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位於珠江口伶仃洋東側,處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之間,總面積約554公頃,最高峰尖峰山海拔340.9米。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建於1984年10月,1988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921.64公頃,它由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兩個區域組成。其中,福田紅樹林區域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珠江口
  • 占地面積:554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特點,生態特色,旅遊,地質地貌,

特點

內伶仃島峰青巒秀,翠疊綠擁,秀水長流,保存著較完好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物種類繁多,有維管植物619種,其中白桂木、野生荔枝等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二級保護獸類獼猴,總數達900多隻,此外還有水獺、穿山甲、黑耳鳶、蟒蛇、虎紋蛙等重點保護動物。
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生態特色

福田紅樹林地處深圳灣東北岸,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保護區。紅樹植物具有“胎生”、“泌鹽”及“特殊根系”等奇特的生態特徵,福田紅樹林內有紅樹植物9科16種,主要是秋茄、木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等;茂密的紅樹林東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濱生態公園,形成沿海岸線長約9公里的“綠色長城”,總面積達367.64公頃。福田紅樹林有鳥類194種,其中卷羽鵜鶘、白肩雕、黑臉琵鷺、黑嘴鷗等23種為珍稀瀕危物種,每年有10萬隻以上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停歇,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停歇地”和“加油站”。

旅遊

海濱生態公園建於1999年,總面積約22公頃。作為保護區外緩衝區域,由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一管理。海濱生態公園內為南亞熱帶植被風光,公園東側的觀光道更是可以欣賞到紅樹林美景,因此每天都有數萬名遊客前來公園休閒娛樂。

地質地貌

1、內伶仃島是一個大陸型的島嶼,地質特徵與深圳陸岸非常相似,據分析其四周的海陸下顯示在第四紀時期才發生的,其岩性組成主要有震旦紀變質岩、燕山期花崗岩和花崗長岩,還有少量的第四紀洪、坡積和海積而成的鬆散沉積物。也是一個丘陵海岸基岩島,地勢東高西低,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米;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南峰坳和東角山,分別在島的中部和東南部;其餘山丘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島內地勢起伏較大,坡度在20º-50º之間,局部岩石裸露,怪石嶙峋,海岸線長約11公里。
2、福田紅樹林地處深圳灣河口西北側,與河口南側香港米埔紅樹林共同形成一個半封閉的、且與外海直接相連的沿岸水體,並具河口和海灣的性質。該處河海相互作用,鹹淡水混合,並有潮汐作用,還有豐富的細物質沉積和肥沃的水質,為紅樹林濕地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貌與物質環境。本地區主要地貌類型有:沖積平原、沿海沙堤紅樹林灘涂、泥質光灘涂、灘涂潮溝水道等類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