性hb<120g/l,hct<40%,rbc<4×1012/l;女性hb<105g/l,hct<35%,rbc<3.5×1012/l即稱為貧血。
2、依發病原因不同,可分為:
(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vitb12、葉酸、鐵缺乏所致貧血。
(2)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如遺傳性紅細胞酶缺乏及脾功能亢進等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3)失血性貧血
3、對生理的影響:
(1)呼吸增強。
(2)體內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增加,使氧離曲線右移,以增加組織的攝氧能力。
(3)因紅細胞減少血液粘滯性減低,可使血流加速。
(4)代償性增加心率使心輸出量增加,以增加氧輸送。
4、注意事項:
(1)術前應儘可能明確貧血的原因,並治療原發疾病。
(2)除急性失血者外,慢性失血及貧血者雖hct明顯減少,但血容量卻基本正常,術前應多次小量輸血,使hb達100g/l方可手術。
(3)術前未糾正的嚴重貧血者,術中宜輸紅細胞、並根據失血量行等量補血。
(4)急性失血後36-48小時血容量即可恢復至正常。
(5)慢性失血性貧血伴低蛋白血症者(白蛋白低於30g/l),術前需補充白蛋白以提高膠體滲透壓

紅細胞增多症

1、診斷:外周血液中紅細胞數、hb及hct均高於正常。在男性rbc>6.50×1012/l,hb>175g/l,hct>54%;女性則分別大於6×1012/l,160g/l及50%。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者紅細胞可達(7-10)×1012/l,hb達180-230g/l,hct達60%-80%。
2、可分為原發性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繼發於心肺疾患、肝癌、卵巢癌等疾病。
3、病理生理:
(1)當hct>50%時,血液粘滯性增加,血流緩慢影響氧的運輸。
(2)當血小板亦增多時易形成各器官的栓塞及靜脈血栓,使手術死亡率增高。
4、注意事項:
(1)術前準備:對骨髓增生活躍者可採用32p選擇性內照射法,控制hb<160g/l,hct<50%,則術中、術後併發症可明顯減少。
(2)對於急診或病情未控制者可採用放血法使hct<50%。每次放血200-300ml,hb可下降10-20g/l,hct下降2%-3%,紅細胞可下降(0.6-0.9×1012/l)。2-3天后可重複放血。反覆放血者應注意慢性缺鐵及維持血容量正常。術前緊急放血者應補充血漿或代血漿。
(3)手術期間應監測hct。

需外科治療的血液病

1、患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者需行脾切除術。其共同特點為:貧血和血小板低。血小板計數<25×109/l可以有自發性出血,低於50×109/l創傷時可以有異常出血。
2、術前準備:輸新鮮血,使hb>80g/l、血小板≥50×109/l。每輸入200ml血小板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5000-10000/ml。
3、麻醉選擇:硬膜外加淺全麻更適合此類病人;單純脾切除術可在腰麻下完成;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者應選用全麻。
4、注意事項:
(1)脾功能亢進者因肝功能差,病情遠較其餘疾病複雜,術前應進行保肝治療。
(2)術中失血應補以新鮮血。
(3)脾切除術後常有短暫的血小板增高,甚至超過1000×109/l(100萬/mm3),應警惕血管栓塞的發生。

血友病

1、屬於性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女性傳遞男性發病。現已知有血友病甲、乙、丙,分別缺乏凝血因子Ⅷ、Ⅸ、?,其中85%為血友病甲的患者。
2、治療的病人中約7%-10%血中出現抗體及因子Ⅷ的抑制因子。
3、手術時血漿中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ahf)須達血漿正常水平的30%始可控制出血。ahf的半衰期為10-12小時,一般於手術前1.5小時補充ahf,而後每8-12小時給予維持量。小手術如拔牙需維持給藥24小時,而關節手術則需維持給藥達數周(即至傷口癒合的10-14天),血漿中因子Ⅷ濃度需維持在10%-20%。
4、以血液代替濃縮的Ⅷ因了時,因庫存血中因子Ⅷ隨庫存時間延長而減少,1天時為原有水平的70%,1周、2周、3周時分別為原有水平的50%、40%、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